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寿县历史文化丛书《艺苑撷英》卷后记

(2014-05-24 11:10:37)
标签:

痴儿

后记

错谬

林苇道

心目

文化

分类: 心源文字

寿县历史文化丛书《艺苑撷英》卷

 

 

 

  

    

          

     在协助胡安品先生策划编纂《寿县历史文化丛书》初始,未曾想到《艺苑撷英》卷的任务会交由我来承担。之所以“未曾想到”,无庸讳言是因了对自己浅陋无知的自知自明,天命之年到来后的颓废与懒惰,以及自娱自乐于名利场外的那份逍遥与自在。按理说,身为县委宣传部分管文化宣传工作和历史文化研究会的负责人之一,本当责无旁贷,勇于承担,然而,面对积淀如此厚重的寿县历史文化,面对色彩纷呈的寿县艺苑古今,我这个生长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熟悉的陌生人”,最适合做的工作就是跑跑龙套协调服务,而硬是让一个才疏学浅的人去充当“学者”,具体负责一本书的编纂,无疑是有负先贤愧对当代的。当安品先生与希圣老师“指令”由我编纂《艺苑撷英》时,我先是惊诧万分,继而又惶恐万状,以至于从此以后的许多个日日夜夜凝神书窗辗转榻上——赶上架的鸭子终究还是鸭子。

    在我心目中,寿县这片古老的土地,厚重而又落后,美丽而又寂寞,热烈而又凋敝。每日晨昏,围着古城墙漫步,在曦微冥寂的晨光中,在夕阳一抹的晚霞里,总会在冥冥之中产生一种生命还乡的欣慰与生命谢恩的热望。现实与神话,现代与古老,自然与人文,经济与文化,情感与思索,它们纠缠叠映在一起,恰如楚文化博物馆那些珍贵的青铜器,浓缩了整个寿州的悠长时光,即便湮没数千年,一经拭去岁月的尘埃,仍闪射出令人炫目的光芒!由此而生发出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狭隘与渺小,更多的是肩上那副沉甸甸的责任!这就是最终使我下决心接受这项任务的动力之源。好在有周明杰先生以职业编审的高水准和大手笔统揽把关,有安品先生的大力支持热情鼓励、有希圣老师的悉心指导提供资料,有多良、继林、陈磊诸位同道以及博物馆有关专业人士的倾力支持共同打造,还有卫毅、崔杰、以檬、业霖、军化等先生的热情帮助;好在这本书以图片为主,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必须由林苇道友来完成......可以说没有他们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就不可能有《艺苑撷英》的成书,是大家共同的心血和智慧将那些零编片简断纸残碑装订成新的史册。此时此刻仅用一句“最真挚的谢意”是难以表达我对这些领导、师长、朋友们的感激之情的!

    写到这里,那种一开始时的惶恐重新袭来。幸好,愚笨如我者,并不存有以此对寿县文化评品定论的奢望,无非是一个钟情崇拜这片古老土地的乡土文人,向母亲捧上的一颗谢恩之心…….事实上,“人类一切艺术,不过是大自然的艺术副本”,我们能尽力做到的,只是为寿县这件古老而又厚重的“青铜器”之一角掸尘去土、标记编号的工作,为寿县的明天留下一点不无价值的痕迹。至于从中到底能看到些什么,发现些什么,领悟些什么,当然只能寄望于读者的一双慧眼了。

我是幸运的,尽管诚惶诚恐到如今,尽管早已竭尽驽钝,尽管本书所撷取的内容特别是书画部分仅限 于司徒越先生之前的先贤,远不足以表现其“艺苑”之全貌,尽管《艺苑撷英》疏漏错谬行在不免。好在我们的工作在继续,《寿县历史文化丛书》的编纂在继续......

夜已很深,凝神窗外,雷声阵阵、大雨滂沱,一道闪电照亮前庭古屋飞滚而下的水帘,脑海中倏然闪出彝族诗人倮伍拉且的诗句:

沉重的滚动

挤压我们身躯

坚硬如铁

粉碎灵魂的硬壳

飘逝的时光

一页页翻开

从以往翻到现在

我们拥有足够的经验

接纳必然的明天

        

                             邵 军

                    2008年7月31夜于痴儿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