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5年9月16日,孩子们新的学期才开始2周,许多孩子可能才开始适应校园集体生活,憧憬着美好的校园时光。
然而这一天,对于福建宁德蕉城区一家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却是极为可怕的一天——幼儿园周边的商场着火,波及到了幼儿园,致300余名师生被困火场,百余人入院治疗,其中90%是孩子。据现场视频,在楼下有人接应的情况下,不少孩子是被从二楼的窗口抛下获救的。

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们无不心痛。近年来,儿童因意外伤害事故受伤甚至死亡的新闻层出不穷,儿童安全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除了防患于未然,我们需要积极思考行动起来:当危险来临的时候,我们具备安全自救能力吗?我们的孩子具备安全逃生知识与技能吗?我们有过规范化的实际演练吗?
国家规定,中小学、幼儿园每一个学期都应该组织一次安全疏散演习。2015年6月,我们在上海建科院专家指导下,在上海市启英幼儿园组织拍摄了一次消防疏散演习,并制作成了这个视频:
可以转到视频连接:http://my.tv.sohu.com/us/168752944/81493524.shtml
看完视频,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视频中的小细节和小提醒,值得家长与孩子们一起详细讨论:
1、存在现象问题:教室前后门同时空闲时,所有学生在一个门口领毛巾,等待通过造成拥挤。
建议:班级老师之间需要事先分工明确,引导小朋友逃生。

2、存在现象问题:小朋友拿着书逃生。
建议:加强引导小朋友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舍弃意识。
特别提示:启英幼儿园是聋健混合的学校,听障儿童与普通孩子混班的情况下,听障儿童(该红圈周围的几个儿童)在经过反复演习训练后,也能迅速做出反应。

3、存在现象问题:疏散过程中,小朋友弯腰捡毛巾,易造成拥堵,可能引发踩踏。
建议:加强引导小朋友的舍弃意识。

4、存在现象问题:老师在过道右侧负责引导疏散和发放毛巾,容易造成疏散通道变窄,影响疏散。
建议:研究确定最佳毛巾发放位置,优化疏散路线并进行演练。

5、存在现象问题:第一个冲出房间的小朋友,在没有老师的陪伴的情况下,折回寻找老师,不仅自己错失最佳逃生时间,也容易造成一定的拥堵。
建议:强化小朋友自主逃生的意识。

6、存在现象问题:在疏散过程中,老师间配合不合理,存在位置重叠、任务重叠(例如3名老师带领1名听障儿童)的现象。
建议:明确老师分工,明确疏散过程中引导老师的引导位置。
特别说明:4与6的情况,需要清楚具体的拥堵位置及可能发生危险的位置和行为,通过多次演练,总结可有效分析出最佳方案。

7、存在现象问题:小朋友在楼道中逃生时,有跳跃等危险动作,容易造成摔倒、拥堵和踩踏。
建议:强化小朋友在疏散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8、存在现象问题:严格遵循既定疏散路线,小朋友自主选择后仍然要求按照既定路线逃生,在疏散过程中折返的问题可能使孩子失去最佳逃生时间,同时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和拥堵。
建议:老师分工要明确,各自引导小朋友逃生,加强突发事件处理能力。锻炼小朋友的自主选择路线的能力。

另外,我们的专家对此次演习给出了专业的意见:
首先,通过本次消防疏散演习,我们观察到,小朋友们具有基本的疏散和逃生技能,自我保护意识较强;老师引导、辅助作用突出,但是尚需改善几点:
1、需要进一步明确老师的引导位置和责任分工;强化老师之间的配合、以及老师与小朋友之间的配合;
2、对容易发生拥堵的位置,适当进行改造或者强化易拥堵点的人员疏散和引导;
3、进一步对疏散路线、疏散所需物资进行优化;
4、进一步强化小朋友在疏散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规范疏散行为的训练。
最后,为了孩子,也欢迎评论留言分享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