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作为中国书法名城,如果提及许钧,知道者很多。不少人都知道他精于书法,民国时期开封多家店铺都有他题写的牌匾,禹王台公园内有几通他书写的石碑。其实,许钧不仅书法一流,而且文字功底十分了得,笔者曾在河南大学民国期刊阅览室看到,《河南博物馆馆刊》里面有不少许钧写的学术文章。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许钧就享有“河南一支笔”之誉。
勤奋好学 脱颖而出
《开封文艺家辞典》载:“许钧(1878-1959),字平石,号子猷。祖籍开封县杏花营乡邢村。”因道光年间黄河在张湾决口,他的家乡遭遇水灾,他的父亲带着家人到开封城谋生。先是做苦力,后来借钱做点小生意,聊以糊口。1878年12月19日,许钧在开封城内塘坊口街出生,虽然家庭贫困,但是他却不忘读书,在帮助家人干活儿的同时心怀鸿鹄之志。加上自幼聪慧好学,喜爱书画,7岁就开始入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文化教育。16岁拜河南延津李星若为师,李星若是近代著名学者,李星若告诫许钧“非圣贤之书均不可读,以免误入歧途”,他十分看好许钧并对他寄予厚望,他认为许钧“天资甚高,熟读深思异日必有所得”。许钧也常以“悬梁刺股”之精神勉励自己,学习进步很大,很快就掌握很多知识。他19岁那年,许家生活异常艰辛,许钧再也上不起学了,只得辍学。在开封为了生计,许钧开始开办蒙学班,辅导学生,赚取“束修数条”奉养双亲。“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后来,他在23岁那年参加了最后一场科举考试,以开封府第一名的成绩“纳优贡生”。26岁的时候,补廪生。27岁的时候,邹申甫推荐,许钧到陈州府中学堂任教国文。随着许钧的名气越来越大,1906年至1907年,河南地方人士公开推举他为祥符县浚仪致用两等小学堂堂长兼教员。学校在理事厅街栗大王庙,1912年改为开封县立一小。
1907年冬天开始,许钧任河南优级师范学堂学监兼文案委员,到1909年10月14日,河南咨议局成立,应河南咨议局议长杜友梅的邀请,许钧任河南咨议局书记,主要办理文牍事宜。到了1912年,河南咨议局告终,成立河南省临时省议会,当时的议长是杨勉斋,他聘请许钧任秘书。直到后来,许钧的名望越来越大,社会地位越来越高,1914年,他任河南省教育厅第一科书记。
编修方志 留传美名
许钧曾任河南省议会第二届、第三届议会议员。1921年12月19日,经河南省议会审议通过,要在开封成立河南通志馆,同时成立河南金石修纂处。许钧任河南金石修纂处主任兼纂修,专修《河南金石志》。后来,河南省政府将河南通志馆和河南金石修纂处合并,改组为由教育厅直辖,改名为河南省政府教育厅重修河南通志处,许钧任协修。主编《河南金石志》中石志部分。1932年,中州国学专修馆在刷绒街省图书馆创立,许钧同时被专修馆和河南私立北仓女子中学聘为书法教员。
1936年6月1日,开封县修志馆正式成立,县长李雅仙专门到许钧家中邀请他任开封县修志馆馆长兼纂修。于是许钧便投入到《开封县志稿》的编纂工作。至1938年6月开封沦陷,许钧未完成《开封县志稿》就离开开封避难去了。许钧所编修的志书包括采访资料、编写手稿、清稿以及重写二三次之稿共计数包,辗转再三,后来公安部门移交河南省文史馆。许钧拟订篇目草稿,拟分全志为六大类,目次为:前编一、图经二(疆域图、形式大要、城厢沿革、街道、古迹附、邮电、道路、河渠、堤工);官礼三(国政、吏治、赋役、兵防、战绩附、法规、学校、选举、祠墓、宗教寺观与耶教、建筑附);征献四(士族、先达、纯孝、朴忠、友爱、贤豪、寓贤、隐逸、列女、畸人、古今艺术家);征文五(经史、诸子、义理、辞章、金石、龟甲、书画、音韵);后编六,有各卷复出之稿,有修志章则、函件及编写过程。
许钧成稿虽然极其简陋,但却保存了大量资料,其中不少是第一手资料,均有一定的价值,可备研究开封近代史之用,更可供编修新的开封地方志参考采择。
精于书画 名冠中原
开封博物馆藏有多件许钧书法精品,《梁园书坛》介绍许先生“晚年受王觉斯影响……”许钧书法深受颜真卿、苏东坡、王铎等历代书家的影响,许钧与康有为、李瑞清多有交往,在书学思想上受两位的影响较深。
蒋藩撰写的《许平石画润小启》中称其:“钟、鼎、篆、隶,得三代秦汉之遗;正、楷、草、行,探六朝唐宋之奥。画则草虫花鸟、点缀成妍,竹菊梅兰、疏落入古,山水直追石谷,人物酷似老莲……固宜名高京国,誉满嵩河。”蒋藩,字恢吾,祖籍河南睢县,后迁杞县。光绪二十八年举人。积学嗜古,酷爱藏书,博极典籍,于诗词颇有造诣,对金石很有研究,但尤长于修志。是豫省著名学者,有“南有张嘉谋,北有李时灿,中有蒋恢吾”之誉。曾任杞县志总纂、河南通志纂修。他与许钧是同时代的人,其评价十分可信。许钧的书法其实“工夫在诗外”,他的艺术成就得益于他的学问和修养,他一生博学多识,长于考据,古玩鉴赏、雕刻等领域十分精通。他曾总结了学碑四部曲:一是先学方笔造像以求骨劲,二是学方圆并用之碑以求变化,三是学圆笔以求内涵之丰富,四是学稚拙之变,以求自然天成。许钧认为要师古而不泥古,碑帖要兼融,所以他的书法更加丰富多彩,
前来求字者“户限为穿”。
现在禹王台公园内还有许钧书丹的石碑3通。1917年5月书《登繁台歌有序》,1929年7月29日《河南农林总场纪念碑》,1932年12月书《徐烈士振全传略》。
许钧一生著作颇丰,除《河南金石志》、《开封县志稿》之外,还著有《伊阙考》、《祥符县金石记》、《洛阳金石记》、《凝一斋文稿》、《凝一斋随笔》、《醉竹堂自怡诗抄》等。民国时期,在《河南博物馆馆刊》发表很多文章,或者考证、或者题跋、或者诗文,教育部曾经评定他为教授。他曾被河南大学校长王广庆聘为文学院教授,开设考古学、近体诗、书法三门课程。
1948年10月,许钧迁至北平史家胡同六儿住处,1959年2月10日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