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絮语之五 :齐 物

(2012-02-15 10:17:28)
标签:

庄子

华林园

濠濮间想

楷体

gb2312

文化

分类: 心源文字

絮语“以小见大”之五

 

 齐 

 

      《庄子·齐物论》中记述了一个“梦的蝴蝶”的寓言,寓言说:“前些时候,我(庄子)曾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高高兴兴地飞舞着,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了。一忽儿,醒过来,发现自己仍是形迹分明的大活人。不觉迷惑了半晌:到底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

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同在濠水的桥上闲游,随便谈论一些感兴趣的事儿。这时看到水中有一队白鱼晃着尾巴游了过来。

   庄子说:“你看,这些白鱼出来从从容容的游水,这是鱼的快乐呀!”

   惠施不以为然地说:“这说怪了,你并不是鱼,怎么会知道它们的快乐呢?”

   庄子立刻回问一句:“若是这么说,那你也不是我呀,你怎么会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呢?”

   惠施说:“我不是你,当然不会知道你了;你本来就不是鱼,那你不会知道鱼的快乐,理由是很充足的。”

   庄子说:“那我们就要刨刨根儿了。既然你说‘你怎么知道它们的快乐’,说明你已经知道我晓得了它们,只是问我哪里知道的。从哪里知道的呢?我是从濠水之上知道的。”

   你看,庄子就是这样,善于借助司闻惯见的一些“生活琐事”,来表述其深刻的思想。他的视听言动,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在《庄子》一书中得到了充分展示。虽说“寓言十九”,但都贴近他的“诗化人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小见大”,活灵活现地画出了一个超拔不羁、向往精神自由的哲人形象,映现出庄子的纵情恣意,逍遥闲处、淡泊无求的情怀。后来人们就把它概括为“濠梁之思”。

   而在崇尚超拔的意趣、虚灵的胸襟的魏晋南北朝人的笔下,还有个更雅致的说法,叫做“濠濮间想”。典出南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晋简文帝到御花园华林园游玩,对左右侍从说:“令人领悟、使人动心之处不一定都在很远的地方,你们看眼前这葱葱郁郁的长林和鲜活流动的清溪,就自然会联想到濠梁、濮水,产生一种闲适、恬淡的思绪,觉得那些飞鸟、走兽、鸣禽、游鱼,都是要主动前来与人亲近的”。东坡居士曾有“乐莫乐于濠上”的说法,可见,他对这种体现悠闲、恬淡的“濠濮间想”,是极力加以称许并不懈追求的。只是后人在解读“乐在濠上”和“濠濮间想”时,往往只着意人的从容、恬淡的心情,而忽略了“翳然林水”和 “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这物我和谐、天人合一的自然环境,是谓“以人为量,以物为量,知不知,不知之,知之濠上也”。

   作为赋性淡泊、潇洒出尘的庄周与苏轼,认同这种情怀,眷恋这种环境,应该说丝毫也不奇怪。耐人寻味的是,素以宵衣旰食、劬劳勤政闻名于世的康熙皇帝,竟然也在万机之暇,先后于京师的北海和承德避暑山庄分别修建了“濠濮间”和“濠濮间想”的同名景亭,反映他对那种淡泊、萧疏的闲情逸致和鱼鸟亲人的陶然忘机也持欣赏态度,这是否由于他久住高墙深院,倦于世间尘劳,不免对林泉佳致生发一种向往之情,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呢?

   作为凡人,从小我就喜欢庄子,这里并不包含着什么价值判断,及至现在,我还是觉得这个古怪的老头很有趣,他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故事大王”,他笔下的老鹰、井蛙、蚂蚁、多脚虫、龟呀、鱼呀,都是我们日常所能接触的,但里面却寓有深刻的人生哲理。他富有人情味,渴望普通人的快乐,有一颗平常心,令人于尊崇之外还感到几分亲切。不像孔老夫子,被人抬到了吓人的高度,“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也不像老子,知雄守雌,先予后取,可说达到了众智之极的境界,但一个人聪明过度了,就会给人以权诈、狡狯的印象,而且一部<<道德经>>多是为统治者立言,毕竟离普通民众远了一些!而庄子则似乎离我们尤其是离我很近很近……“谁道南华是僻书,眼前遗躅唤停车。传闻庄惠临流处,寂寞濠梁过雨余。梦久以忘身是蝶,水清安识我非鱼。平生学道无坚意,此景依然一起予”。这是二百多年前著名诗人黄景仁为“濠梁”题的一首七律诗,品之深矣、大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