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飞心情
行摄圣域(进藏日记之十九)
七月二十八日
天水------寿县
天水的早晨是明丽的。
等待出发的一个多小时,不愿浪费宝贵时间,在旅馆附近拍下一组街景,待商店开门,又完成了女儿交办的任务——买川贝。临行前,同事有托,“西部的川贝货真价实,请你老爸捎点回来”,一路上马不停蹄的奔波,加上对购物不感兴趣,所到之处,一拖再拖,最后一站再滑过,回去后就真的不好向女儿交代了。士才与老猫开着车子“擅自”离开酒店,想必是“借得一时闲,寻观几处景”吧?有心同往,终未能去,在附近转悠亦算是各得其所了。
其实,甘肃的天水,也是个不错的去处,这里的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石窟文化、三国文化等奠定了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基础和地位,倘若在这里停留一天,亦足以让我们踏破铁脚。记得求学京华时,就有明臣诸兄谈及天水,“那里的民风淳朴,底蕴深厚,不少百姓喜欢收藏,许多人不惜拿一年辛辛苦苦收获的粮食兑换名家字画
……”,而那些到西部采风体验生活的艺术家们,往往也会放下架子,满足这些农民收藏家的愿望,三两袋稻谷换得一幅作品并不足为奇。所以,天水的不少收藏者都收藏有历代名家尤其是当代名家的作品。若果拿到发达地区尤其是北京琉璃厂这样的专业市场来拍卖,的确是一笔不菲的财富。
上午8点半,始得出发。始时,菲亚特为头车,行不多远,帕拉多超车前行,至此,俩车速度悬殊,距离渐远,过客家中事急,1300余公里提前两个多小时到家。
天水至西安的高速公路,顺秦岭穿凿而过,沿途多隧道,其中最长的麦积山特长隧道长达12290米,这段路很难高速起来,也没拍到什么像样的片子,服务功能亦不健全,在一看上去已建成的服务区,既无便民服务又无油可加,迫不得已,我们在加油站加油机前,以每公升15元的价格,加了30公升塑料壶里的黑市油继续前行。帕拉多早已远去,我们在按照自己的速度前进。老林、老猫轮流执掌,让士才养精蓄锐,以备夜行,而我只在傍晚的河南段开了300余公里。
西宁、兰州、西安……这些至今不曾到过的地方,今天我终于有了瞥上一眼的机会,本就不在此次行摄的计划之内,所以与之擦肩而过时,并无多少遗憾,计划内外的感受原来也是不一样的,呵呵!
晚10点54分,抵达久违了的古城南门,未忘让三木报一下里程表,13146——耀闪遥事顺,好吉利的数字!自4400始至13146止,我们的行摄闪耀着人性的光芒,事事顺利,遥遥8746公里的行程,真可谓“八千里路云和月”啊!
十字街的“羊杂碎”与冰啤酒无疑是饶有风味的……
后 记
在几位老弟委托策划进藏第一稿《路书》时,我曾以诗为序:“寿州 \ 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廓 \ 有一群人 \ 虽来自不同行业 \ 年龄迥异
\ 却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爱好 \ 他们热爱生活\尊重生命 \ 珍视友谊 \ 这些人 \ 未必是 \ 这块土地的脊梁 \ 但是 \
他们博爱宽容 \ 充满激情 \ 富于创造 \ 行摄天地间 \ 传递美的信息 \记录永恒瞬间 \ 许多年前 \ 大家就在做梦 \
有朝一日 \ 去一个魂牵梦绕 \ 充满神奇与魅力的地方 \ 今天这梦中的圣域 \ 终于张开双臂 \ 向他们召唤 \ 放飞心情吧 \
向往的执着 \ 朝着艰险与愉悦的集中营 \ 投奔 \ 雪域高原 \ 一群朝拜者的梦想 \
终于成真。”
我们这些人,本不是象牙塔里的学者,或可说谈不上高雅精致或自我囚禁,除了少数人走出过国门,大部分不曾远行过,至少未去过青藏高原。十八天的时间于人生之旅并不算长,但是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九个人,朝夕与共,走完了青藏高原,经历过飞石路段,夜雨悬崖,高寒缺氧,虽是有惊无险,这份经历于团队的每一分子,都应该是值得终身珍藏与回味的,而尽管还有可能结队新疆、内蒙、云贵……甚至出国旅行,但同样还是这九个人的组合恐怕是不大可能的了,因此“唯一”就显得更加珍贵。
与每次出行不同,此次行摄,大家是有所分工的,除了“顾问”两位领队以外,主要还是要留下点文字,记录我们的行踪足迹,以丰富摄协网站内容。这个任务于我既非大难也并非不是挑战,即或没有分工,凭自己的秉性习惯,也绝不会“空手而归”,不过,不带任务的文字应该是一种信马由缰似的率性记录,不存优劣好坏之负担,而一旦有了责任,这记录的压力就不可避免,一己与集体毕竟不可混为一谈。所以,初始阶段,篇幅虽短,总还算及时,只是缺少深度,随着所到之处网络的不畅以及行程的紧张疲于奔命,只能做些标记性的记录,这样反而使自己更加从容,更多的记录着、思考着,表达着一己的发现,好在我们的远行并不孤独,一路上的欢声笑语,生活上的简约不简单,长天大地上中华文明的辽远悠长,山河壮美,尽可能的摄入行摄者们的镜头。
当我回到家乡于一己的忘言篷、痴儿斋,翻开行摄日记,播放一幅幅图片时,脑海里便连接起一段行程,首先想到的不是沿途风光胜景,而是伙伴们生动活泼的面影。不管别人对我们的“行摄圣域”取怎样的态度,或不屑,或关注,或羡慕,或诋毁……但是我们自知,这是一场历时不短的生命体验,甚至不无冒险和挑战自我的成分!天天面对高原美景的同时,也面对着未知,遭遇着难题,然而,我们居然不无潇洒的全部走了过来,以至于连一口氧气也没呼吸过。在那辽远而又纯净的大漠雪域中,支撑我们的除了行摄的目标,就是真诚的友谊。
人生在世,看怎样去组合,有的组合,虽然素昧平生,却能让每一个体生命绽放出寻常不曾看到过的光芒,留下一串令人终生不忘刻骨铭心的足迹与记忆,足以镌刻在地球村的任何一片土地上。还是应该开列出这个组合的名单,尽管《路书》上已经很详尽,他们是余茂力(团长)、张士才(副团长)、张永堂、林伟、崔亚波、洪森、李蓉(女)、陈醒(女)、邵军。
期待着我们的更加精粹更加优秀的组合,期待着再一次的放飞心情,行摄天地。
2012-11-24日墨稿成文于古城痴儿斋
27日夜修改植字电脑于忘言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