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    痴

(2009-04-23 10:55:26)
标签:

人文

花痴

兰草

this

爱兰

大别山

文化

分类: 心源文字

花 <wbr> <wbr> <wbr> <wbr>痴 

 

 花    

 

    “花痴”是这次清明小长假短暂旅行中我于他的冠名,与那种见了女人就走不动路的“花痴”不可同日而语,此“花痴”非彼“花痴”也!这次“花痴”相约同行,虽非风景名胜之地,但几个人趣味相投,一路走来,观景拍照、开怀畅饮,品茶赏兰,自是一种少有的开心和放松。花 <wbr> <wbr> <wbr> <wbr>痴

    早就知道他养了许多兰,也听别的朋友介绍过他对兰花的痴迷。在大别山腹地,在南溪镇上,让我着实过了一把玩兰的瘾,这瘾无疑是“花痴”传染给我的。他说兰也是一种“毒品”,一旦被它迷上,很难戒掉。何况 于“书之骚,草之兰,”的“花中君子”,我焉能不爱?只是因爱好太多,总觉着时不我待,因而不敢涉足太深,实际上家中的那几盆小叶兰草,虽不名贵,可每年的春节总还是能够表现出几分 超凡脱俗香气幽玄的清新与高雅来。

    南溪的早晨,百鸟啁啾,空气中弥漫出山野温润的气息。按照前夜“分工”,子国俩口子看菜市,我和“花痴”寻幽兰。在一家农技门市部的柜台上,一盆兰草牵他魂去,问价千元。讨价还价过程中,女主人看出这人说不定是个“主儿”,便主动提出可以到她家去看看,说是“家里名贵的兰花很多”。说话间,其夫骑着摩托车来到近前,见妻欲领我们家里看兰,便用一种怀疑且不屑的语气发问:“到家里看?你们知道兰的价格吗?买得起吗?……”“你家有多少兰?够我们买吗?你怎么知道我们买不起?”站在一边看热闹的我对这位颇有些牛气的“老板”提高了声调,又手指身边的“花痴”,告诉那人:“你可知道他有多少兰?400多盆!”男人面露惊讶慌忙拱手道歉,女人跟着打圆场:“快领客人到家里看去吧,既然都是玩兰的,生意不成仁义在嘛!”花 <wbr> <wbr> <wbr> <wbr>痴

    男人用摩托车驮着我俩,来到千米之外的居所,引我们来到二楼走廊西侧,一个钢筋焊制的花房里,约有20多盆在我看来并无异样的兰草,“花痴”的眼睛开始发光,逐一欣赏,嘴里念念有词,这盆“金边覆轮”很好,这盆“银边蕙兰”也不错……主人见状又从屋里端出一盆,“花痴”脱口而出“蕙兰奇花”!说着话整个身子却已经探了过去……讨价还价,一个艰苦而又耗时的过程,我得以目睹,这商场上买卖的艺术原来竟是如此的精妙有趣!一个在无数次摔打中遍体鳞伤且远没有完成原始积累的小老板,一个对他人甚至常对他开涮的人从不吝啬慷慨解囊的“大憨皮”,一个对公益事业总是乐此不疲的慈善家,一个钟情于文学艺术的爱好者,为了那几株兰草竟是这样一副情态!“斤斤计较”中透露着精明与睿智,痴痴迷恋中又不失理智与机敏。几个回合下来,我已感觉到,那个一开始牛气哄哄的家伙远不是“花痴”的对手!约一个小时后,交易成功,“花痴”的钱包虽瘪了厚厚的一打,但他手中提着的那几株兰,其价值用他自己的话说 “是远远要超过那几张纸币的”。花 <wbr> <wbr> <wbr> <wbr>痴

    在与子国夫妇会合的途中,“花痴”向我介绍,现在养兰已成为一种产业。他说黄金有价兰无价,识宝者,不视者草。一苗珍贵兰花几万、几十万,上百万者不足为奇,局外人简直不可理喻。我说,我虽然多少有些了解,但也只是浅层次的或者说是纯文化的,我只知道兰因其幽香雅洁,古来为世人所喜爱,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兰就被称为“国香”,被作为“高洁”、“美善”的象征,与松竹梅并称为四君子。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与兰相伴,养育出了爱兰、养兰、赏兰、颂兰、画兰、写兰、说兰的文化传统。我仅仅是从书本上阅读了这些而已,像你这种玩法,有几个人能玩得起?“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利就有弊”,“花痴”接过我的话茬又娓娓道来:养兰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绿化美化,交友致富等。但投资养兰也有风险:如买假上当,买贵吃亏,养死倒霉,被盗更惨,被杀完蛋,但这毕竟是个别的,何况干任何事情、搞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要做事就得承担风险。“呵呵,难怪刚才那家伙的兰草都被关进了铁笼子”,我打趣道。“关键我们爱兰养兰,投资兰草,一定要态度正确,心态良好。具体运作上要买真,买好,养好,防盗,把握住‘人养兰,兰养兰,兰养人’三个阶段”,他说自己现在还处在“人养兰”阶段呢!听完这段话,一个弄潮儿与儒商的双重形象展露在我的眼前。花 <wbr> <wbr> <wbr> <wbr>痴

    归途中,在大别山深处,“花痴”分别在两处买光了路边孩童叫卖的兰草,我知道,这些兰草非名贵,不值钱,不是他想要的,他是心疼这些本不该在这里为了几元钱而叫卖的孩子!“兰者芸芸,众生之相,兰者幽香,不与争艳,知兰、识兰、赏兰者,不俯视草根,不众里他寻,不独具深爱,实不可得”……看着“花痴”往后车箱里放那些可买可不买的兰草,不知怎的就想起这几句记兰的文字来,虽然我已记不清这文字出自谁的手笔,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猫哥”又多了一个“花痴”的雅号,且这个雅号就出自在下的信手拈来。

   “花痴”为何人?乃吾友洪森者也!

 

                         2009-4-6腹稿于大别山

                        4月22日夜草成于痴儿斋

 花 <wbr> <wbr> <wbr> <wbr>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