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出游归来,还来不及整理出此行新照片,先继续发一篇草稿箱中已整理好的博文。也在此谢谢博友的关心和支持。)
 
 

 
   
张谷英村人世世代代一直尊奉孔孟之教,重礼仪、教育,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族内人团结和睦,而且不以族大而欺压附近异姓邻居,与邻村人关系友善,互相帮助,许多老人主动帮助年轻人照看孩子,享受天伦之乐。白天劳力出工后,屋场里也没有关门闭户的现象。
    
张谷英村现住有658户,2169人,全部是张谷英的子孙,已经延续到了第28代。族居在这座迷宫似的古屋里,谨守着先祖“识时务、顺天然、重教育、兴礼义”的遗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生息几百年,世传不衰。
  张谷英村人以读书为荣,以不识字为耻,喜好读书的风气代代相传。科举时代曾有进士1人、举人7人、贡生6人、贡员1人、佾生1人、庠生45人、太学生33人、当代大学生240多人、还有博士生和留学生。张谷英村人不但爱读书,也精武术。不少人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据记载,张谷英村发展至今已经过了500多年的历史,《时代建筑》杂志创刊人,已故上海同济大学王绍周教授说:张谷英村可以作为汉民族聚族而居的代表,它集中国传统文化、平民意识、建筑艺术、审美情趣之精华于一体,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有重大价值。
 
 
    1.张谷英村科举时代曾有40多人取得过功名。近年来则有不少人从大专院校毕业,还有博士生和留学生。张谷英村人不但爱读诗书,也精武术,不少人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这是张谷英村的新私塾。

 
    
2.碾米的碾坊。 

 
     
3.碾米的碾子

 
    
4.磨子、筛子和舂米的碓臼

     
5.榨油的木榨

 
    
6.木制风车

 
    
7.水井

 
     
8.村民在制作干菜-白辣椒 

                 
      
9.各家各户门外晒的干菜土特产 

               
   

                       

 
    
10.当我把镜头对着一个拿着雪糕的小女孩时,她赶紧转向走开,没让我照到正面相。

 
     
11.一个专心专意玩沙子的小男孩。

      
12.在小溪中洗铁桶的老人

                            
     
13.可供出售的农产品和土特产



 
    
14.下面这个要特别介绍一下,应该是很多人都不认识的了,叫霉豆渣。就是做豆腐的黄豆渣在锅里先炒熟后再发霉好了最后切片晒干的。打汤是一种特色菜品。这个勾起了几十年前的回忆,买了两种带回家,好多年没有见过了,算是稀罕物了!

 
    
15.下面是干萝卜丝。买的人最多的是油豆腐,我们也买了,确实好!可惜没有拍照。

     
16.以下是一组是张谷英民俗文化展览馆内的民俗民风照片。



                          
     
应该是祭台

 
    
一组居家用品照片



 

 

 
     
婚俗部分

                         

 

 

     
岁俗部分

                        

     
耕读部分




       
 
    
   
17.村口有直径约三米的天然巨石——龙珠石,据传为女娲补天时所遗,恰恰与张谷英村大屋后龙形山龙口相对应,故称为龙珠石,同时也与其身后的古建筑群一同形成了龙戏珠的格局。
    
   
再见了,张谷英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