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2013-09-05 06:48:43)
标签:

旅游

日月山双亭

藏汉和亲

文成公主的故事

青海省

分类: 走遍神州大地-锦绣河山内地篇

 

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在历史上,日月山是唐朝与吐蕃的分界。1400年前的公元7世纪,以松赞干布为首的吐蕃雅隆部落,兼并了其他部落后,在一个叫逻些(拉萨)的地方建立了吐蕃王朝,与当时的唐王朝就以赤岭为界。松赞干布被推为赞普后,他倾慕唐王朝的繁荣与文明,贞观八年(634年),他派出使者赴长安与唐朝通聘问好。唐太宗对吐蕃的首次通使也很重视,当即派使臣冯德遐持书信前往致意还礼。松赞干布“见德遐,大悦。闻突殿与吐谷浑皆尚公主,乃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可是,当时唐太宗没有同意,松赞干布几次派人向唐朝请婚也未能如愿,便决定用武力通婚,于贞观十二年(638年)爆发了蕃唐首次战争。松赞干布率军进攻唐松州(治嘉诚,今四川松潘),被唐军击退,这就是历史上的“松州之战”。吐蕃兵败后,松赞干布遣使到长安谢罪,并派大相禄东赞备厚礼——黄金五千两及宝物珍玩数百件,到长安再次向唐太宗请婚。翌年,太宗允以宗室女文成公主许嫁松赞干布,并于贞观十五年(641年),指派江夏王李道宗随同吐蕃王朝使者禄东赞护送文成公主去吐蕃王朝的国都逻些。

    穿越青海远嫁西藏,从古都长安出发的文成公主必然要沿着这条祖先拓展的古道,走向遥远的西部,让守望高原的日月山,迎来这铭心刻骨的历史感动。“过了日月山,两眼泪不干”,就像“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的天涯海角,漫漫的远嫁之路,必然要有这么一处分手告别的苍凉之地。为送别公主,日月山便被赋予了这凝重的阳关情结。作为告别中原的最后一站,文成公主在山上支起了帐篷,在故乡做最后一梦,伫望故乡最后一眼。她站在山顶,回首不见长安,西望一片苍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忍不住取出临行前父皇唐太宗所赐的日月宝镜,没想到镜中出现的却是长安繁华的景色,令她离愁倍增。公主悲喜交加,泪如泉涌。想到自己远嫁和亲的重任,毅然将日月宝镜抛下赤岭,摔在东的是日镜,摔在西的是月镜,摔碎的镜片让泪水和风沙掩埋,成为今天的日月二山。两山隔山相望,唇齿相依,如情侣,如父女,其情其景,无不动人。为纪念这位深明大义的公主,今天我们把赤岭改名为日月山,名与形相符,情与痛相增。为了中原这片风雨飘摇土地的万年长存,为了维持帝王的万古基业,面对一个又一个觊觎中原的匈奴、吐蕃、蒙古发起的连年战乱,守着“女婿不打丈人”的平民认识,守着异域和亲的婚姻胜过十万雄兵的历史高度,早在公元前33年,汉元帝就采取了最简便最温情的和亲政策,民女出身的宫女王昭君就成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在这点上,文成公主不是第一个。但是作为皇族血统高贵的她,完全可以凭高贵的出身和绝世的美貌嫁给王公大臣,过上平静而富贵的生活,免去远嫁之凄苦。为了大唐的稳固为了中原和西域永远的和平安宁,放弃她应该享受的一切幸福,用一个女人柔弱的双肩担负起华夏民族万年大团结的沉重担子。

       山还是那座山,只是山更清,草更绿,朝拜的游人如织。今天的日山和月山上各修建了两座亭子,分别叫日亭和月亭,经幡飘舞的亭子里面用碑文和壁画记录了公主入藏时的种种情景。山上是无数藏人用虔诚和信仰堆起的玛尼堆,石堆上插满了盘树虬枝。山下是文成公主庙,矗立着巍峨的文成公主汉白玉雕像。藏歌悠悠,牛羊如云,无数经幡和高昂的藏歌迎着日光漠风飘扬,表达出一代又一代人对那美丽灵魂的深深崇敬。

