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阳光
妻走了,与刚从杭州学习回来的女儿一道回了乡下。前几天81岁的岳母跌断大腿,无疑得长期卧床,妻在第一时间赶去,兄弟姐妹们在一起商量,该如何看护侍候,除老人家现居处的长子家外,其余都说自家脱不开身。第二天,妻便回到城里的家,开始为老人家、为丈夫、还有她自己准备着、收拾着东西——此种时候,“只有”她才是能够回到母亲身边的人么?
我因下午有公务接待,只把母女俩送上车便折转回家。开门进屋,觉得寻常的家居突然间变得空荡荡起来,尽管每每下班回来,家里亦是非常的宁静。看着茶几上冒着缕缕热气的茶杯,那是妻临行前给我沏上的,端起它来到小院,借以排遣一下不知哪儿冒出来的那股莫名的惆怅。
此时的“懒悟园”正被冬日和煦的阳光温暖着,东墙垛旁那一排修竹,层次分明,光影婆娑,可谓
“瞻彼其奥,绿竹猗猗”(《诗经》·卫风·淇奥),池旁的金桂虽非把周围的世界闹得一片清香的季节,可在这寒凝大地的冬日里,它依然把“叶密千层绿”的盎然春意呈现给我,临窗的腊梅有点迫不及待,欲把春的消息传递开来,落叶未尽,铁骨虬枝上却已长满了花骨朵,正是“贵含不贵开”的绝佳时候,还有墙角边走廊上的三角枫、兰草等盆栽……它们一起捧来阳光撒满我身,顷刻,我便独享在暖融融的陶醉中了。闭目冥冥:它们对我的如此多情和关爱,说不定也来自于妻临行前的交代吧?!
回屋入座书斋,呷一口妻沏的铁观音静心,将零乱不堪的几案收拾一通,铺纸砚墨,欲完成几幅催紧的笔墨债,终因神不守舍“意在笔外”而浪费了纸墨功夫!冰箱里有香烟,手有些痒痒,终于还是克制了,“那烟就不能不抽”?这是妻平日唠叨最多的话语,还有,“你那大杯饮酒的豪气怎么就不能改一改?义气不能没有,同时也属虚幻,身体的健康才是最真实最重要的”!遇着这种情况,我除了沉默还是沉默,妻说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而我的恶习不改也实属顽症了。我不愿说违心的话,也不愿编造哄骗妻子的话,更不愿去“无志之人常立志”!我固守着的是自己那份“任其自然随遇而安”的生命态度,并没怎么看重生命延续的长短与否,我分明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丰厚以及对生命本体的感悟体验,妻凝结在心的忧虑是愈发的严重了。
妻的忧心绝非多余,尤其是自母亲骨折卧床以后。看着被病痛折磨的老母在病榻上欲死不能欲活难忍的痛苦模样,五个儿女中能尽孝道的仅一二人,尽管大多数是给了生活费的,但是妻最明白,此时的老母亲需要的绝不仅仅是能够维持她生命的物质营养!“有儿被儿尻,没儿老五保”,昨晚我们一起泡脚时,她还在自言自语这个流传甚广的民谣,我说,有儿终归比无儿强,你不就是最孝的女儿吗?她苦笑:可惜再孝敬也是女儿,在母亲眼里,只有住在儿子家里她才安心,所以,总是说服不了老人家到女儿家安度晚年。“一代人总有一代人的观念,她固守了一辈子,到了生命的末路,更难以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不就没有那种思想了么?看,我们的女儿多懂事!”我如是说,妻笑了,笑的很甜。少顷,叹息又起:“可怜女儿今后的负担不得了,不说经济是否充裕,一对年轻夫妻要面对四个老人,还有孩子,无论如何都是照顾不过来的”。“生命是残酷无情的,它本能地厌恶衰老和死亡。当衰老和死亡尚未落到我们自己头上时,我们对于别人包括亲友的衰老和死亡或许能够同情一时,但绝不会永久哀伤,生命本身催促我们越过逝者而继续前行。因此,当我们自己年老和将死临危时,我们理应以宿命的态度忍受孤独,而不应去嫉妒和打搅年轻一代的生命欢乐”……
“知道,这是你在《闲处清秋》里的文字”,没容我说完,妻已接过话去。感觉好笑,知我者妻也!想她临行时所带余秋雨的《行者无疆》,说是在守护病床前的消磨,妻毕竟是一位不敲麻将与世无争喜捧卷闲读的女人。其实,我还想说,就在今日,我还接到故乡的两个求助电话,都是孤寡老人的,一个是远房的孤寡爷爷,一个是亲姑舅老表,目的一样明确:那就是都想进到镇里的敬老院,而现如今,敬老院的门槛也是很高很高的了,前有死者去,再可活者来,一个萝卜抵一个凼,否则,再符合条件也无法享受到五保的待遇!我终于没有说出口来,因为,若让妻知道,她肯定又要鼓动我:“为社会最底层的人做点积德的事就是积自己的德……”。
肚子开始咕咕的叫起来,抬眼看时钟已是11点45分,往常这个时辰,厨房里已是“车马象士炮”一应俱全了,可今天,我不得不拧开水龙头从第一道工序做起……开冰箱,取“千张”,妻的叮咛萦绕耳旁:“厨房里有白菜胡萝卜,生姜葱蒜在冰箱的柜门里,冰柜里存放着鸡鸭肉……”
只做了一盘炒千张凑合,还有电饭锅里的米饭,就餐于茶几,边进食边看着午间新闻。泰国怎么了,乱得两个国际机场都关闭了,印度怎么了,连环爆炸,劫持人质……感觉到这是自己的家,这是妻不在时的家,似乎有些忧虑,眼前的现实和历史使我迷茫和不安……冬日里中午的阳光,跨过“懒悟园”,透进玻璃窗,客厅里弥漫着的好像是从妻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朴素的清香,再看窗外院子里妻种下的“黄心乌”,绿油油的已把土地覆盖,还有悬挂于对面小屋檐下她为女儿灌制的香肠……
2008年11月29日午后于痴儿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