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 然 的 呈 现

辛卯五月末,归城出席第五届少儿书画大赛颁奖仪式暨稍后进行的老少同乐书画笔会。此种场合,多应景,少性情,虽如此,亦当认真对待,在组委会备好的十米长卷上题诗如下:“新苗培五载,几代育英才。画笔丹心谱,风流看未来。”午饭是借口逃脱了的,难得家中粗茶淡饭,何况陈刚侄婿城里办事亦在家中,叔侄俩作一番率性之酌岂不快哉?
午休起,书斋翻检集藏的“有遇即赏”,许老三省城买房,索画已久,今得隙捣腾,是为完成此托。这些所谓的藏品,无不是身外之物,本就无所谓你我,何况许还是好朋友铁哥们呢?
手机响,彬恩约:“下午可有空,可否听雨斋一聚?”并解释说,“新设一独立书屋,想约几位老兄来此品茶小坐。”这是一位非常勤奋执着的小老弟,做事严谨,为人低调,于书法,经数年不懈研帖临习,已经很有造诣了,这可从近几年来屡屡参展参赛获得的奖项中得到证明。虽然他现在已是劳动人事局的党组成员,但在彬恩身上至少当下还看不出官场上的那些习气。
这是一间朝东临街上下两层的小楼,彬恩介绍,西墙那边就是自己的家,他特地将其隔开,楼下过道、卫生间,楼上独立成书屋,为的是与家人的互不干扰。他未向我说明“听雨斋”的由来,不过,顾名思义不难悟出其中的寓意来。呵呵,“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一声清啸,千载之下,令人追慕不已,然而,古人也许可以“买田数亩,买泉一眼”,借以安顿自己的心灵,但在今天这个纷纷弃绝传统,更多看重物质与金钱的年代,在熙来攘往拥挤不堪的世界里,人,就像一件件被山洪冲下来漂浮物,不知将要飘向何方?我想,彬恩的“听雨斋”,也许就是想为自己的心灵寻得一方真正属于一己的“家园”吧?
果然,一如彬恩的为人和性情,环顾听雨斋,西壁图书,北面博物,东窗临街,西墙字画,窗前书案,文房四宝具齐,“室雅何须大”,书斋面积仅十几平方,然翰墨凝香雅韵十足矣!入室,见中宝、克望、李普捷足先登,克望草书尺八屏已就,李普临窗翻帖,唯中宝在那埋头作画,俯首欣赏,见一幅清新超脱的《芭蕉梅花图》跃然纸上。大家举我操笔,我遂建议“何不请君法老师来?如此西湖龙井,一壶天地,安能我等独享?”彬恩旋即拨通君法的手机,少顷,老师至,我提议“由张老师开笔,合作一张八大风格的如何?”大家击掌:“还是村夫领导有创意”!谈笑间,君法勾图,中宝补景,克望、李普一旁指指点点,半个时辰功夫,一幅意境悠远的画图映亮眼睛。但见几株老树,半抹石坡,一方草亭,点缀着几峰远岫,水面上积雪江石,一叶孤舟,蓑翁独钓,整个画面散发出孤寂冷落,地老天荒般的瞑漠。上半部分大面积留白,知是留作于我题跋的所在,遂即,蘸墨舔笔拙墨隶书“独钓寒江”,继而用行草一气呵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辛卯之夏,君法、中宝、克望、李普于听雨斋主彬恩处戏墨,村夫记之。”至此,《独钓寒江图》得以完美呈现。悬于壁,岂一个美字了得?从这幅画里读出来的是意味,是极具艺术视角冲击力的上乘佳作,其中不乏更深的一种落寞与孤寂,这大抵就是几位艺友听雨斋里的心境流露吧?
合影时,闪光灯亮的瞬间,脑海里闪过范曾先生曾谈及八大作品的冷意。大师说,八大为什么能够这样充分地表现冷意?人类的感情有时是相反相成的,他必有一个对生活对生命无限的热情,他才能表现淋漓尽致的冷意。并谈到大师自己的画和词:“番语枝头雀,不是家山鸟,梦醒今朝,才觉得音书杳。”同样有一种孤寂,可是后面有一团火!哦,这独钓寒江的图景,也许在初民那里原本是极普通的,可为什么数千年来总是打动着我们的心?今日笔及,犹使人在沉醉中夹有绵绵的心痛,那不是梦幻,而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是一种文化原型,是对生活的向往,是对失去的精神家园的追忆,也许还夹带着再也回不到故乡的永恒的伤感……这个下午的听雨斋,大家心境似乎都被带到了《独钓寒江》的冷意中,可是毋庸置疑,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
晚与宝善老师聚,席间,谈到了彬恩的听雨斋,谈到了《独钓寒江图》,谈到了“再也回不到故乡的永恒的伤感”,先生表示,改日一定让听雨斋添上一幅《听雨图》,并充满深情地表达对我决然离职的感慨:“阿军的离开于自己是现实之实惠,而于寿州文化界乃至寿州文化的损失,实在是难以估量的。”听罢先生语,温暖之余不无伤感。历史啊,不就是过去的曾经么?无不是由现实的生活构成,她并非一位慈善的母亲,总是放逐着一代又一代的生灵,让她们营造自己的家,而我们这些遭受放逐的人,注定要在“美的祭奠”中艰难的前行。此时,我甚至想象出了朱老师《听雨图》的画面,应该是雨中的墨荷,先生定会泼墨一深一淡两张荷叶来,定会浓墨勾出筋络,重墨泼出深色,淡墨泻出空白,定能呈现出那种水气蒙蒙的“听雨”效果来。
回路大街,遁入古巷,一阵清澈如流水般的二胡琴声从一家院落里飘来,像似《梁祝》的尾声,安详而宁静,乐思不绝如缕……“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闻琴低吟刘长卿的《听弹琴》,不禁哑然自笑:我们无法超越,但一如彬恩的听雨斋,我们总是可以回归的吧?我们甚至可以做一番心灵的巡礼乃至精神上的漫游!听雨斋、痴儿斋、淡墨居、乾斋……那不正是呈现我们应然状态的精神家园么?!

2011年5月29日夜习字成稿于开运驾校
6月4日二稿于痴儿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