    博主2004年到拉萨旅行,在大昭寺门前广场上看到著名的唐蕃会盟碑,该碑是唐长庆三年(823年)用藏汉两种文字刻写的,至今大多数碑文仍清晰可辨。会盟碑旁边有一棵柳树,据传由文成公主亲手栽种,当地人称为公主柳。

 

 

 

    这是日月山口东北方向拍摄的山口全景照片,日月双亭的山坡上,分别有两幅由七彩经幡组成的巨幅神象和奔驰骏马的图像;文成公主汉白玉雕像与和亲故事的大幅青铜浮雕故事屏也清晰可见。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来到白玉雕像和青铜浮雕广场,近距离观赏。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平台正中是高达9米的文成公主雕像。贵族装束的公主身着披风,怀抱宝镜,坚定地目视前方。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雕像的背后,是一组再现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青铜浮雕。浮雕长20米,宽6米,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古都送别。文成公主跪拜唐王,李世民率众王公大臣送别,在盛唐歌舞“反弹琵琶”的美妙乐声中,公主告别家乡父老、兄弟姐妹,踏上西去的漫漫路途。第二部分叫赤岭摔镜。第三部分是藏王迎亲。松赞干布率众臣、僧侣、头人,在柏海(今青海玛多县的鄂陵湖和扎陵湖)举行盛大热烈的迎亲仪式,并向护送公主前来的李道宗执子婿之礼,而后和文成公主一同进藏。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雕像广场后面的山坡上,绿草如茵、野花绽放。日月双亭高耸山口两侧。
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继续上行,来到回望石前。这是文成公主站在呼呼的山风中最后一次流泪回望故乡的地方。站在这里,幻望公主远去的背影,不能不令人对她肃然起敬。令人欣慰的是,据说文成公主与比她大9岁的松赞干布一见钟情,松赞干布也对自己能娶文成公主为妻十分高兴,他说:“我的父祖辈没有一个人能和上国通婚,我能娶大唐公主为妻,深感荣幸,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在公主到达西藏之后,命人仿照唐朝建筑模式修造了一座宫殿式的建筑给她住,这就是布达拉宫。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
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日月山两座遥遥相望的山顶,分别建有日亭和月亭,这是1984年青海省政府拔专款修建的。日月亭位于青藏公路哑口(海拔3520米)两侧的山顶,均为八角砖木结构,亭顶琉璃瓦,彩绘飞檐,绘有太阳、月亮图案,金碧辉煌,具有浓厚的藏族建筑风格,区分日月亭的唯一标志是亭顶上的太阳和月亮。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日亭内有青海省人民政府撰文刻制的“文成公主进藏纪念碑”,记述了文成公主和亲始末及历史功绩。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亭内还绘有壁画,再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面貌。日亭壁画主要讲述了藏王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赴唐都长安请婚,以及请婚过程中禄东赞以大智大勇力排诸难,巧破难题的轶事。 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与日亭遥遥相对的是月亭。 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月亭壁画主要介绍了文成公主入藏后,从中原带去精神与物质文明的传播情况。当时,唐朝已进入封建社会,而吐蕃则处于奴隶社会阶段。因此,壁画逐一反映了公主带去的纺织、酿酒、音乐、舞蹈、天文、地理以及佛教等传播情况。各种先进技术的传入,极大地促进了吐蕃社会的进步与文明。随之,吐蕃也创立了自己的文字——藏文。藏文的创立,标志着吐蕃人民从此也进入了文明时代。文成公主作为这个文明时代的奠基人,而永垂史册。千年不老历史传说:日月山和文成公主的故事——青海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