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学生”到“一位学生”
(2009-10-16 22:09:54)
标签:
原创新课程一个学生一位学生尊重教育 |
分类: 生活感悟 |
——听叶子教授《课程标准的特点解析》后有感
北京师范大学叶子教授谈到新课程标准草稿修订时这样一个细节:她建议把原稿中的“一个学生”修改成“一位学生”。一字之差,虽似细节,但笔者认为,这绝非细节:把学生由“一个”修正、提高到“一位”来视之、待之,这体现了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个”作为量词,《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诠释的:“量词: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三个苹果/一个理想/两个星星”。而“位”作为量词,《现代汉语词典》有这样的规定:“量词,用于人(含敬意):诸位/各位/家里来了几位客人”。很显然,人,是有量词的;“学生”前面的量词就应该是“位”。
细细揣摩广泛并依然存在的“一个学生”的语用现象(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5页、《河北省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安排意见》第2页),笔者认为这体现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传统教学,学生是被视为一个“物体”——一个知识的储存罐、一个文化的传声筒、一个教师言语的录音机、一个用于考试的机器、一个有待加工成型的零件……。
叶子教授“一位学生”的称谓,则体现着对学生个体的尊重,体现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认,体现了对学生作为社会人的重视。
从“一个学生”到一位学生”,集中体现了这次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也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正是为了真正完成由“一个”到“一位”的转变,新课程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使学生学会学习,强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正是为了真正完成这种转变,新课程改变了学科本位的课程结构,代之以学生本位的新的教育思想,强调课程结构要适合学生发展的需求,强调课程结构的综合性、选择性。
正是为了真正完成这种转变,新课程剔除了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难、繁、偏、旧”的教材内容,代之以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现代社会、体现科技发展最新水平的教学内容,精选的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对于课程实施过程,新的课程标准也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一位”,带着对学生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带着对学生诚挚的尊重,和着师生合作的节律,乘着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走向校园,走进课堂,走进生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