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好个秋
入秋以来,总是落雨潇潇,百姓们多有叹息,老天爷今年怎么了?歉收已成定局,居然连收割的机会也不给……而于那些未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人们,一如我等之人,只为老天不给力,难得秋高气爽艳阳高照的静好时光而抱怨不断。尤其是刚刚才过去的中秋节,原本就比较沉闷的气氛,加上这绵绵秋雨的浸渗,更充满了“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的味道了。
女儿自湖州旅游归来,微信联系老爸接站合肥,既然人去省城,何不就近到小姨家过节?两家合在一起才五口人,再加上在安大学习考研的凡叶芃芃,在一起共度中秋佳节,也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何况我那“小猴”连襟又即将要远航了呢!一番征求意见,最终成行,中秋节的团聚自是一番温馨而欢乐的情境。
古城的中秋夜,总是充溢着与众不同的韵致,尽管圆月被阴云遮蔽,但丝毫不影响孩子们玩火把、放孔明灯的兴趣。记得去年中秋之夜,与夫人带着在家烹制好的菜肴,驱车凤台电厂,与女儿一起过节,饭后厂区散步赏月,至九点时分,才不得不在依依不舍中分别。回至古城南门外广场,停车古城墙下,与众共享美好的中秋之夜。当此时,正是赏月的最佳时段,皓月东悬,天空似镜,广场上灯火辉煌人头攒动,远近高低数不清的孔明灯将夜空装点得五彩缤纷,手中的D700自然也就派上了用场,拍下许多精彩的瞬间。而今年的中秋节之夜,应算是最糟糕的了,雨天心情让人无法高兴起来,因了中午的“狂欢过度”,甚至连团圆的晚餐也省略了去……
心情的不爽分明来自那些本不可计较的放不下,无非就是生活的诸多况味而已。家庭本来就不是讲理的地方,所以也就无所谓非要去辨明个是非曲直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的名言之所以是名言,就在于他道出的是真理,是万千家庭客观存在着的生活状态。而我的家庭不幸,应该说早在青年时代就告终结,随之而来的是现在的平实安祥,相似不等同于相同,我之幸福远非许多相似的家庭所能比。因而,用百倍的努力和心血去精心的呵护经营,就尤显重要。所以对家庭成员的诸多“禁令”,也总是言听计从,没有遗憾,不存委屈,有的只是责任和担当。
校门外的水泥路面,这些天来一直被附近的农户占用着,有时甚至影响到车辆的正常通行。我并未授意人去阻止,收获的季节,本可让收割机完成,偏偏老天爷从中作梗,稻子早已成熟,田里积水成淤,机器下不去,相当一部分低洼田块就只能借助于人工收割。从农人口中得知,雇一个劳动力,一天割稻工时费200元,还要管吃管喝,尤其不可思议的是,居然任其发挥,不定面积不包田块,干多少是多少,由此可见,现在即使在农村,廉价劳动力时代也已一去不复返了。想想这么一亩地的稻子还能赚多少钱?只有从未离开过土地的人才能感受到农民种粮的艰辛与不易!所以,面对眼前“乱像”,实在不忍心去制止,只是敦促有关同志现场告知,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将秸秆清理干净。
黄金周即将到来,难得今年挤出六天假,利用这一机会,组织员工黄山三日游。策划、报名、落实经费、联系旅行社,一系列的组织准备工作,截止目前万事俱备,只等不日出发了。值得一提的是,亲自为旅行团设计队旗一面,融进黄山和学校的元素,上题“登临黄山,开运天下”,企业文化的打造,也是要靠点点滴滴的积累才对,今次这个平台和载体,理当充分的加以利用。员工们自然非常开心,作为管理者,能为属下做点力所能及的开心事,一己之心情滋润亦然。马云有言,领导永远不要跟下属比技能,下属肯定比你强,如果不比你强,说明你认错了人。要比眼光,比他看得远,要比胸怀,领导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要能容人所不容;要比实力,抗失败的能力比他强。一个优秀领导人的素质,就是眼光胸怀和实力。一次花费不多的集体旅游,不一定能统一每一个人的思想,但至少可以统一某一特定目标乃至某一阶段的目标,旅游观风景的目标么?肯定是,但这个目标远不止于此亦是肯定的。
两位一向关系很好的文友,近来反目成仇,在QQ和微信中互相诋毁,我发现后婉言相劝,文字本来应该用作记录优雅与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倘用之不雅,甚至带着人身攻击的低俗,不仅糟践了自尊,也糟践了优美的文字。或许我的规劝起到了一定作用,俩才女终于偃旗息鼓,至于以前的友谊能否延续,则另当别论了。与人为善、厚德载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古训,无非就是要求我们做人做事为文为艺,都能够慈悲为怀、从善如流、大度得体,何必要为那点小小的计较拼个你死我活,互相弄得遍体鳞伤?
