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受 宏 村
冠 柔
我终于实现了到烟雨江南古村落宏村一游的愿望。
当得知在短短的黄山二日游中其景点居然有宏村时,真是喜出望外。我于宏村的痴迷源于父亲数年前就写过关于它的优美文字;源于近年来我对宏村的感性认识和朋友同事们对它的赞美;源于我似曾熟悉或向往的山水田园、古树小桥、山路老屋......
大清早,我们成为第一批游客来到这里,此时的宏村骤雨初歇,空气中弥漫着水村山廓独有的清新气息,好像伸手就可捕捉到一把湿漉漉的空气似的。我屏住呼吸遥望古村落,犹如一位从睡梦中刚刚醒来的贵夫人,透过雾起轻纱飘缈迷幻的湖面,远远望去,粉墙黛瓦青山竹海在烟云中若隐若现,更为这位贵夫人平添了几分高雅风韵和神秘色彩。
此刻的我,很难将眼前的景象与之前导游小姐介绍的“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的“牛村”联系在一起!有着“徽州小西湖”之称的南湖,那汪碧水充沛得似要溢出,一架拱桥连接着古今,连接着宏村人与外面的世界,岸边斜柳倒映湖中,一方草亭立于湖上,鹅鸭戏水,百鸟啁啾,鸡犬相闻,又见牧童牵牛湖堤……倘若不是身临其境,当年的五柳先生恐怕很难有那篇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问世的吧?望着湖中千姿百态的残荷,同伴们都为错过荷花开放时节感到惋惜。我则不然,虽不见芙蓉出水,也未闻风动荷香,可眼前这幅“留得残荷听雨声”般的水墨画卷,已足以令我陶醉,我还想奢望什么呢?有人说,宏村之美,美在水墨浓郁,美在浅彩淡雅,不是么?看着眼前这黑与白的有机组合、淡与浓的自然搭配、天与地的和谐统一,将它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实属当之无愧,而我倘将其喻之为“乡村里的中国画”岂不更加贴切么?
宏村果然是一座以水为灵魂的村落,水圳,成了它最具特色的独有风景。那水,或湍急,或涓涓,从一户人家流淌到另一户人家,是水,把原本封闭的家家户户又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正如清代诗人胡成俊所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泉。”绕屋缠巷的水圳、纵来横去的小巷,对于我这个方向感特差的人来说犹入迷宫一般,导游小姐告知我们,只要随了流水的方向前行,就可以从任何一个巷子来到南湖村头,大家无不对这个巧夺天工的设计而赞叹。另据导游介绍,宏村人为了合理、卫生的利用水系,每天早上八时前为汲取饮水时间,八时以后才可浇涮。他们这种保护环境的意识令人佩服,这种延续至今的淳朴民风和社会公德更具有推崇的现实意义。如今,无论是居住在都市里的人们抑或是生活在农村的百姓,如果都能具有宏村人这样的人文自觉,那么,普遍存在着的铺张浪费、破坏环境等现象定会减少许多,真正和谐社会的形成无疑会早些到来!
宏村的巷弄堪称绝胜,纵横交错,曲折迷离,马头墙斑驳高耸,拱形门跨巷而立,深巷更深,层次分明,其中不乏狭窄的小巷,只容两人并肩而过,朋友拥着我徜徉在小巷之间,“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眼前的一幕,让我忽然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我笑了,眼眶溢满晶莹,我不再独自彷徨,因为身旁有心爱的人陪着,就这么一直走下去该有多好,此种时刻老天爷已被我们感动,一片雨云飘过,把雨丝轻轻的撒落,因了雨我们可以抛却矜持,在一把天堂伞下温柔欣喜而又怯怯地拥着,在窄窄的小巷中依偎着缓缓而行······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宏村的标志性建筑——承志堂”
······女导游银铃般的声音把我们从刚才的沉梦中唤醒,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大型民宅。来这里之前,曾查阅宏村的有关资料。承志堂,这就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宅院么?这就是那个村中最大、占地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建筑群么?当我走进它时,才真正的感受到一种震撼,这座已有150年历史现存最为精美的徽州老宅,我除了景仰与崇拜,便是目不暇顾了!那雅致非常的庭园走廊,精巧别致的建筑布局无不给人以出神入化的感受。在这里,举首可与诸葛孔明对话,投足可与百子同闹元宵,怜渔樵耕读,观郭子仪拜寿,赴唐肃宗之宴······这些美伦美奂,活灵活现的木雕艺术,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陶醉其间?!还是我们的吕书记眼界高,他评价承志堂的木雕“完全可与法国卢浮宫雕塑相媲美”。
“哇,这池塘真美!”伴随着同伴们的赞叹声,一方水平如镜的池塘横显眼前,仰观俯察皆蓝天白云,昂首低头尽黛瓦粉墙,远看山影静谧清幽,近观山显水中轮廓,毋容置疑这就是月沼也即“牛村”的另一个“牛胃”了。我微闭眼睛,好让自己再一次“入梦”······一声轻轻的脸盆磕地声撩开我沉醉的眼皮,呵呵,原来距我不到10米远的池边,一名着红色上衣的年轻妇人正在舀水浸泡衣物,瞬间飘动的裙摆倒映水中,立即将一池云天搅得生动起来。放眼对岸向阳处,几位老人正在悠闲地吃着早餐,一只黑白相间的花狗与之对坐,它是在期待着自己的美味佳肴吧?面对此情此景,“醉意”再一次袭我而来,正欲闭目,却见对岸一对白鹅朝我缓缓游来,随着“镜头”的推进,“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诗情画意愈加分明起来。相机的快门声不绝于耳,我当然也不愿放过这难得的人间佳境。后脊好像被什么轻碰了一下,一回头,呵呵,一群活蹦乱跳的男女学子背着画板正向月沼四面分布开去······
太阳开始把它的光热大把大把的撒将下来,微风轻拂我面,导游在摇旗呐喊,该要到离开这里的时候了,那位洗衣的少妇也在收拾皂具,准备离去。“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低吟古诗,心生念想,倘若自己亦如一位浣纱女子,玉臂轻展,扬起薄薄的纱绢,投进平静的水面,如同风过水面的涟漪,将湖中的水墨画卷抖动掀展,这又将是怎样的一种华美与超然呢?
宏村,我还会再来么?我一定还会再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