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
(2019-07-21 20:41:08)分类: 点滴故事 |
沈阳故宫
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修建并使用过的宫殿,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北京故宫今年600岁),先后经过三次大规模建设,形成了东、中、西三路格局。随着大清迁都北京,“沈阳故宫”从此成为“陪都宫殿”。东路建立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主要建筑是大政殿和十王庭;中路建于清太宗皇太极时期,主要的建筑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西路建于清乾隆年间,主要建筑是戏台、嘉荫堂、文溯阁和仰熙斋,它因存放《四库全书》而闻名。
全国共有三个故宫,除北京、沈阳之外还有台北故宫,作为我国现存最完好的两座古代帝王宫殿之一的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遥相呼应,却又有着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今天就来领略一下昔日皇宫的风采。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中路建筑的大清门,它俗称午门,也就是沈阳故宫的正门。是当时文武群臣候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皇太极接受群臣谢恩之处。那么这座门为什么叫做大清门呢?
正统的说法是清朝的国号为清,皇宫的正门就是国门,所以称为大清门。还有一个传说,这座木门在建成之后呢并没有名称,只是叫做大门。后来,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听说北京明朝皇宫的宫门叫大明门,于是为了体现针锋相对,就将此门命名为大清门。
穿过大清门,现在正面的建筑就是崇政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崇政殿原名“正殿”,俗称金銮殿。崇德元年定名为崇政殿。它是皇太极日常处理军政要务、接见外国使臣和边疆少数民族代表的地方。
可以看到崇政殿为五间九檩(lin,三声)硬山式建筑,那么什么是五间?五间就是说建筑的横向有五架梁的宽度,即明间(中间一个)、次间(左右各一)、梢间(左右各一)。中国古建筑里的间指的是两架梁之间的空间。中间的叫明间,往两边对称分别是次间、稍间。九檩就是屋顶9根横向的柱子。什么是硬山式建筑,就是外观呈人字形,两侧山墙平于或略高于屋顶。崇政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可以注意的是殿顶的琉璃瓦,逛北京故宫一定会清楚地记得北京故宫的琉璃瓦是黄色的,而沈阳的琉璃瓦是黄色镶绿剪边。这是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重要差别之一。
我们走上月台。那么在月台两侧分别有用于计时的日晷,和用于存放标准计量单位的嘉量亭。我们看到在月台上呢还设有四口大缸,这是“吉祥缸”,古代称它是“门海”,是皇宫中重要的防火设施,象征缸中水多似海,可以镇火灾。 走上须弥座。抬头看上方的牌匾是用满文和汉文书写的“崇政殿”。
先看左边的满文,当地有个形象的比喻“中间一根棍,两边都是刺,加上圈和点,就是满文字儿”。那么沈阳故宫的牌匾都是满文在左,汉文在右。而北京故宫的牌匾都是汉文在左,满文在右。这也是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差别之二。
抬头看崇政殿内上方悬挂的“正大光明”匾额,是由顺治皇帝手谕的。下面呢是皇帝的宝座,据说宝座上绘制雕刻有8条金龙,再加上坐在宝座上的真龙天子,正好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阳数九条龙。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正门有两根盘龙柱,以示庄严。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在宫殿办事的现象,历史上少见。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10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显示了满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
眼前的雄伟建筑,就是凤凰楼。它建在3.8米高的青砖台基上,为三层歇山式建筑(歇山顶是两坡顶加周围廊形成的屋顶式样)。它原名翔凤楼,是皇太极休息、宴会和读书之所。正门上方悬挂的“紫气东来”横匾,是由乾隆皇帝手谕的。意思是大清朝国运强盛的福气是从东方的盛京传来的。凤凰楼不仅是当时后宫的正门,又是当时盛京城的最高建筑,所以有“凤楼晓日”之称,并被列为盛京八景之一。传说当年站在凤凰楼上就可以看到抚顺城。
