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感性一段题外话,又算是与内容相关的故事。
高考之后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个阶段,买了很多书在家读,其中有一本就是《穆斯林的葬礼》,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姥爷家,那时还算很小,觉得这本书很神秘,很有宗教色彩,想借来看看,姥爷说我年龄小还看不懂,等大了以后再借我看。高考后无意中在书市看到这本书果断买下,第一时间便抱着书仔细的读,看过之后才知道这不是一本宗教书籍,而是一本小说,一本讲述穆斯林子女的爱情故事,一段凄美的,堪比罗密欧朱丽叶一样的爱情故事,冲破束缚的不是国仇家恨,而是两个民族的文化迥异。故事的最后以穆斯林葬礼的形式出现,有葬礼势必是因为有人离开,而离开的正是深爱男主角的女主角,那个年月不被认同的两个身份、地位、民族不同的有情人。
于是,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那个可以为爱情而向世俗挑战的两个人,虽然最终没有在一起,但是楚雁潮依然以一个“亲人”的身份站在了回民公墓,目送韩新月一步步离开他的视线,他的世界。这时,我才知道,原来真爱是可以冲突一切的束缚,包括年龄、身份、地位与民族,然而在那时,这一切的一切是不被允许的。
“当她的爱情来临的时候,她的生命,已经开始一点点的走向终点了。然而它来了,来的那么纯净美好,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然而和自己的老师产生感情,这又是不被允许的。不过他们不怕,什么也不怕,连死也不怕了,更何况爱情的阻挠呢?
要走的人,注定是要走的,谁也留不下,这是她的宿命。她离去的时候,他那疯狂的吻,是初恋的吻,也是诀别的吻。死亡可以夺走生命,却带不走爱情。”
容我感伤片刻,尽管这本书度过多变,很多故事情节也是历历在目,但是每每回忆起来仍是心有不甘,若时光能永远停留在最美好的一刻,让心爱的彼此永驻在此,他们的世界将不会有悲伤、眼泪与葬礼,我的心也不会有那么痛。
我也曾希望自己是韩新月,遇到这样一位楚雁潮,生死相随。

一年一度的开斋节,因我们住在牛街附近,所以这样重要的节日只要休息就一定会参加!
上小学时最高兴过的节日就是开斋节,因为只有我过这个节,每到这一天都会提前跟老师请假,然后特别自豪且光明正大的休息,现在上了班反而不容易请假,更多的时候都在回忆记忆里的美好。

今年开斋节正巧逢伊斯兰清真美食节,所以,很多商家直接把拿手绝活摆到了街道,不同于往年卖肉串的烟雾缭绕,今年的开斋节更显得低碳与环保,相比之下,更爱这蓝天之下纯净的节日氛围。


节日盛装的穆斯林朋友,泊宁同学带着我的礼拜帽也十足的洋气了一把,进寺里还得到了两颗蜜枣。

我到牛街的时候正巧赶上做礼拜结束,穆斯林们从清真寺走出,洁白的礼拜帽和洁白的衣袍,远远看来一顶顶白色的礼拜帽是这条街道最美的风景。而远处长枪短跑准备抓怕的摄影爱好者也是跃跃欲试,我扛着泊宁,让他坐在我的脖子上拿着相机随处拍,这叫艺高人胆大,坐在妈妈的肩膀拍世界。
在他眼中的牛街只是一条普通的街道,每个周日要到这边的一个英语机构学习英语,而这条街在众多穆斯林心中就是中国的麦加。当泊宁在我肩膀上拍风景的时候,他却也成了其他摄影师眼中的风景。

我和宁少爷这两届的开斋节,看看4年前的他还能乖乖让我抱着,再看看现在是一刻也不想在我身上停留,简直动若脱兔,不对比还还没看出来,我的男孩已经开始长大了!

“妈咪,你太小瞧我了!我已经可以拿着你的单反到处拍照了,我不再是小baby,我是big boy了!”

小男生拍摄的一组照片,进了清真寺,阿訇热情的让他拍照,我不好意思的是忘了带乜贴,每每路过乜贴箱总是特别不好意思,其实不为自己也要为爷爷和姥爷的,孙女实在是太无心了。
从寺里出来正巧遇到一位阿訇讲解开斋节的由来,以及把斋的缘由,对于那些不了解伊斯兰教的人这是相当陌生的,可是对于我来说却是熟悉无比,我身边的人因为我的缘故也是知晓这段由来。
上大学时,导游课程模拟考试就是考各个国家、各个宗教的宗教特点,每次都是伊斯兰教的回答的最好,我如此,燕儿也如此,因为我们是好朋友,从初中一直到大学都是同班同寝,所以彼此再熟悉不过。过开斋节的时候也会想起她,不知她能否想起我呢。
2012.8.19 牛街.开斋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