不一样的历史“演义”
(2008-10-14 01:00:02)
标签:
文化 |
分类: 皂羅袍-电影 |
还是写时晴的长评。
文/连城
初看文,完全是为了小玄子而去。《新鹿鼎记》一播完,我便在网络上找各种各样的小玄子文看。看的目的,大凡是为了弥补某江湖曾在评论文中发的怨念——“金老让赫舍里出出场也是好的呀,江湖也想看小皇上的感情戏啊。”
于是真的去找“感情戏”,看了不少,也orz了不少,最终留下这篇,竟然无数次的感动,无数次的激动,再苦再累也要追了。
这是前话。
『关于爱情』
我是极讨厌有人将此文盖上“宫廷文”的印章的。不知道是谁写出了第一篇所谓的宫廷文,后宫之众勾心斗角,每个作者都在拼了所有脑细胞和所有属于女人的“小心眼”创造无数个可怕的歹毒的一切冷眼的后宫仿佛办公室的将爱情当作周瑜大战诸葛亮般来看待的男主角和女主角们。作者写得心力交瘁,读者看得心力交瘁。半夜三更绷紧神经来看明知道没有结果的男女主角的斗争。
而《回清倒影》却完全不是那样子。
时晴的笔下的小玄子,完全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男人的样子。有事业(对!至高无上的事业!),有地位(人家是皇帝哈~),有能力(清朝那么多皇帝里,康熙排第二,谁敢排第一?),有智慧(看小说便知,也可以参考历史上的),有相貌(……“他背着手站在千竿翠竹前,融融地对她笑着,像是四溢的春光,那么地清朗、那么地和煦诱人”……大家自行想象),当然,这些都不是能成为“最完美的男人”的最主要条件,因为有这样条件的男主角小说里随便一抓就一大把,最最关键的一条,自然是“有情”,他的“情”,是多情的,是隐忍的,是专一的,同时又是智慧的。作者能很自然地让小玄子将智慧融入到对皇后的保护之中,不露痕迹,用驭权臣之术去驭后妃,以至于有人说,怪不得小玄子能管理好一个国家,管理好那些拽的二五八万的权臣,你看看他驾驭后宫的权术,就知道这个人为什么有这么厉害了。
所庆幸的是,作者把这“权术”“造成”的果实毫无保留地给了皇后。这也是我对“王子公主完美的爱情”的一丝慰藉吧!
『历史“演义”言情小说』
初看的时候,完全是奔着主人公去的,想看看作者如何去塑造心目中的小玄子和皇后。想看看帝王的爱情到底是怎样的。后来看得实在欲罢不能,于是认识了作者时晴,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令人咋舌的是,时晴竟然是一个如此严谨的作者!
看多了历史言情小说,出版的未出版的,加起来也有十几部。看多了总结出一个规律来,如果小说人物能和自己想象中自己道听途说中的历史人物相契合的话,那么小说便成功了一半,能把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到某个位置(当然,也有颠覆得很好的,在此不作赘述)。如《寂寞空听春欲晚》,小说里的康熙与纳兰容若,都能和我心目中的历史人物有不少相契合之处。当然,时晴小说里的康熙并不是《寂寞》里的那个康熙,两者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再回到“严谨”这个话题来。
与时晴闲聊,她便津津乐道地将历史上康熙爱赫舍里皇后的事迹一件一件地提出来,仿佛刻录在脑子里,这让我这个把她的小说当作“造谣小说”来看的读者汗颜。比如别的妃子死了孩子,他当没事的一样,而皇后的第一个儿子死的时候,他竟然在朝堂上痛哭;比如太皇太后其实不怎么喜欢赫舍里皇后,她还拿出太皇太后去了几次灵堂等等来做佐证……时晴说,她的每个时间段情节的发生都查阅了相当多的历史资料,严格按照历史的发展轨迹发展整个故事。
这当当真是在拿写“历史小说”的严谨态度写这个故事,但处处又充满了作者美好的绮丽的想象,所以,就由我暂且称之为“历史演义的言情小说”吧!
有个情节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比如“妃子笑”一章,作者本是有感于历史上康熙初年小玄子接连好几年取消了皇后的“千秋宴”(生日宴),这本是让喜欢康熙和赫舍里皇后的朋友很郁闷很纠结的一件事情,而作者却采用了大胆的想象,将一件让人觉得本无爱的事情转变成了一件非常有爱的事情——隆宠易见妒,小玄子为了保护皇后,取消千秋宴,表面上看是对皇后的冷漠,实际上是用冷漠冷淡来保护皇后。而他,却用一大盘连皇太后都只能分到几个的荔枝(妃子笑)来隐晦地表达对皇后的这份爱。如此情节,令人落泪。
以上仅为两点,今日忽然有此感悟,匆匆写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