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功
实变函数论、复变函数论和微分方程。
20年代独立解决了函数可以用绝对收敛的三角级数来表示等根本性数学问题,得到
了关于无条件收敛的判别理论。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许宝騄
数理统计学和概率论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王湘浩
代数学、计算机科学,代数数论和赋值论、人工智能学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江泽涵
不动点理论、莫尔斯理论、复迭空间与纤维丛
1955年选聘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苏步青
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段学复
代数
在有限群的模表示论特别是指标块及其在有限单群和有限复线性群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方面
取得突出成果。指导学生用表示论和有限单群分类定理彻底解决了著名的Brauer第39问
题、第40问题。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钱伟长
物理学、力学、应用数学家,中文信息学
创建了板壳内檩统一理论和浅壳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在波导管理论、奇异摄动理论、润
滑理论、环壳理论、广义变分原理、有限元法、穿甲力学、大电机设计、高能电池、空气
动力学、中文信息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柯 召
代数学、数论、组合数学,不定方程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华罗庚
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李国平
函数论、数学物理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钱学森
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科学家
1957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吴文俊
数学机械化,示性类、示嵌类
1957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陈景润
解析数论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程民德
函数论学家。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冯 康
拓扑群、广义函数理论和应用数学、计算数学
创造了求解偏微分方程问题的有限元方法。在国际上首创间断有限元函数空间的嵌入理
论,并提出了自然边界元法。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谷超豪
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数学物理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关肇直
泛函分析、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中子迁移理论
中国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创
设了中国第一个泛函分析专门化和现代控制理论专门化。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胡世华
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计算机科学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姜伯驹
拓扑学中的不动点理论和低维拓扑学等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杨 乐
复分析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夏道行
函数论,泛函分析,现代数学物理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陆启铿
多复变函数论、数学物理学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谈镐生
力学、物理学、应用数学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王 元
解析数论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丁夏畦
偏微分方程、函数空间、数论、数理统计、调和分析及数值分析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郭仲衡
基础力学、应用力学、张量分析和数学力学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胡和生
微分几何,黎曼空间运动群,调和映照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廖山涛
微分动力系统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潘承洞
数论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石钟慈
变分原理和摄动理论,矩阵特征值的定位问题,有限元的理论研究和应用非协调元的收敛
性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
万哲先
代数学、组合论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王梓坤
概率论,随机过程,布朗运动与位势论的关系,随机泛函分析。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张恭庆
非线性泛函分析及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理论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周毓麟
非线性抛物型、非线性椭圆型方程和具孤子解的非线性发散方程(组),离散泛函分析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严志达
微分与积分几何,李群李代数及其在微分几何上应用,齿轮啮合理论及其应用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 群
偏微分方程的高性能有限元解法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 恒
流体力学,流动稳定性理论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应明
经典拓扑,格上拓扑,不确定性(主要是模糊性)研究,模糊技术的产业化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大潜
二自变数拟线性双曲型方程组的自由边界问题和间断解,非线性波动方程经典解的整体存在
性及生命跨度,电阻率测井的数学模型和方法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马志明
概率论与随机分析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丁伟岳
偏微分方程、 非线性分析和几何分析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希孺
线性模型、U统计量、参数估计与非参数密度、回归估计和判据等数理统计学若干分支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严加安
概率论、鞅论、随机分析和白噪声分析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文 兰
微分动力系统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田 刚
复几何及数学物理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柏灵
非线性发展方程,无穷维动力系统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邦河
微分拓扑,量子不变量和低维拓扑,非标准分析和广义函数,单个守恒律间断解的定性研究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木法
概率论与相关领域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洪家兴
偏微分方程及其几何应用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诗宬
低维拓扑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彭实戈
控制论方面,概率论及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金融数学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伟平
微分几何中的 Atiyah-Singer 指标理论
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龙以明
哈密尔顿动力系统以及辛几何
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安民 四川大学教授
辛拓扑、整体微分几何研究
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席南华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从事代数群与量子群领域研究。
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永川 数学家。南开大学教授
应用数学
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袁亚湘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运筹学
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省身
微分几何
伟大的几何学家,是Gauss,Riemann与E.Cartan的继承者与拓展者
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李约瑟
科学史学
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林家翘
力学和数学
当代应用数学学派的领路人。
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丘成桐
解决了Calabi猜想,与R.Schoen合作解决了正质量猜想(或称Einstein猜想),与郑绍远合作
解决了实Monge-Ampere方程的Dirichlet(边值)问题并对凸超曲面问题——Minkowski问题
给以完整的证明。
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司马贺
计算机科学
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创始人之一,“人工智能之父”。建立决策理论。
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利翁斯
以力学、物理及工程中的重要应用为背景,在函数空间的插值理论、偏微分方程的非齐次
边值问题、变分不等式、分布参数系统的最优控制、渐近分析等众多的领域中建立了以他
为首的当代法国应用数学学派。
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辛克维奇
工程力学和计算力学
有限元数值方法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对现代数值计算中的有限元法作出了系统性和创造性
的开拓和发展。
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何毓琦
控制论,系统控制科学及工程应用,微分对策,模式识别
200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黄煦涛
信息学,信息和信号处理
200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肖荫堂
多复变函数
200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姚期智 数据组织、伪随机数生成理论、密码学、通信复杂性,量子通信和计算,计算复杂性
200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法捷耶夫
数学物理
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