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会语言学课程教学总结

(2007-01-06 21:23:56)
标签:

学科

课程

社会语言学

教学

总结

分类: 社会语言学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社会语言学课程教学总结

  曾少波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我承担了全院公共选修课“社会语言学”的教学任务。这也是我第二轮讲授社会语言学课程。

本学期选报社会语言学课程的学生共有105人,他们分别来自全院五个系(电气工程系、机械工程系、计算机系、经济管理系和外语系)、二十个专业。105位同学中,除6位是2004级,即大三的学生外,其余都是2005级,即大二的学生。

针对新的教学任务以及不同的学生情况,我及时、全面地调整了教学大纲,充实了教学内容,层层细化了教学目标。实践表明,这一轮的社会语言学的教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主要体现在:

第一,工作及时、到位,教学环节舒张有序。接受教学任务后,我及时、全面地调整了社会语言学的教学大纲:把第一轮只有24学时、课内讲授十二章的大纲修改为30学时、课内讲授十五章的大纲,适应了学院公共选修课总学时的要求;与第一轮讲授的内容相比,本轮教学明显扩充了课程知识的容量,保证了课堂教学和学生求知的需要。当然,我在修订教学大纲时,并不是简单地在原大纲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章节,而是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因而较大幅度地调整了章节的结构,使教学内容趋于合理完善。根据调整后的教学大纲,我重新选择了教材,主教材采用了新的版本(增订本),同时从参考教材中选取合适的章节,作为教学内容。通过一番整合,才有不同教科书之间的取长补短,从而使选取的教学章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在备课方面,我坚持写教学详案,这有利于我在课堂教学上灵活取舍,最大程度地保证为学生提供课程应有的信息量。与第一轮教学相同,本学期开设的社会语言学选修课程没有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是运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到尾”的教学模式。为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我根据教学规程而带进教室的所有教学文件,包括教案、教材等,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都是没有打开的。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装在我的脑子里,这样就保证了我在讲授过程中充分地与学生交流:目光的接触、话题的讨论、身势语言的交流……所有的互动,都像行云流水,是无比顺畅的。虽然“一块黑板、讲到尾”,但老师在“讲”,学生也接着同一话题在“讲”,完全不是填鸭式的“灌输”方式。每一次的课堂教学都是舒张有序的。

第二,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课堂学习重视知情意一致,教学效果符合预期目标。我在课堂讲授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切实贯彻了在传授必要的社会语言知识的同时,联系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语言和社会现象的互动关系,既重视国内的汉语(“普通话”)与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又重视国外汉语(“华语”)、华族与所在国社会的关系;既介绍汉语及其社会问题,也介绍外语及其相关的社会问题。并且在分析这些语言和社会现象的时候,强调运用事例(包括历史事件),通过设置焦点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让同学们在思考中融入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正直的人格与完善的个性,从而把自身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在一起。这是语言作为民族的标志所能带来的深层的影响。

这一轮选报我主讲的社会语言学课程的105位学生中,实际参加考试的有97人,缺考8人。通过了解,缺考的学生中,有因事到了外地而没能及时赶回学校参加考试的,有已经修够课程学分而主动放弃考试的,还有其他原因(转学、退学、改修其他课程等)而不参加考试的。作为教师,这是我爱莫能助的事情了。97位同学的考试成绩令人满意,教学达到预期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