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婴幼儿贫血与补铁

(2013-05-21 15:34:43)
标签:

铁缺乏

缺铁

缺铁性贫血

补铁

育儿

分类: 儿童保健

常遇到一些家长自己"诊断"宝宝贫血,要求查微量元素或开铁剂补充。其实,如果怀疑宝宝有贫血,需要结合既往的发育和营养情况,并借助必要的辅助检查,才能诊断是否存在贫血,是哪一类型贫血,仔细寻找病因完善治疗。贫血并不一定铁缺乏,铁缺乏也不一定贫血


婴幼儿贫血与补铁


贫血不一定铁缺乏

简单说,贫血是血液中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含量不足的一种疾病。婴幼儿期贫血的常见类型有:溶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和感染性贫血等。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缺乏都会引起营养性贫血,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铁缺乏不一定贫血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参与血红蛋白和DNA合成以及能量代谢等重要生理过程。铁缺乏是指体内总铁含量降低的状态,包括铁减少期(iron depletion ,ID)、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 ,IDE)和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3个发展阶段。ID和IDE,临床上不伴有贫血,因此也被合称为“不伴贫血的铁缺乏症”,下文简称缺铁。IDA是铁缺乏发展为最严重的阶段。

 

 

缺铁的诊断标准

1、具有缺铁的高危因素:


婴幼儿贫血与补铁

2、血清铁蛋白降低(SF<15 μg/L),伴或不伴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TS<15 %)


3. 血红蛋白(Hb)正常,外周血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IDA的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1+2项,可拟诊为IDA;至少符合以下1+2+4项,可诊断为IDA;至少符合以下1+2+5项,可确诊为IDA。


1、血红蛋白(Hb)降低。WHO贫血诊断标准:6月龄~5岁:Hb<110 g/L,5~12岁:Hb<115 g/L,12~15岁:Hb<120 g/L。海拔每升高1000 米,Hb上升约4 %。


2、外周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 g/L。


3、具有明确的缺铁原因。参考上一条缺铁的高危因素。


4、铁剂治疗有效。铁剂治疗4周后Hb上升20 g/L以上。


5、铁代谢检查指标同时符合IDA 诊断标准。血清铁蛋白(SF)<15 μg/L,同时检测血清CRP尽可能排除感染和炎症对血清铁蛋白影响;血清铁(SI)<10.7 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TS)<15 %,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易受感染和进食等因素的影响,并存在一定程度的昼夜变化;总铁结合力(TIBC)>62.7 μmol/L。


6、骨髓穿刺涂片和铁染色。该检查虽为IDA诊断“金标准”,但为侵入性检查,故不作为IDA的常规诊断手段,只有在诊断困难和铁剂治疗无效时考虑进行。表现为骨髓可染色铁显著减少甚至消失、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少(0~ ±)、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比例<15 %)。


7、结合病史和其他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与轻型地中海贫血、慢性病贫血等鉴别。



婴幼儿期缺铁和IDA的预防措施


1、母亲孕期加强营养,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保证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禽畜肉类等摄入(动物肝脏和全血一定要选安全可靠的),同时食用新鲜果蔬或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吸收,选择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孕产妇奶粉、铁强化面粉)等。必要时从妊娠第3个月开始口服补充铁剂,可延续至产后。可同时补充小剂量叶酸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


2、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的铁含量虽不算高,但是生物利用度高,应尽量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的足月儿,若满六月龄能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一般无需额外补充铁剂;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从4周龄开始按剂量1mg/(kg·d)元素铁补铁,直至1周岁。


婴幼儿贫血与补铁

3、一周岁内避免单纯牛奶喂养。人工喂养的婴儿应食用铁强化配方奶粉,一般也无需额外补充铁剂。


4、满六月龄及时添加铁强化辅食。从铁强化米粉开始,按时添加辅食,提供富含铁的食物,并鼓励吃新鲜果蔬。


5、注意均衡营养。及时纠正厌食偏食等不良习惯。


6、对具有缺铁高危因素的儿童定期检查Hb。



婴幼儿期缺铁和IDA的治疗措施

治愈的标准是:铁的指标全部恢复正常,并去除铁缺乏的病因。


1、一般治疗:加强护理,注意休息,避免感染。合理喂养,给予富含铁的食物。


2、病因治疗:积极查找导致铁缺乏的原因和基础疾病,采取相应措施去除病因。


3、铁剂治疗:严重的铁缺乏可采用亚铁制剂口服补铁。必要时可同时补充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如叶酸和VitB12。补铁后如未出现预期的治疗效果,需考虑诊断是否正确,患儿是否按医嘱服药,是否还存在影响铁吸收或导致铁继续丢失的原因。


口服补充元素铁2~6 mg/(kg·d),分2~3次口服,日总剂量不超过30 mg,于餐间服用,可同时口服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在Hb值正常后继续补充铁剂2个月,以恢复机体铁储存水平。循证医学资料表明,间断补充元素铁1~2 mg/(kg·次),每周1~2次或每日1次也可以达到补铁的效果,疗程为2~3个月。补充铁剂2周后Hb值开始上升,补充4周后Hb值上升20 g/L及以上,视为有效。



铁元素的参考摄入量

几个营养学概念:


