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的训练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标签:
杂谈 |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的训练的策略研究》
开 题 报 告
当涂一中课题组
一、课 题 论
证http://s2/middle/40b4aad8g81f518693821&690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首先着眼课题的相关理论的学习、探讨,以三老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当代教育名家的相关的读写理论为抓手,中心组对课题的指导思想、课题目标、实施步骤、预期效果进行探讨梳理,旁征博引,收集相关材料,加强读写的理论素养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推教研。
2、高一第一学期,教师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的训练,注重教材内外的经典语段的学习,挖掘语段的美学内涵,让学生陶醉在文学情景中,调起阅读的胃口,激发动手的热情,教师要注重点拨、示例,为实施课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3、高一第二学期,结合必修教材的教学,深入挖掘教学资源中的金子,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写的训练渗透,选准写作的突破口,点燃写作的热情,仿写、续写、扩写等方式有机展开。注意教学积累,收集第一手材料,进行阶段小结,写成教学心得。
4、高二学年,“深挖洞,广积粮”,注重阅读教学如何更好实现新课标的三个维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把阅读与写作当作一件乐事,成为生命的需要和生活的一部分。本阶段主要目标是完成文章的快速阅读,能够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完成整体性写作能力的迁移。教学中以教材中的经典篇章以及历年高考中的优秀作文为依托,进行仿写强化训练,力争对记叙文、议论文的谋篇布局能驾轻就熟,如行云流水,要充分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让作文的语言表达流畅而有文采,如夏花般灿烂,让作文的立意深刻而有新意,“领新标异二月花”,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完成蛹化彩蝶,翩翩而舞于文学的殿堂。对学生的习作要及时进行点评及升格指导,学生的优秀作品汇编成册,教师教学心得总结生成,进行课题的总结汇报及推广。
(三)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1、深化课题组成员对阅读与写作规律的本质认识,优化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针对农村高中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粗犷经营的散漫现状,以写作规律为指导,以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表达交流为线索,在日常阅读写作教学中切实贯彻“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目标,有条不紊地推进阅读与写作教学及训练向纵深方向发展。
2、力争改变传统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剥离的现状,打开课本,真正做到开卷有益,走出课本,尽情展示心灵空间的美丽,增一份阅读激情,秀一份写作灵性。
3、坚持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交融,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的习惯,进入“乐知者不如好知者”的境界,做到“得于心、发于口、书于笔”。
(四)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成立课题组,组长:肖仁宗、祝居龙。组员:陈帆、蒋松龄、尹莉、虞萍、尚志国、赵军、丁德金、束中飞、杨文明、陈凯、韩克良。
2、资料准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阅读与写作专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多媒体网络资源、校语文刊物《迎曦》、高中语文教材等等。
3、科研手段:日常教学中,文本阅读中渗透“写”的训练,相关阅读与写作理论的总结,多媒体的应用,学生写作的积累,校刊专题研讨,公开课,总结汇报课。
4、经费保障:校教科研基金。
二、课 题 组 分 工
1、课题主持人:肖仁宗、祝居龙,负责课题的总体规划和部署,撰写课题实验方案,组织公开课,撰写阶段总结等。
2、陈帆、蒋松龄:课题相关的理论文章的收集,编写相应的理论指导。
3、丁德金、赵军:学生优秀习作的点评及教师的教学心得整理在校刊上展示、推广。
4、陈凯、尹莉:多媒体网络资源的运用,学生的优秀作文和教师理论探究文章的收集、汇总。
5、尚志国、虞萍、束中飞、杨文明、韩克良及课题组成员:日常教学中进行阅读与写作的渗透探究,完成教育教学心得和相关实验材料的总结。
三、课题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成果形式
1、起始阶段(2009、9—2010、1)课题组理论探究,研究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整体结构,征订相关阅读写作材料,完成课题实施的基础积累。
2、实施阶段(2010、2—2010、12)以多种方式训练,多层次、多角度实施阅读教学中渗透写的训练。学生的优秀写作汇编成册,教师教学心得及创新观念形成文字,以多种渠道进行交流、展示。
3、总结与应用阶段(2011、1—2011、5)深化课题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召开课题的总结汇报会。
4、最终完成阶段(2011、6)公开课研讨,教师论文汇编成册,学生优秀习作汇编成册,课题实验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