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幽雅致静香书屋:扬州瘦西湖揽胜8

标签:
清幽雅致静香书屋兼具南北风格扬州园林扬州八怪之首金农运河之城扬州杂谈 |
分类: 走遍神州大地-锦绣河山内地篇 |
静香书屋位于瘦西湖万花园景区中簪花亭的西面。静香书屋重建于1992年,书屋坐北朝南,是三间开的青砖瓦房,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静香书屋”是金农的漆书,金农作为扬州八怪之首,诗、文、书、画无所不精。金农擅画梅花,“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这里围以黛脊粉墙,画舫是半舫,亭为半亭,月洞口的美人靠也仅有一半,打破了旧园的对称规整,显得轻灵活泼。正门两侧的对联为八怪另一名人郑板桥所题:“飞塔云霄半,书斋竹树中”。书房内,松林梅的木雕罩格,条几上供桌屏、花瓶,书桌上置文房四宝,多宝架上摆放线装古书,圆桌上一盘围棋,令人停足其间,仔细把玩,余味无穷。1993年,以静香书屋为蓝本设计的“清音园”参加德国斯图加特博览会“中国园”展出,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独特的营造构思,荣获“金杯奖”,在德国当地永久保存。
静香书屋建于1992年,坐北朝南,清代建筑风格,门前一池清水,亭台廊榭环绕,花草树木间夹,很雅致,是为了纪念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所建。金农是浙江人,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别号很多。终身布衣,一生好游,际遇坎坷,晚居扬州。 他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除了很深的文学造诣外,在书法方面更是独树一帜,自创漆书,横粗竖细,行笔只折不转,如漆工油漆,用大拙来显雅,不外延,内秀,古朴醇厚,有一种率真天成的韵味和意境。五十开外习画,人物夸张,山水别致,尤擅长画梅,人称“冻萼一枝”。静香书屋中庭院多以梅花造型,一是因金农爱梅画梅,更是意指他有梅百折不弯的精神,殊不知,在他笔下的千姿百态的梅中还有他浓浓的思乡情在内。金农的家乡,野梅花象野草一样繁茂,农人把梅花一扎,就可成为一道梅花墙,天然的景致。这些野梅花从心里往外溢出清香,渲染出思乡情,笔下的梅多精彩,思乡的情就多深厚!天性散漫,浪迹半生的金农,肯停下匆匆的脚步,在扬州停留,可想而知当时的扬州该有多好的文学氛围与创作环境啊!历经三朝的金农,交友甚广,上有名门公卿、富豪巨贾,下有贫民百姓。性趣相投,要啥给啥,不投者,要啥没啥。这其中与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很是投机,板桥曾说:扬州金农最好!一起游玩一起探讨一起创作。静香书屋的正门对联就是板桥所题:飞塔云霄半,书斋竹树中。作为八怪之首的金农,不仅仅是为人的怪,以他当年的才气,想要活得舒服些不是难事,然却活得艰难,人生坎坷,梅受尽磨折仍傲放枝头,不就是他的写照吗?他的怪主要表现在艺术成就方面,他的漆书开创了书法的一个新时代,融诸多笔法为一体,以简单拙朴来呈现书法的内敛深厚。他的画,古拙简练,形象鲜明,大胆创新,看似随意的沷墨点染,却有着高远的意境。融入多家的画风,形成自己的风格,且影响深远,这种大胆创新的精神为后人所称赞所传承!金农因艺术造诣之高而位于扬州八怪之首,静香书屋作为他的纪念馆,也很配合他的怪。正门背后的亭为半亭,伸入门前荷池的舫为半舫,月洞门的美人靠也是一半,天然桥为半桥,或依山或傍路,一扫建筑的对称格局,仿佛是衬托着金农的大胆创新之风格。走在其中,馆内镶竹嵌梅,一门一厅中都有着他的风格;一笔一砚中都是他的才情;一草一木中都是他的情趣。立在正门外,背倚板桥的题联,面对荷池,想到刚看到的金农的漆书:静香书屋,四个大字,竟然是浑然一体,都是在用内敛之境来表达深厚之意!真是用心良苦啊!静香书屋,一如金农的成就,大胆创新,别具一格,内秀不张扬,清幽雅致。
从二十四桥西岸返回东岸。
由望春楼北沿瘦西湖东岸北行。
沿湖一路北行数十米,再过石桥,即至书院南门。
前面有院落一座,为静香书屋景区。面南大门上额即“静香书屋”。
静香书屋为纪念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而建。檐下“静香书屋”四字集自金农字,其特点是体形瘦长,横粗竖细,撇钩飘逸。墨色乌黑,犹如漆成,故称漆书。正门两侧的对联则为郑板桥所书:飞塔云霄半;书斋竹树中。
走进院门,见书屋院落中一泓池水居中,西南角,一组黄石假山叠起,巉岩峭壁,高低错落,山顶有亭,下檐八角,上檐四角,名“半山亭”,与静香书屋南北呼应。一艘石舫半入水中,画舫仅半舫,小亭为半亭,而月洞口的美人靠亦为一半,这种别致的设计,显得个性十足。放眼向北遥望,有雄踞蜀冈的栖灵塔巍巍矗立;回顾书屋近处,亭屋之间修竹、高树掩映生姿。“飞塔”,展现了动感,“云霄半”,夸飞塔之高;“书斋”呈现出静谧,“竹树中”,显书斋之雅。
短廊,连接石舫与静香书屋,石舫为半船的造型,额曰“莳玉”,出自晋书列传:“阳雍标莳玉之祉”,意在宣扬孝道,好有好报。两侧为篆书集句联:山月映石室,春星带草堂。
院内小桥6座,极有特色。“天然桥”白石桥栏,桥廊对联:天上碧桃和露重,门前荷叶与桥齐。立意悠远,如同静香,清幽雅致。以天然桥相联系之书屋及廊桥,整组建筑古扑,桥栏木雕繁复,色形有别南方园林,恰恰印证扬州园林兼具南北风格的特色。
静香书屋,相传为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画室,早年已毁,于1992年复建。《扬州画舫录》记载:“屋在两山间,梅花极多。过此上半山亭,山下牡丹成畦,围以矮垣,垣门临水,上雕文砖为如意,为是园之水马头,呼为‘如意门’。门内构清妍室,室后壁中有瀑入内夹河。过天然桥,出湖口,壁中有观音洞,小廊嵌石隙,如草蛇云龙,忽现忽隐,莳玉居藏其中。”今书屋与记载出入甚大。
静香书屋坐北朝南,青砖黛瓦,檐下“静香书屋”四字集自金农墨迹而成,字体方整朴拙,笔力雄劲,横粗竖细,撇钩飘逸,称为漆书。静香书屋内设“瘦西湖游礼”专卖区,诸如《论语》、《楚辞》、《园冶》。《扬州画舫录》、《郑板桥书画集》等古籍线装书。
如今的静香书屋亦是雕版文化馆,力求以文化体验的形式,向游客宣传扬州雕版印刷技艺。静香书屋最为鲜明的特色是扬州唯一景观多以“半制”取胜的园中园,即舫为半舫,亭为半山亭,贴壁假山半在墙里半在墙外,月洞旁的美人靠仅有一半,石桥的栏杆只有半边……半真半假,半实半虚。
因金农擅长画梅,故院中栽植腊梅,院门亦为梅形,院外亦遍植腊梅与红梅。寒冬早春,均是赏梅佳季,可感受宋代诗人卢梅坡笔下“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的诗情画意。
出静香书屋继续北行,周边景色也是十分迷人。
再过一座桥不远,就到了石壁流淙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