推荐摄入量(RNI):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情况的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个体需要的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保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当一个群体的平均摄入量达到RNI水平,绝大多数的个体都没有发生缺乏的危险(有缺乏可能的个体仅占2~3%)。


适宜摄入量(AI):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RNI与AI的关系:RNI与AI都是个体摄入量的目标,但AI的标准性远不如RNI,AI可能会明显高于RNI,因此使用AI时要比使用RNI要更加小心。当某种营养素的个体需要量研究资料不足时,可以AI来代替RNI。也有把RNI叫做“安全摄入量”,健康个体摄入量超过RNI水平,并不表示一定有风险,但对于大多数营养素而言,健康个体摄入量超过RNI或AI水平,并不会有更多的益处。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这一摄入水平对于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损害健康,但并不表示可能是有益的。当摄入量超过UL水平,并且进一步增加时,损害健康的危险性随之增大。


婴幼儿贫血与补铁

婴儿发生急性铁中毒多为误服了成人的铁补充剂,中毒剂量大约是20 mg/kg。膳食摄入的铁造成的铁负荷过度在正常人群中并不常见,这可能是由于随着铁摄入量的增加,机体限制了铁的进一步吸收。



补铁的一些误区

1、牛奶导致铁缺乏  ×

与其说是喝牛奶导致铁缺乏,不如说是不均衡的膳食结构导致铁缺乏。出现营养问题时,不要单纯问责于某种食物,而要从膳食结构找原因。牛奶中钙含量丰富,铁量含量确实很少(配方奶粉会在牛奶的基础上对一些营养素进行补充和调整)。如果在喝牛奶的同时,摄入其他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禽畜肉类等,那么喝牛奶是不会导致铁缺乏的;如果在喝牛奶的同时,含铁的食物摄入严重不足,那么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风险会增加。


2、通过吃菠菜补铁  ×

评价某种食物是不是一种补充某营养素的好食物,不仅要考虑某食物中某营养素的含量,还要考虑某食物中某营养素的吸收率。铁在食物中以非血红素铁(三价铁)和血红素铁(二价铁即亚铁)的形式存在,前者为主,后者只存在于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禽畜肉类等食物中。血红素铁不受其他膳食因素的影响而吸收率较高,大约在20 %以上,非血红素铁易受其他膳食因素(如谷物蔬菜中的植酸、草酸,茶叶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等)的影响而吸收率低,约为1~5 %(不超过10 %)。

菠菜等绿色叶菜中的铁含量一般都是比较高的,如:菠菜含铁2.9毫克/100克、荠菜为5.4毫克/100克、苋菜为5.4毫克/100克、油菜铁含量为5.9毫克/100克......但绿色叶菜中的铁属于非血红素铁,吸收率低。以菠菜为例,铁的实际吸收率大约只有1.3 %。因为菠菜本身即含有大量草酸,即使将菠菜焯水后,草酸的含量仍然较高,不但干扰菠菜中(非血红素)铁的吸收,还会干扰其他食物中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因此,菠菜等绿色叶菜不算是补铁的最佳食物。


3、通过吃红枣补铁  ×

干红枣中的铁含量约为2.3毫克/100克,铁的吸收率较低(<5 %),故不能作为补铁的首选辅食。正如之前所讨论的,光吃植物性食物补铁不太现实。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主要为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禽畜肉类等。


4、通过吃蛋黄补铁  ×

鸡蛋黄中的铁含量约为7毫克/100克,铁的吸收率较低(约为3 %),故不能作为补铁的首选辅食。然而蛋黄富含各种营养素,原料易得,对婴幼儿来说,仍不失为一种物美价廉的优质辅食。过早添加蛋黄容易引起过敏,可在8月龄试加,如过敏,可延至12月龄后试加。



补铁的一些建议:


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可以在补铁的同时适当增加橙汁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摄入。


钙会妨碍铁的吸收。补铁的同时不要与牛奶等含钙高的食物同服。


大剂量的锌也会影响铁的吸收,补充铁剂也可能影响人体对锌的吸收。


补铁期间大便会变成深黑色,不必担心这一变化。


口服液体铁剂会将牙齿染成灰黑色,每次喝铁剂后要漱口刷牙。不过,牙齿铁剂染色不是永久性的。


口服铁剂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胃疼、便秘、腹泻等胃肠道副作用,应在餐间服用。


为避免铁吸收障碍,若是在服用喹诺酮类或四环素类抗生素、ACE抑制剂、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甲状腺激素,应与服用铁剂时间前后至少相隔2小时。



微博、微信或微访谈,都只是给大家补充一些医院以外的养护知识,不能代替医院就诊,在此提醒家长,如果无法自行处理或对宝宝的病情拿捏不准,请及时就医!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皆为原创,任何媒体使用,请务必私信联系新浪微博:@虾米妈咪的微博。没有取得授权而刊登的任何媒体,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虾米妈咪】儿科医生,知名公益科普作者。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童保健硕士。先后学习工作于上海市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儿童保健所。新浪微博上最受家长信赖的儿科医生妈妈(新浪微博:@虾米妈咪的微博),搜狐医疗类行业最佳自媒体人(搜狐自媒体:儿科医生虾米妈咪)。


婴幼儿贫血与补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