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2022-11-05 10:06:12)
标签:

帕米尔高原上的明珠

一县邻三国两口通两亚

鸡鸣四国的塔什库尔干

中国最“牛”的县

南疆喀什塔县

分类: 走遍神州大地-锦绣河山内地篇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共有2000多个县城,每一个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大者如若羌县,一县可当一个省,小者如山东长岛县,占地仅56平方公里。在这些城市之间还有个算得上是国内比较有名的县城,它虽然不能说是排名第一,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最“牛”的县,那就是塔什库尔干。“塔什库尔干”是一个象征性的地名,得名于塔县城东北角的古城堡,也就是今天的石头城遗址。在这里,可以看到沙漠、雪山、湖泊等等新疆最典型的美景,还能领略到千年的历史遗迹风韵...它到底“牛”在哪?
    一个县邻三个国家。塔县成立于1954年,它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三国相邻,是我国唯一 一个与三个国家接壤的县城,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口岸红其拉甫就在这里。中国再找不到第二个县能与三国接壤。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今乌兹别克斯坦及阿富汗一带,专家认为他只有走石头城才是合理的解释。后来走这条路的一些名人史书里都有记载,唐贞观十八年(644年),唐代高僧玄奘自印度取经回国,途经朅(qiè)盘陀国,他在《大唐西域记》中描写了这个国家的风俗、物产、宗教等。朅盘陀国的国都就在今天的塔县,唐安西节度副使高仙芝曾以此为基地平定了大小勃律国的反叛,东晋的高僧法显、北魏时期的宋云、惠生都经过此地去西域,后来一些西方探险家如瑞典斯坦因斯文·赫定、基督传教士鄂本笃等也曾来过这里。
    这里是中国唯一的白种人民族,塔县是我国仅有的塔吉克族自治县,也是塔吉克人的一方净土,苍凉的土地养育了这个美丽热情的“彩云人家”。塔吉克人民风非常淳朴,是出了名的爱国民族,世代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无偿为国家驻守边疆,著名的老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演绎的就是他们的生活。
    塔县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县,它的西面就是帕米尔高原东缘的萨雷阔勒岭和喀喇昆仑山脉,东面是昆仑山脉的西段,南部是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北部有海拔7546米号称“冰川之父”的 慕士塔格。在塔县南部与巴基斯坦的国界线上,乔戈里峰带着布洛阿特峰(海拔8051米)、加舒尔布鲁木I峰(海拔8068米)、加舒尔布鲁木II峰(海拔8034米)迎接每个游客到来。一个县邻三个国家,全世界共14座8千米以上的雪山塔县就有4座,塔县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独特的民俗风情,使得人们由衷地对帕米尔产生如痴如醉的眷恋。
   整个塔县只有近4万人口,县城塔斯库尔干镇仅有1万多人口。下面是2022年6月下旬的塔斯库尔干县城。





   从入住的酒店出来,到酒店周边闲逛。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塔斯库尔干镇也是一座发展建设中的小镇。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中国最“牛”的县:塔斯库尔干县城掠影
   相信再过几年,塔斯库尔干将建设得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