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去新疆》(四)

(2019-10-13 09:44:15)
标签:

情感

摄影

文化

文学

游记

分类: 大地之吻

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可可苏里——五彩滩

    昨夜躺下后,虽已12点多,仍难入睡,非疲劳或亢奋致。主要是对第一天行程的于心不甘,自早至晚长途奔袭,居然就为了那可怜的半个小时,倘不是那片白桦林,这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地质公园、零下60°C全国第二冷极,还有蓝宝石般的伊雷木湖,以及那个为偿还前苏联债务、为我国两弹一星做出过巨大贡献占有86种稀有金属的“三号坑”……难道就这样与之擦肩而过不得一赏她们的容姿?
    晨六点,为不影响广先休息,蹑手蹑脚起床洗漱,收拾停当,6点半出宾馆。距早餐和出发还有一个多小时,可以在小镇上“扫街补遗”。清晨的可可托海小镇出奇的宁静,看得出我们下榻的地方是“新城区”,建筑格调比较现代,街道宽阔,花木葱茏。不遇车子,不见行人,循哗哗水流声来到额尔齐斯河畔,走上可可托海大桥。环顾四面群山,哇,真是如诗如画,仿若隔世。遥看东山顶上霞光喷射,有一片峰峦已被晨光染成金色。河床有洲渚,白杨树列阵其间将河水分割成两条清白色的长练向下游铺展而去。见桥另端有民族特色之建筑,便近前观其一斑,乃为人工打造的“额尔齐斯游牧部落景区” ,拾级而上穿过园门,原来所谓的游牧部落,即是颇具规模的原木住宅——木屋独栋别墅群,或许是旅游旺季尚未到来,方圆数百米的木屋别墅群,萧条冷落得令人惋惜,荒草萋萋, 不见人踪,朝阳斜照紧闭的门窗彩瓦,光影极佳,由于门前蒿草长得太密太高,无法拍出像样的效果,草草揿下几次快门,便不无遗憾地离开。
    终于遇见一位骑电瓶车的路人,看五官,是汉人,60岁左右,招手停下问路:
“请问三号坑怎走?”
“离这很远……”
“这里有老街吗?”
“算不上老街吧,不过那里有座老毛子风格的电影院,还有一座老桥……”
“现在步行需多长时间”?
“一个多小时吧”……
双手合十道谢,目送路人远去,驻足良久,把目光投向刚刚路人手指的三号坑方向……问准了人,问清了路,同时也看清了时间——7点10分,不得不收起强烈的探知欲望回走酒店。
    早餐简单,烙饼、馍馍、稀饭,外加每人一个鸡蛋,往后的早餐大抵亦如此。上午8点准时出发,向可可苏里景区进发,车行数十里,见隐隐半月于山巅之上,天湛蓝,山逶迤,月高悬,河水湍,顿生诗情:可可托海半山月,额尔齐斯一湍河。索性,选出几帧图片,发送朋友圈,聊补昨日之缺。

