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晋阳文化的代表多位一体历史文化遗产三大国宝建筑太原晋祠山西 |
分类: 走遍神州大地-锦绣河山内地篇 |
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供奉的是唐叔虞的母亲,周武王的王后,周成王的母亲邑姜。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殿前有一以泉水汇成的水池,因游鱼众多,名为鱼沼。池上有一座十字形平面的桥梁,其东西方向的主桥为平桥,宽约5米,南北方向次桥宽约3.5米,斜搭在主桥上。桥下有三十四根石柱,也排列成十字型,上有木制梁、枋及桥面板。这座桥被称为“飞梁”或“鱼沼飞梁” 
过了鱼沼飞梁就到圣母殿,这是国宝建筑之三。圣母殿面宽七间,进深六间,重檐九脊顶,殿身采用殿堂型构架体系。在构架中将殿身前檐柱落在一条三椽上,从而使大殿前廊加宽,形成较宽的开敞的举行祭拜圣母活动的空间。前檐柱采用木雕盘龙柱形式,为宋元二年(1087年)遗物,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柱。现存圣母殿上斗拱有多种形式,正是历次重修所留下的遗迹。圣母殿微微向上弯曲的屋顶轮廓,柔和秀美,总体造型舒展而庄重,是宋代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殿内有四十三尊塑像,即圣母像及侍女像,尺度与真人相近。人物性格、表情各不相同,姿态、服装、发式因人而异,比例造型优美,是宋代塑像中的上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