可儿“十一”结婚,作为“邵爸”,这份量自然与他人有所不同。难忘08年世博会期间的那段旅程,当我与林伟先生同赴上海筹办安徽周内容之一的“春申君论坛”之际,可儿与我们同车上海办签证,就在这个行车途中,可儿轻轻地唤我“爸爸”,惹得老林好一番“嫉妒”。六年时光转瞬即逝,如今可儿早已归国,爱情事业的果实双双采撷。那日与夫人同往林家,致贺的礼物是我珍藏数年的《寿州名家书画》册页,还有专为可儿填制的《一剪梅》词书:
少渡重洋一叶萍,
万里归来,
大业精英。
云中娇影举风鹏,
素裹红妆,
绿袖长樱。
烟柳西湖秋月明。
异域相思,
西子斯馨。
此情碧树杏花莹。
海上清音,
甘濡窗棂。
身为海归的可儿,知识全面,文学功底一向扎实,再加上其父林大教授的学问,对于我这一“大作”所要表达的心经,他们不可能无所感悟。而于我,无非就是想借得一个词牌来表达一位长者的至情与心迹罢了。由可儿念及女儿、念及侄儿、念及外甥女……呵呵,我家的大男大女还真的有一大串呢,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缘份该不会太远了吧?
几位朋友来校学驾,因均在职,且为主要领导,时间上难以保证,只能利用并不确定的双休日和偶尔的工作间隙。对于他们,近者自来,远者捎带,到后安排教学,不设酒局,同餐食堂,一切都显得应然自然,既体现出服务的优质,又无丝毫的庸俗之态,工作、友情二者兼顾,朋友满意,吾亦自得。这种状态,不仅体现在对待要好的朋友或社会权贵,更多的则是贯穿始终的企业管理理念。早签到时,有年长者夸赞“几位年轻员工基本素质好,很敬业……”一位年轻员工脱口而出:“都是校长领导管理有方,我们干着有兴趣”。听到此言,不无感动,是啊,真正修行到家的人,就是能够让每个靠近你的人都感到舒服才行。真正的修行,让所有的人都感受不到自然的流动能量,自然去动,只要你到的地方,能量也会带到那个地方,自然就会改变,这才是真正的修行。所谓的亲和力、感召力、向心力、威信威望,无不建立在个人的修行之上。人们往往容易将修行与琴棋书画联系起来,诚然,琴棋书画讲究恭敬、端正、心平气和,把自己的心全然安定下来,心无旁骛,不疾不徐,泰然自若,全身的精气神是调和的,和宇宙中的太和之气相通,与神合灵,与道合妙。这是真正的琴棋书画者所必须具备的。但除此之外,于社会、于家庭、于生活、于学习、于事业,乃至具体到一个岗位、一件事情,都离不开个人的修行。吾常扪心自问,一己的修行究竟到了怎样一种程度?论气场和释放的能量,应该是能够做到人到能量也会带到的境界,而论脾气性格,显然似乎又远未达到修行的标准。当然每每进入书法的研习或者文学创作之状态,那份应然的修行状态则会表现的淋漓尽致。近临董其昌楷书《金刚经》,始生涩,渐入境,临至多半后,亦“自谓于率易中得之”了!又一日,东明贤弟造访忘言篷,见我在抄经,大加赞赏,“抄经也会功德无量的,这是不知不觉之中事,只要老哥坚持下来,必有后报……”于东明的话,我只是报以微笑,自己原本就不是做学问、研究佛经的材料,有所涉猎,有点粗浅的认识了解即可,倘如东明那样钻了进去,虔诚到了无我状态,甚至油荤不沾,我是绝对做不到的,还是那么个态度——佛在心中的态度,那种“佛心空万有,菩萨心寂静,清净如虚空,绝虑断纤尘”的境界,只能留作余年的进一步修炼与造化了。
近读莫言在东亚文学论坛的演讲,题目叫做《哪些人是有罪的》,有人评论说,仅凭这篇演讲,莫言就应该获得诺奖,读后颇有同感。演讲开篇就说道,人类社会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复杂,但认真一想,也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基本上就是这点事儿。他在演讲的最后断言:“人类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
…..当人们在沙漠中时,就会明白水和食物比黄金和钻石更珍贵,当地震和海啸发生时,人们才会明白,无论多么豪华的别墅和公馆,在大自然的巨掌里都是一团泥巴,当人类那地球折腾得不适合居住时,那时什么国家、民族、政党、股票,都变得毫无意义……”由此想到夫人一直哀怨我们未能在省城谋得一方栖身之地,而我却一直认为,都市生活又有什么值得追求和羡慕的?人类正在疯狂的向地球索取,地球已是千疮百孔,我们污染了河流、海洋和空气,我们拥挤在一起,用钢筋和水泥筑起稀奇古怪的建筑,将这样的场所美其名曰城市,我们在这样的城市里放纵着自己的欲望,制造着永难消解的垃圾……或许就为了不屑于这些,我才不愿将一生所有砸进都市,砸进人类自己筑起的笼子!我的诗意的栖居就应该定位在大野深处,看朝阳升起,雾气弥漫,白鹭飞翔,水面云脚……而更加常态的生活方式,则是朝夕漫步,忘言于篷,原野散拍,等待落霞孤鹜融入我的镜头,等待风过处,能够欣赏到那一片黄叶飘落无声无息的美丽……
又是一阵滂沱大雨,下午电脑弹窗就有预告,将有30-50毫米的短时强降雨,果不其然,天气预报总是非常的精准。明晨将为出行者送行,今夜哪来这多秋思?深秋天未凉,暴雨斜打窗,世间的一切似乎都充满着变数和诸多的不确定性,骤雨初歇时,忘言篷万般寂静,甚至连笔行纸间的沙沙声也是如此的清晰可辨,不经意间,笔端就流淌出稼轩主的词来: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秋未凉,言未尽,至此亦只能欲说还休了。
2014年9月28日夜墨稿于忘言篷
10月1日修改植字电脑于痴儿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