与可可托海两字之差的可可苏里是可可托海大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昨天扫描路过,今天现场领略。镜一样的湖面,蓝的纯净,蓝的饱满,阳光投进湖水,粼粼珠光闪烁,随风荡漾的芦苇让面积不大的可可苏里更添了几分柔美。极目远眺,湖滨草地,湖畔绿野,岬角湖湾相间,岩岛沙州散布……在这里似乎找到了感觉,徜徉于湖边栈道,手机相机并用,摄入不少所爱。为赶路,半小时后不得不一步三回头的撤离,在景区大门前,一行八人第一次展开大旗“相约新陇——我来啦”合影留念。
    今天行程基本是昨天的重复,216国道沿途,除偶然掠过一小片绿洲外,大部分时间都在戈壁中穿行。一阵欢声笑语过后,车厢内溢出轻微鼾声,凝望道路两边的高杆路标,红白相间箭头朝下,在内地,无论何种道路都不曾见过,揣摩了半天,似有所悟,当莽莽戈壁被大雪覆盖,“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时,这些标杆箭头便是前进的方向。问疑冯师傅,答案与我的判断完全一致。
    时间不知不觉过了11点,见前方隐隐出现几个蒙古包,请示冯师傅可否停车,想下车走近它们看看。车停下后,冯师傅说“这里没什么看头,后面景点蒙古包比这多,比这好看……”知道他说话的意思,更知道我们想看的与他想让我们看的不无差异!果不其然,原生原态原汁原味的蒙古包,未敢探头包内,只在外围观观就已足矣!一条小狗在蒙古包前溜来溜去,一只羊儿卧在阴凉处漫不经心的咀嚼着什么,俩孩子在外面玩耍,见我们走过去,女孩害羞站在一边看着我们,男孩胆大,居然冲进我们中间,向空中撂出一块小木板,差点落在我们身上。见我端起相机他居然对着镜头卖起了萌!门前戴头巾的女人想必是孩子的母亲,看着我们与孩子逗乐,眼睛微眯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那笑容里分明带着满满地慈爱与善意。还有蒙古包旁那个露天锅灶,旁边堆积着干畜粪,灶膛里燃烧的粪火白里透红,烟囱炊烟与水壶水汽融为一体向空中袅袅散去……
    重新上路已近中午12点,冯师傅请大家再坚持一会,这段路荒凉,路边店不卫生,肯定不适合你们。饭点到大家似乎都有点饿,于是乎,拉开了各自的包包,各种干粮糖果纷纷向我递来。我颇显不耐烦,便随口说道:“往后请别这样,零食都有自带,各人口味不一,特别是我,限制多多,再吃零食时,大家可以将我忽略不计……”话已出口,感觉语重,但又无法收回,顿感好尴尬。人家好心敬重,你却不识抬举,这哪像老大说的话?!好在都知道我这个直肠子,谁也不会计较。但是不计较不等于没感觉,更不等于没有 “好心变做驴肝肺”的想法。其实,日常生活或接人待物中,我的这种出言不逊常常给人造成难堪甚至伤害,而这种表现总是发生在与知己人与亲人们中间,正因此每遭夫人诟病。一个真正的文化人或者说有修养的人,不在于他读过多少书,上过什么学校,而是应该具备最起码的素养,那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以及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自我感觉自己在这几个方面非常具备而非比较具备,且得到公认。反思剖析起来,还是修为不够,于社会生活于一般人交往,那种谦谦君子的样子与其说发自骨子莫如说是“克己复礼”的表现,而在家人在知己人面前往往这层面纱就会去掉以至不顾,归根到底还是修为问题,说性格使然,只能是自圆其说自欺欺人!
    12点40分,在一加油站停车加油。冯师傅要求大家下车,在大门外等候。又一道与内地不一样的风景!只见进站口,有两名保安值守,门口设有路障,进站加油要履行安检、登记、出示证件、签名等一整套繁琐的手续,加一次油,耗时近半小时。冯师傅说,去年他去无锡提车,途中加油,见所有加油站都是敞开大门,进去加油时,他主动出示身份证,弄得加油站工作人员一头雾水……对加油站管理如此之严格,也是为了防恐防暴,试想,当暴徒们掠得车辆施暴或逃跑,他能够走多远?
    终于在一点半停车北屯市,这座位于新疆北部虽仅有4万常住人口的小城镇,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是通往俄罗斯、哈萨克、蒙古等地的交通要道,为新疆最北部地区的几何中心,多条国道、省道干线公路交汇于此,又是通往国家级天然旅游景区喀纳斯的必经之路,所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北屯成为新疆最北部地区的物流中心和交通中心。在该市多尔布尔津街的一家汉餐馆午餐,毕竟是县城,又是“鸡鸣闻四国”的交通要道,能在此立足开饭馆也非等闲之辈。此时虽已过了饭点,但在此就餐的顾客依然不少,看其他餐桌,基本上就是一盘面或一两道菜,唯我们这桌满桌佳肴丰盛异常。
    饭后继续赶路一个多小时,于下午3点半抵达下榻目的地——布尔津。进入下榻宾馆门厅,负责安检的工作人员不在,设备无法开启运行,联系中我们苦等半小时仍不见人来,宾馆负责人这才担责安排吧台办理入住手续。冯师傅交代,大家可以洗澡洗衣,然后睡一觉,6点出发去五彩滩。宾馆规模不大,房间倒也干净敞亮,洗澡、晾衣过后靠床小憩,不知不觉中睡去,醒来时已近集合时间。
    6点出发,半个小时后抵达距布尔津县城以北约24公里处的4A景区五彩滩,也称阿克吐别克雅丹地貌。
    这里一河两岸,注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穿其而过,北岸的彩丘地貌与南岸葱郁青翠的河谷风光遥相辉映,甚是壮观。进入景区不一会,8人很快分散至各自的兴趣点中。我与邵芬一道,边欣赏边讨论边拍片。景区的警示牌很醒目,仍有人为了拍照而进入禁区,好几次,我和芬妹忍不住大声提醒这些不自觉的游客,倒也没遭白眼。面对夕阳斜照下满滩的参差不齐、满滩的奇形怪状,满滩的五颜六色,尤其是那道延伸至目光尽头、对比鲜明的黄金碧水弧岸线,看了也真是让人醉了……俯瞰南岸,绿草茵茵,胡杨无际,再远眸,山峦逶迤,沙漠起伏,长天一色,不难想象,一俟进入秋季,一条蓝色玉带,两岸彩色世界,又该是怎样的一种绚烂?!见景区西端有一吊桥,兄妹俩向那走去,意欲过桥对岸,揽胜聚焦不同角度。遗憾的是,那吊桥隔离于景区之外,无法近前,只好作罢,折返向东,至瞭望塔阴凉处小憩观景,补充能量,其时,夕阳已贴近地平线,望来时栈道光影绰绰,不失时机又得一组佳片,遂与邵芬起身返程与团队会合。见到大家,不无所愧,“摄影家”只顾忙活自己了,未能为他们留下倩影以珍藏。
    布尔津的晚餐不是一般开心,点菜时经不住冯师傅的介绍和女老板的热情,光是鱼就点了两道,什么喀纳斯湖的冷水鱼,还有已不记得名字的什么什么鱼,加上我极力鼓动的一瓶100余元的伊利老窖、曹先生的诙谐幽默、茂学的儒雅风度,虽然有点超标(生活费原则上每天每人不超过100元),大家却十分地尽兴。饭后张燕老师提出买点水果明天路上享用,大家便一起出饭店寻果店。
    夜晚的县城十分静谧,虽不乏灯火,然行人稀少,店门开者无多,大都障栏堵门,倏然间明白白天看到的那些黄黑相间由粗钢管焊制而成的物件原来是安全遮拦!这里位于新疆北部,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县因布尔津河而得名,是进出口新疆西北部两个边贸口岸的必经之地。看到这些安全遮拦,便不难悟出这里防恐防暴的形势和力度了。最后在一家河南人开的水果店里买到黄瓜、葡萄、香蕉等,品质新鲜,价格不贵。这边回到宾馆洗漱未必,那边张老师已将洗好的水果每人一份送到我们的房间,甚是感动!

                                        2019.6.22断续备忘于手机便笺

                                            8.5-6日整理于痴儿斋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原创《去新疆》(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去新疆(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