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欧散记(十)


标签:
懒悟园情感摄影游记 |
分类: 大地之吻 |
琉
下午五点抵达琉森。
欧洲的城市都很难用“繁华”一词去形容。如果以美国式的新锐密集去想象它,或者以亚洲式的光怪陆离去揣测它,就都错了。诚如余秋雨先生所说,欧洲的城市“千百年来都在自身等级上爬坡,有些爬着爬着爬不动了,便蹲坐在某个高度上,一蹲就蹲了好几百年,有的则还要往上爬。脚力不同,方向一样,因此也就高高低低分出了层次”。琉森位于瑞士东北部琉森湖畔,曾为瑞士首都,现为瑞士第六大城市,据说该市位居全球最被游客青睐的城市榜首,看来它的“脚力”还是可以的哈。而我们乘坐的大巴驾驶员其“脚力”却到此嘎然而止,车子停下,游客尚未下完,但见司机老兄已拖着行李箱独自离去,张导见有人面露诧异,解释道,这位司机先生本周的工作时间已满,所以必须离岗休息,这是法律规定,也是劳动者应有的权利,待会会有另一位驾驶员来接替,大家释然。
导游介绍,琉森是一个复合性很高的旅游胜地,一年四季都有可流连之地。思古罗伊斯河把琉森分为新老两区,河上共有七座桥,其中最著名的卡贝尔廊桥是琉森的地标,也是欧洲最古老的有顶木桥。除了卡贝尔廊桥外,琉森还保留了很多艺术价值很高的历史建筑和壁画、塑像、喷泉,行走其中,恍若置身中古世纪。倘若登上穆塞格城墙的城楼,四面湖山归眼底,更是美不胜收。
第一站游览琉森的“城市徽章”狮子纪念碑。纪念碑由丹麦雕刻家特尔巴尔森设计,这是为了纪念1792年法国大革命,暴民攻击法国杜乐丽宫时,为保护法王路易十六及玛丽王后而死的786名瑞士军官和警卫所建的纪念碑,意在祈求世界和平,碑下方有此事件的文字描述。当年,瑞士贫穷落后,男子迫于生计,纷纷到欧洲各国当雇佣兵。瑞士雇佣兵忠于雇主,英勇善战,但荣誉和金钱掩盖不了雇佣兵制度的残酷,这次事件之后,瑞士停止出口雇佣兵,仅留下在梵蒂冈为天主教廷服务的近卫军,就是那支著名的瑞士卫队。由于以忠勇著名,教廷的这支瑞士近卫军一直服务至今且继续延续着。纪念碑主体是一个雕刻在岩石浅穴里的垂死雄狮,它背部中箭,痛苦而哀伤地倒在地上。这尊被马克吐温誉为“世界上最悲壮和最感人的雕像”本身
接下来兵分两路,已经预定了游艇的我们一家与十几位年轻人登艇琉森湖中。此值傍晚,应是琉森湖最美的时刻,虽然天气不太好,云层低密,可丝毫未影响大家游览的兴致。岸边帆桅林立,湖面烟波浩渺,远处雪山逶迤,环湖建筑如画,还有天鹅水鸟,三五成群,飞落戏水……难怪贝多芬的《月光曲》产生于此,难怪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在此奏响……
拍摄中,耳边响起“叔叔,麻烦您为我们年轻人拍张合影照好吗?”当然是慨然应允。本来,分离出来的这支队伍,除了我和夫人,便都如女儿般的年轻人了,感受着他们身上的蓬勃朝气和青春活力,与他们为伍,不经意间老夫也变得年轻起来。一条游船几乎被我们团队独占,年轻人们的恣肆奔放,让同船唯一一位“编外”阿拉伯女孩显得不无孤独,她一直坐在船首靠边的座位上,用卡通相机或手机拍摄着,不曾挪动位置,直到游览结束船快靠岸,才轻步来到我面前,腼腆的英语于我,不懂其音,却解其意,从递过来的手机和相机,知其欲请我为她拍照,我自欣然接受,拍摄结束,回放于她,点头示赞中,连说thank,我想我的连声“不客气”,她也是“不懂其音,却解其意”的吧?
天行将晚,远摄卡贝尔廊桥全景,继而漫步桥上,遥望天际云红,河面微风吹来,情怀大开:一架木桥,一座古堡,梁上绘画,湖中天鹅,两岸灯火,隐约远山,露天咖啡馆悠闲喝着咖啡的人们……一幅真实而又质感,古典而又浪漫的市井风情画卷,置身其中是为感受,置身之外只因了我是匆匆过客。琉森,不错的小城,尽管只是匆匆一瞥,但毕竟我抵达过这里,它的温度中也曾融入过一位东方庶民的体蕴。
近7时,在琉森一家“成都餐馆”狼吞虎咽了一把,饭后继续乘车往下榻酒店,新来的司机欠稳重,没搞清地址,夜雨潇潇中开着大巴瞎转悠,几家酒店几家非,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在一位德语女士热心开车引领下,才柳暗花明安顿下来。这是一家中国上海人经营的连锁旅馆,看上去刚开张不久,空间较大,设施简而不凡,洁净舒适,据导游介绍,瑞士人很排华,能在这个国度落脚生根,且达到如此规模,实属不易,是为高人也。
这晚,卧榻舒软中,细读出行通知单,见用餐一栏多有“/”符号,意为“自理”,遂打开记事本写下当日最后一行文字:自瑞士始至法国止,三分之二的行程,要么中餐自理,要么晚餐自费!欧洲消费水平高,于我们的行程(旅游产品)亦无例外,买与卖,永远都只有买错,永远都不会卖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