紫气东来,出自传说“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传说当年函谷关令尹喜梦到次日清晨老子要路过函谷关,于是第二天天没亮清扫庭院,登上城楼。不久,果然老子骑着青牛,在冉冉紫气萦绕下,伴着仙乐来到此地,为他写了“五千字文”,这便是道教圣典《道德经》。乾隆皇帝题写的“紫气东来”含意是大清帝国是始于东方的盛京皇宫。
穿过凤凰楼来到了一处院落,此处呢就是皇太极的后宫所在。我们正面的是皇太极的中宫“清宁宫”。它原名正宫,是沈阳故宫中最具满族住宅特色的建筑。我们可以看到它的门开在靠东的一侧。形如口袋,所以称为“口袋房”。东一间呢是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寝宫,又称暖阁。寝宫分为南北两室,各有火炕又称龙床。1643年,皇太极就在这里‘端坐无疾而终’,终年52岁,后葬于昭陵。那么在东侧第二间的窗下呢,设有两口大锅,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这两口锅是用来祭祀的。满族人信奉萨满教。人们将热酒灌进猪的耳朵,如果猪耳朵有晃动即表示神灵已经接收该祭品。如果不动,则表示神灵不满意,则本次祭祀活动不能在进行下去了。那么猪由于受到刺激就会摇头,满族人认为此时的猪已经通神,成为连接天地的媒介。于是呢就将猪宰杀后洗干净,切成大块,放入北侧的两口大锅里清水煮熟,那煮熟的肉呢就放入木槽中供奉给神灵享用,然后再分给参加祭祀的人们,称为“吃福肉”,满族人相信吃了福肉,福气就会降临到每个人的身上。
清宁宫与汉族建筑不同的地方还在于它的烟囱建在屋后,而且是从地面向上垒起的。一会我们在绕道后面看这个烟囱。清宁宫的这种“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建在地面上”的建筑特点具有满族特有的民族风格。
我们出了清宁宫呢,大家看到的这其他四座寝宫分别是: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
在庭院的西南角立着的红色木杆称为索伦杆,木杆顶端有锡斗。满族人称它为“神杆”。它是用来喂养乌鸦的。为什么满族要祭祀乌鸦呢?其实这于一个关于乌鸦的传说有关。
早年,努尔哈赤在明朝总兵李成梁手下做勤务兵时,因他脚下长有红痣,认为他是来夺取大明江山,有帝王之相者,便要除掉他。努尔哈赤闻讯仓皇逃跑,李率兵疾追,就在即将发现他时,一群乌鸦落在他的身上,在乌鸦的掩护下,才得以生还。努尔哈赤数年后成为后金之主,为感谢乌鸦救命之恩,告喻全族,永不屠鸦。所以索伦杆饲鸦便延续下来。
满族的先祖有一次在被仇家追杀时,曾绝望的躺在地上,这时恰巧一群乌鸦落在他的身上。仇家经过此地,认为乌鸦是不会在有活人的地方停留的,就这样满族的祖先得救了。后来满族人为报答乌鸦救祖先一命的恩德,开始供奉乌鸦,祭祀的时候把猪的内脏放到锡斗里来供养乌鸦。
在清宁宫后的这根烟囱,也是当年沈阳城内唯一的一根烟囱。寓意“一统江山”。数一下烟囱有多少层? 一共有十一层,在十一层上面还有三块砖。那么这怎么讲哪?清朝有多少位皇帝,又有多少位是寿终正寝的?清朝一共有12为皇帝。其中11位寿终正寝。末代皇帝溥仪只做了三年的皇帝。
正好和这十一层零三块砖“一统江山”吻合。
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区别:
区别一:
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组合来源于满族传统,建筑形式来源于汉族民间传统。
北京故宫主要建筑形式,以及组合皆来源于中原传统宫殿建筑,正殿没有八角攒尖亭式建筑。
区别二:
沈阳故宫“宫高殿低”,清宁宫建于高台之上,高于崇政殿。
北京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建于高台上,高于寝宫。
区别三:
沈阳故宫主要建筑皆采用民间硬山式,等级比较低。
北京故宫主要建筑则采用传统宫殿建筑的庑殿顶,属于最高等级。
区别四:
沈阳故宫建筑采用黄琉璃瓦加绿剪边。
北京故宫都是黄琉璃瓦。
区别五:
沈阳故宫建筑受喇嘛教影响明显,比如方柱柱头兽面,檐下装饰,藻井彩色绘画等。
北京故宫建筑装饰都属于传统特色。
区别六:
沈阳故宫受山西建筑影响,主要宫殿以五彩琉璃装饰为主。
北京故宫的建筑装饰全为黄琉璃瓦。
区别七:
沈阳故宫的清宁宫,主要体现满族的建筑习惯,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建在地面上。
北京故宫只有坤宁宫仿清宁宫,其他寝宫皆为中原传统形式。
区别八:
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崇政殿都是“彻上明造”,在梁架上彩画。
北京故宫的三大殿都加装了天花板不覆顶。
区别九:
沈阳故宫门额上的字,都是满文在左,汉文在右。
北京故宫的正好相反。
区别十:
沈阳故宫皇后妃子都住一个院落。
北京故宫皇后妃子各有自己的寝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