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违了,痴儿斋!
已多少时日未在痴儿斋小憩了?
总是如此忙碌,总是在一个被框定的场子里周而复始的劳作伤神,总是与世相交织纠结在一起,满眼风光尽表格,一地车轮万人攒。在一个物欲横流追风逐尚的年月,在一个缺少理性欲望膨胀的社会,应运而生着许许多多看是不可理喻实则合理存在的现象,痴儿斋主人被卷入这个波涛澎湃的大海里了,虽还没有完全被淹没,可是他的苦苦挣扎以及自投罗网般的自我选择,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他的肉体,摧残着他的神经与灵魂,那种体验生活积累素材的浪漫情调显然已经开始淡去,代之而来的是真正的面对-----开弓还有回头箭么?
曾遇约谈,那是原来的主儿,既然选择离开,何不全然退去?那个谈话看上去亲和的很,甚至很有些令人感动,有那个瞬间,曾让他心动,甚至差点儿拿虚伪当真诚,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借主儿接电话的机会,他扬手果断的离去,他很庆幸自己的“老成”,庆幸自己没有“老夫聊发少年狂”,没有再像从前那样“为人民服务完全彻底”。离开过后,他给了她一则短信,感谢关心关爱,决定到法定年龄才退去。一向顾全大局的他,这次没有丝毫的自责,政策替代不了法定,政策是领导者主观意愿的产物,而法定至少带有普世的约束力,更何况他已经领教过政策随意性在他身上的反应,——在位尚且如此,退去还能得到?
一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借了本已不属于原单位的车子出去办事,偏偏就是冤家路窄,不知是哪位好事者看见后告知另一位不容人的人,就挑起了事端,一路追问下去,到了他这里,就给收了关。什么大不了的事啊,偏偏就是这样的穷追不舍,自己享受着许许多多别人享受不到的优惠与特权,仰仗的是背后的靠山,这也就罢了,偏偏就是容不下别人哪怕是一点点的利益与过失。这就是现代民营企业的通病!裙带关系,不守规矩,越权行事,偏听偏信,生性多疑,缺乏包容,这些顽症的根源乃庸俗、愚昧、无知、狭隘、损人利己,小农意识……而他,偏偏就身陷其中,做一个所谓的高管,他只能委屈着自己,委屈着跟随他来的朋友,去当一个“维持会长”,本来那绝非他的性格,本来他或许可以打破一切,重新洗牌,或许可以使企业飞得更高,走的更远,但是他终究未去那样做,原因无非是缺少了盛年英气,无非是多了些“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心态。为此,他常心存不安,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英雄”本色哪去了?难道真的老矣?!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他并未老去,凭他的意志与能力,使一个危机四伏的企业蒸蒸日上轰轰烈烈!他的不满与无奈,只不过是时刻反思警醒的表现,只不过是时刻都将自己笼罩在危机感的帷帐中而已。实际上,他在自己有意无意之间走进的舞台上,担当着、演绎着又一场人生大戏。于一个永远都盯着前方的人来说,他唯一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挖掘出自己的潜能,用燃烧的温度与热量去温暖家人回报社会,“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他入俗而不流俗,利用现有的平台,既违心的应付着“宝马哥”、“官太太”、“关系户”,同时也尽最大努力去关爱弱者,方便百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仍然是他一以贯之的人生态度。
因而,他还是能够在日理万机的紧张忙碌状态下,寻找到一己的欢乐和最爱,习字,作文,行摄,阅读,赏乐,植兰“……余受雇于闹市,白日陷身俗世琐事,其业有绩焉。幸得忘言一蓬,每每夜幕,洗尽世俗尘埃,逍遥以迎送日月,本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也!”这是他的《忘言蓬记》中的句子,许多朋友造访此处,落座后都不免要问,“这办公室怎的总在抖动”,他戏言道真语:“我的位子就是这个样子的,抖动是永远的提醒与忠告!”
珍视工作,珍视生活,珍视家庭,珍视友谊,珍视痴儿斋,珍视懒悟园,珍视忘言蓬,还应该有更多更多的珍视吧……“观乎今日之世界,纷乱嘈杂,战争杀戮,霸权无极,铜臭一球,百姓鱼肉。能得一己之避,衣食无忧,虽不及陶令之桃源仙境,却也不失竹林之清静无为,况眼前四季之境任由心造,天地与我乃浑然为一也!”这是他《晨之练》中的感慨。活着就好,潇洒的活着更好,他常做如此感慨。
到此该打住了,明晨得早起赶赴工作岗位。感动于此时此刻的痴儿斋,终于,有这么一个傍晚,它的主人让夕照越过窗户“对影成三人”般的生动起来;终于,有这么个夜晚,拉伸上去的这盏节能灯又被主人拉亮了许久许久;终于满壁字画,满厨图书,还有那几件古玩都无比亲热的向他围拢过来......久违了,痴儿斋!

2012-5-27夜于痴儿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