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弘-西晋名将

分类: 湖南人物录 |
龟纽“宣成公章”、“镇南将军章”金印
——记忆西晋湖南地区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
http://s14/mw690/001buUFVgy6IHdRKFm5fd&690
西晋(公元265年—316年)
长2.5厘米,宽2.5厘米,座高1.1厘米,龟钮高1.4厘米,重165.8克
1991年安乡县黄山镇刘弘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http://s8/mw690/001buUFVgy6IHdX9boj97&690
西晋(公元265年—316年)
长2.5厘米,宽2.5厘米,座高1厘米,龟钮高1.2厘米,重131.5克
1991年安乡县黄山镇刘弘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两枚金质印章均为龟钮形制,龟首高昂,龟背拱起,尾下垂,四肢粗壮。龟背纹饰不同,印文均为篆体阴刻。“宣成公章”,表明了持有者的爵位,“镇南将军章”,表明了持有者的官职。该墓还出土了一枚玉质印章,刻有“刘弘”、“刘和季”,表明了印章主人的姓名。
龟钮官印至迟在汉代已经出现,汉代以印钮和质地作为等级的象征,不同等级的印章称谓亦不相同。据东汉卫宏《汉旧仪》记载:诸侯王印,黄金橐驼钮,文曰玺;列侯,黄金印龟钮,文曰印;丞相、将军,黄金印龟钮,文曰章;中二千石,银印龟钮,文曰章;千石、六百石、四百石,铜印鼻钮,文曰印。晋承汉制,可知刘弘拥有的龟纽“宣成公章”、“镇南将军章”金印属于第三等级,这与其官爵是相符的
西晋 (公元265年—316年)
长9厘米,宽6厘米,重50克
1991年安乡县黄山头镇刘弘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金带扣为前椭后方的长方形牌状,其上镂空长条形扣孔,并有活动的扣舌,如同今日所用的皮带头。
扣面装饰异常华丽,镶满了金丝、大小金珠、绿松石、玉石,其主体纹饰是一条朝扣孔攀爬的三爪金龙。龙俯首、张嘴、吐舌,神情自若;龙身呈S形,中间镶嵌一颗大的绿松石;龙尾分叉,蜷曲下垂;龙腿弯曲有力,其中有条腿伸向下颌,龙爪与龙舌上下呼应,煞是可爱。镶嵌的44颗绿松石已大部分剥落。带扣背面是黄金包裹的革带,已部分腐朽。
带扣采用锤揲[shé]、掐丝、镶嵌、镂雕工艺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制作异常考究,金碧辉煌,富贵华丽。
这件嵌绿松石龙纹金带扣精彩地展现了我国西晋时高超的掐丝、金珠、焊接、镶嵌工艺。带扣的主体锤揲成型,边框和纹饰用掐丝勾出轮廓,金珠点缀细部,宝石彰显华丽。最值得称道是龙体上如鱼子般的细小金珠,排列得均匀整齐、清晰光亮,颗颗能辨,肉眼几乎观察不到焊茬,工艺之精湛令人咋舌,代表了那个时代最高的金珠加工及其焊接水平。据研究,金珠的制作是先将金丝断为等长的小段,再熔融聚结成粒,然后夹在两块平板间碾研而成滚圆的小珠。金珠的焊接是先用金粉和水银调制而成的焊药将金珠粘合固定,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珠便牢牢地附着在器物上了。
带扣是腰间扣结工具,其功能相当于今天的皮带头。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便使用这种牌饰带扣,而中原地区的农耕民族则普遍使用钩状的带钩。相对于带钩,带扣虽然在我国中原及南方地区并未普及,但得到汉晋时期上流社会的喜爱,其制作精美,工艺精湛,扣结于礼服腰带上,醒目、大气、富贵,彰显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刘弘墓出土的嵌绿松石龙纹金带扣是西晋高级贵族的豪华腰饰,体现了我国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据《晋书•刘弘传》记载:
“刘弘,字和季”,公元236年—306年,安徽淮北人,爷爷刘馥,为三国时期魏国扬州刺史。父亲刘靖,为魏国镇北将军。刘弘从小家住魏国首都洛阳,与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一起居住在永安里,二人同岁,并一起读书。最初任太子门大夫,历任率更令、太宰长史、宁朔将军等,“以勋德兼茂,封宣成公”。
公元302年至303年,张昌在湖南、湖北地区(西晋时同属荆州)起义,以刘弘为南蛮校尉、荆州刺史讨伐张昌,不久“以弘代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公元304年秋,张昌兵败被擒。公元306年,封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不久卒于襄阳。
刘弘任人唯贤,为世人称道。当时荆州多个官职空缺,他上表请求“随资品选,补诸缺吏”,秉持先德后功的原则,建议伍朝任零陵太守、皮初任襄阳太守、陶侃任府行司馬、蒯恒任山都令、仇勃任归乡令,郭贞任信陵令。朝廷以襄阳是名郡为由,不授皮初,乃以刘弘女婿夏侯陟为襄阳太守。刘弘对属下说:“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于是上表言夏侯陟和他是亲属关系,按规定不能为上下级,坚持授皮初为襄阳太守。朝廷下诏同意。
刘弘在地方励精图治,重视农业生产,宽刑罚薄赋税,当时从北方迁徙来到湖南、湖北的流民有十余万户,生活艰难,很多沦为盗贼。刘弘分给他们耕地,并选拔其中的贤才加以任用。
刘弘处于西晋八王争霸的时代,国家濒临崩溃,但他始终维护西晋中央政权的权威,是西晋王朝在南方最倚重的忠直老臣。刘弘曾言:“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