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位于澳大利亚悉尼,坐落在市区北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作为背景的悉尼港湾大桥,与周围景物相映成趣;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该剧院为丹麦设计师约恩·伍重(Jorn
Utzon)设计,是一座贝壳形屋顶下方结合剧院和厅室的水上综合建筑。歌剧院内部建筑结构则是仿效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神庙。建设工作从1959开始,1973年大剧院正式落成。在2007年6月28日这栋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1957年冬天,丹麦设计师约恩·伍重被宣布赢得了竞赛,得到了5,000pound的奖金。伍重于1957年访问了悉尼,帮助监督该项目。1963年2月,他将他的工作室搬去了悉尼。2003年4月,悉尼歌剧院设计大师约恩·伍重先生获2003普利兹克建筑学奖。普利兹克奖是对约恩·伍重和他的杰作的最终承认。
2008年11月29日,约恩·伍重在丹麦去世,享年90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位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大师,在他生前直至去世都没能够亲眼看过他自己的杰作。
悉尼歌剧院主要由两个主厅、一些小型剧院、演出厅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组成。两个大厅均位于比较大的帆型结构内,小演出厅则位于底部的基座内。其中最大的主厅是音乐厅,最多可容纳2679人。设计的初衷是把这个最大的厅堂建造成为歌剧院,后来设计改动了,甚至已经完工的歌剧舞台被推倒重建。音乐厅内有一个大风琴,是由罗纳德·沙普(Ronald
Sharp)于1969年至1979年制造的。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由10,500根风管组成。主厅中较小的一个才是歌剧院。由于当初是将较大的主厅设计为歌剧院,小厅被认为不太适合做大型的歌剧演出,舞台相对较小而且给乐队的空间也不便于大型乐队演奏。悉尼歌剧院设备完善,使用效果优良,是一座成功的音乐、戏剧演出建筑。那些濒临水面的巨大的白色壳片群,象是海上的船帆,又如一簇簇盛开的花朵,在蓝天、碧海、绿树的衬映下,婀娜多姿,轻盈皎洁。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是公认的20世纪世界十大奇迹之一,已被视为世界的经典建筑载入史册。她是悉尼最容易被认出的建筑,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络绎不绝前往参观拍照。
博主这次到悉尼,有机会对歌剧院作了四次远近不同位置的定点拍摄和两次连续变换位置的变换角度的拍摄,其中有晴天、阴天和雨天以及白天与夜晚。基本上算是360度全角度拍摄了。下面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下面是悉尼市中心区及歌剧院所在区域的平面地图。

这是一组拍摄最早的其背景为海港大桥的歌剧院照片。当时天气晴好,拍摄位置为歌剧院东略偏南方向的皇家植物园麦考瑞夫人椅子公园最前端,歌剧院在蓝天、碧海、绿树的衬映下,婀娜多姿,轻盈皎洁。




第二组照片拍摄于位于歌剧院近前南方略偏西的悉尼岩石区海边和歌剧院前的小广场上。天气是晴到多云。



第三组照片拍摄于从情人港出发的游船上,天气是阴天有时有小雨。只有通过海港大桥后才能看见歌剧院。








第四组照片是夜色中的歌剧院,拍摄于海港大桥上,是从海港大桥南端人行道步行到海港大桥北端途中拍摄的,拍摄角度是不断变动的。拍摄时间是晚上,天气是阴天小雨。




第五组照片也是固定位置拍摄的,位于海港大桥桥下北端东侧海边。天下着小雨,夜色已经很浓,手持拍色效果不是很好。


最后一组照片是南半球最高观光塔:悉尼塔俯拍的歌剧院照片。因为其他建筑遮挡,只能拉近镜头从建筑的缝隙中拍到歌剧院建筑的一部分。


为了比较悉尼塔拍摄的效果,最后再来一张悉尼塔拉近拍摄的海港大桥照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