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
读(外两篇)
每天都在与形形色色的角色相处或相遇,阅读着身边的同事、领导和被领导者,家人,擦肩而过的路人,以及每日相见不相识的那些熟悉的面孔……
观苑小区守门人,是一位面孔布满沧桑的老者,每日晨练,我都见他坐在值班房门前的小板凳上,手捧一本书专注的看着,隔几天换一本,看上去老人的阅读很宽泛,既有《读者》、《恋爱·婚姻·家庭》之类的杂志,也有竖排本的古籍。有很多次他抬头刚好与我的目光相遇,相互一笑,点点头,从未说过话。小区铁大门上挂着告示牌:“非本小区住户不得在小区内锻炼。”然而,每日晨昏,都有一些小区之外的人包括我,从他的眼皮底下或走进或跑进他的防区,他则旁若无人的读着他的书,偶尔抬头恰遇进门者的目光,与对待我的方式并无二样,点头,微笑。我想,他的阅读恐怕不单纯只为消磨时间吧?他的职责与那块告示牌有关,然而面对这些几乎朝夕相见的“外人”,这个不无荒唐的告示牌不仅在提示着我们这些“不自觉”的外来者应该止步,同时也在提醒着这位守门老人——自己的责任。所以,老人选择了阅读,选择了“旁若无人”。
不久前的一个早晨,我将已发行的《寿州文艺》1、2、3期交到老人手中,告诉他“这是我们寿县出的杂志,你看看照不照?”一丝惊讶在老人的脸上掠过,还是微笑,还是点头,只是这点头与微笑里显然渗入了被人尊重的感动。他没问我是谁,也没按常理说声谢谢,我当然也没告诉他我是谁,有这个必要吗?
经
典
一个人若果能够被称之为“经典”,尤其是大家公认的经典,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该是非常优秀的,而且经典之处恰恰在于他(她)并没有认为或者说感觉到自己就是经典男人或女人。此生有幸,每到一个新的岗位,都能遇到这样的经典搭档。譬如,在乡镇工作最艰难的那几年,年长我几岁的搭档,是一位真正的经典男人,有血性,敢担当,吃得苦,善谋事,自律严,且谦逊得很,分寸感把握得极好。我们的工作环境虽然极其艰苦,但我们却能够把无数的危机和险碍最终化为“天堑变通途”的无限快慰,以至于催生出我的一本《村野稀声》来,现在翻读这本充满泥土气息的集子,当年的甜酸苦辣历历在目,而我与我的搭档以及整个团队和谐向上的精神,更是让人体味到“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的味道来。
譬如,当下的搭档是一位女性,在一起工作未满三年,做我的搭档还不足一岁,也就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着实令人刮目相看。她讲原则而不失灵活,有主见而不事张扬,优雅大度,机敏精细,办事利索,处事得体,随遇而安。从她身上闻不出看不到世俗女人和混迹官场女人的味道与痕迹,但凡经由她办的事,几乎是完美无缺的,活脱脱一个经典女人形象。遗憾的是因年龄原因不久前被“切杠”离岗,虽然组织上在级别上给予了“特殊”的“提拔重用”,可是,已经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时候了。我想,她的不被伯乐所发现概出于她的不争不要随遇而安吧?她未能像那些颐指气使的职业革命家们享受到也许本该属于她的那些个过程,不过,如果真的有了这些过程,她还会是如今这模样的“经典女人”么?
众生相
如今,网上的虚拟世界精彩纷呈,
QQ群里吹大牛调侃胡扯者众多,无所不包乱七八糟的动漫表情,在博客里炫耀自己是“大家”的比比皆是,反正别人也不知道这水有多深。酒席桌上满嘴酒气喷出来的是傲慢的炫耀和自吹自擂,听着看着这些个现实中或虚拟中的人,就像看到一个打着饱嗝的暴发户,杯盏交错中露出积满烟渍塞着鸡丝的黑牙缝。
还有鲁迅笔下的“叭儿狗”们,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选择余地,他们已经与时俱进的并非见到所有的穷人都狂吠,见到所有的阔人都摇尾巴了,那样未免太伤神,其目标与主题更有针对性。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一俟得势,或将单位或集体视为一己,“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或“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会议桌上居高临下不屑于别人意见,心情不好无辜的冲下属发脾气……他们因不会忘记摇尾巴时所付出的成本而变本加厉!至于那些只用之乎者也或是文绉绉的言语与人夸夸其谈,有了一点成就便在大庭广众之下滔滔不绝,自视甚高而不肯与“不如”自己的人为伍的所谓名家们就更是不一而足了。这种生活的周遭虽俗恶不堪,但几乎每时每刻都在面对,都在体味,都在阅读,尽管它比公厕里溢出的味道没什么两样,尽管它比在肚里发酵了一整夜的“伤食嗝”更令人作呕……
好在还有守门者的守护,还有经典为伍,还有一统小楼。俯仰一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均系暂得于己,转瞬之间,已为过眼云烟也!作如此想,还有什么不可释怀的呢?
2009-10-29夜于痴儿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