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鹅泉又称灵泉,位于广西靖西县城南偏西约6公里的新靖镇鹅泉村的小鹅山麓,因小鹅山像一只鹅躺在泉水之上,故名。鹅泉是一处面积50余亩的巨泉,有石砌长桥,桥下碧波荡漾,泉潭内盛产鲤鱼。当人们于泉边大声呼喊,泉边岩石发出的回声,引起水面震动,可使鲤鱼受惊争相跃出水面,这便是靖西著名的“鹅泉鱼跃”景观。在泉中有一小竭,建有杨媪庙,庙前立有清代《鹅泉亭碑》等三块巨大石碑,石碑所载的大都是历史以来有关鹅泉的由来及题诗,古朴典雅,是研究鹅泉及靖西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鹅泉四周青山环绕,田园风光如画。泉畔古庙掩映在树木竹丛中,庙内四壁游人留题石刻甚多,山光水色,甚为清幽。泉水碧绿、洁净,水质优良,是地下河出口,由于地下河汇水面积大,所以鹅泉的流量也很大,汇流成面积约为3万多平方米的潭,泉水东流形成鹅泉河。泉边有碑文载:明嘉靖皇帝得知此地山川灵秀,特赐名“灵泉晚照”。鹅泉河向南偏东方向跨越南,再过德天瀑布,后入黑水河。鹅泉是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的源头。
 
鹅泉以其秀美神奇被列为我国名泉之一,是靖西传统景点中的一支奇葩,清澈的泉水从深达十几米的地下河口涌出,除了有关鹅泉的美丽动人的传说之外,其纯净度是令人惊叹叫绝的。有国外专家团曾将此水带回国化验过,发现鹅泉水比世面上卖的一般纯净水还要清洁。因此,鹅泉又被称为是“天下第一净水”。   
     
 
 
   仲秋时节的傍晚到达鹅泉景区,进入景区前先经过一片成熟的稻田,好一派丰收景象。
        

 
 
鹅泉水四季不涸,水质清澈如镜,周围山峰如屏,花草繁茂,茂林修竹,景色优美。深潭、青山、古庙,交相辉映,幽雅宁静。
     
     
 
 
泉潭中悠闲游弋的小白鹅和泉边大“鹅”字碑。  
     
  
 
 
建于清朝年间的古桥是鹅泉风景区的—个胜景,古桥桥长约60米,宽1.5米,全为石灰料石建成,长桥卧波,景色优美,气势壮观。泉水东流形成鹅泉河流向绣球之乡旧州,直线距离约5公里远。
   
  
     
 
 

   
  
 
旧州古名那签、顺安峒、归顺州,位于靖西县城正南9公里,旧州--原为归顺州(今靖西)州治所在地,清顺治六年(公元1650年),为抵御外敌侵扰,州治北迁计峒(今靖西县城)兴建州城,原归顺州址改为旧州。在游览鹅泉风光之前,我们先游览了旧州。
  我们从村西进入旧州村,除了我们这个包团,其他游人并不多。
     
     
 
     
     
 
  这是一家民房的牌匾,可见有些年头。
 
 
 村子中心这座舞台——壮音阁,因宋祖英在此唱MTV《大地飞歌》专集取景而名扬全国。
 
     
 
   
 
这是绣球一条街。据介绍,旧州绣球名扬天下,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新加坡、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除了绣球,其他的绣品也精巧可爱,深受旅游者青睐。旧州村手工绣球起源于宋代,已有近1000年历史。村里家家户户的屋里屋外都挂着各式各样、五彩斑斓的绣球,与斑驳古旧的老街相互辉映。以靖西绣球、壮锦为代表的靖西壮族织锦技艺于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旧州也因此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旧州最有代表性的风景在村东文昌阁一带。文昌阁在旧州街的东面鹅泉河中的小岛上,是一座四角型的三层古阁,建于明清时代。它兀立水中,前有闲鸭戏水,背有青山拱卫,旁有修竹石桥,别有风姿。站在古石桥上看文昌阁后的狮山倒影,还真有点桂林山水的韵味,又有“小桂林”之称,是游人流连忘返之处。河水清洌,倒影浮光,因为太可爱了,特别多放几张照片。
     
 
     
 
     
 
    
 
    
   

  

 
 
  文昌阁近景。
   
 
    
  
 
 田园牧歌,丰收在望。
 
     
 
  
    

    

   
 
  鹅泉河河面,悠闲的鹅鸭在倒影浮光中戏水。
 
 
  
 
     
 
 
     
   

 
 
静静流淌的鹅泉河水,流向东南方向,经过几十公里后进入越南境内,折返再流入中越边境时已叫“归春河”,形成了著名的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广西德天瀑布(越南板约瀑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