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处清秋

(2008-09-19 16:26:25)
标签:

最美丽的观众

宗教

闲处

迎驾贡酒

虫儿

文政君

情感

分类: 心源文字

闲处清秋 

 

闲处清秋

 

     午睡起,独处书斋,看窗外阳光,似乎依旧灼人,忽的一阵风来,凉意却极分明了。桂花树的枝头渐渐长出些暗红色的嫩芽来,庭院仄小,先前的嫩叶都是被四面的夏日炙烤的黑了叶尖儿了,倒是翠绿的竹儿们总是逶逦多姿,将天上的云和清秋的阳光镶进自己的景眶,绿的透明的叶子无不都是金灿灿的,把整个盈盈的笑呈送到我的面前,让人感受到闲处清秋那份“静扫空房惟独坐”的悠然自得与惬意。
    前些时日,只顾忙活“为祖国高歌,与奥运同行”文化健身周的各项活动,虽经费短缺,活动却开展的有声有色,比较圆满,社会反响较好,领导也甚满意。而于我,只是忙碌了、亲历了这个过程。目的只是手段,过程才是目的,我想,但凡对过程不感兴趣的人,是不会有生存之乐趣的。整理几案研墨铺纸,挥毫为几位“口长”写字,那是前夜的总结宴会上,用少饮酒“换来”的任务。大家为此次活动倾注耗费了大量心血,庆祝胜利时相互举杯敬酒当属情理之中,对于不胜酒力的我,拿笔墨抵老酒,同志们自然好生高兴,而我也逃过一醉,真的是两全其美呢!
    “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虫儿飞,花儿睡……”手机不时发出“虫儿飞”的音乐声,是女儿给老爸设置的彩铃,说是“老爸只要听到这段音乐,女儿就会像小萤火虫一样飞到爸爸的身边”。长假,女儿已经飞回,有了理想的工作,瞅着更高的目标,这不,在楼上读书备考呢!信息大都是同事或朋友的节日问候和祝福,无非是些网上下载相互转发的内容,看似流行,实则俗矣!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不大再愿为一两句问候语去耗费精力,俯拾皆是拿来我用,有苦思冥想的时间,还能多发几个朋友呢!前几日与宗林君闲叙时曾谈及节日期间的手机短信,人家给你发来祝福的短信,不作复属非礼,作复吧,又实在不愿流俗,很伤脑筋。我向他推广本人的“经验”,编撰一段(首)通用的诗文,作复来电者,发给朋友们均可,这样至少是自己的原创。高部笑曰,你是诗人能够出口成章,而我等要编出有品位的词句来就不那么容易了。这是自谦,实际上,他是一个很有水平的领导,身上的艺术细胞决不逊色于我。
    一对小麻雀飘落书斋的窗台,唧唧喳喳,互相嬉戏着,我屏住呼吸不敢弄出声响来,生怕这对可爱的精灵飞出视线!尽管如此,一两分钟后,还是飞走了,它们是自由的,双双飞向了蓝天。想起前几日一位朋友买只鹦鹉存放我处,从卖主那里得知,这只小鹦鹉已在鸟笼里度过200多个日日夜夜!朋友来取鸟时,我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的与他说,把小鸟关在笼子里养着是残忍的,蓝天白云池塘高树才应该是它的家。朋友笑而不答,提走了鸟笼,却未能提走我对这只小鸟的怜悯。联想起前几日朝光弟要送我一只良种宠物小狗,我婉言谢绝了他的一片挚情。许多人家豢养宠物,我是持保留态度的,我不知道那狗、那猫仰或其他动物是否就心甘情愿的被关在家里让主人取悦?只是觉着,作为动物,虽然没有人类的高智商,七情六欲的本能总还是有的,它们的天地也不仅仅就局限在钢筋混凝土砌成的“笼子”里,所谓“小鸟依人”、“狗通人性”之说实在是人类强加于它们的呀!在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同时,是否还意味着人类对它们天性的摧残与毁灭?!案头放着这本由本人题签的《摄影作品集》,扉页就是文政君的《生命如歌》,这是筑在他家桂花树上的一个鸟巢,他没有惊动它们,而是悄悄的、小心翼翼的记录下它们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瞬间,文政君留住的不仅仅是一群如歌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呈现出一颗热爱生活与人为善与动物为友的高尚而又善良的心!
    哀乐声骤起,响彻整个儿一条街,听得出是装了扩音设备的。无法再静坐书斋游戏笔墨文字了,索性出得门来看个究竟。呵呵,好大阵势,原来是一墙之隔的邻家老人去世,看来是“老喜丧”,请了专业的吹奏班子,花圈花篮白幡摆满门前,一套颇为先进的扩音设备对墙而设,尤其是南北分放的四只高音喇叭分外醒目,往来市民无不投去诧异的目光。遇着婶婶向我介绍,死者是王家老爷子,一辈子呵呵长天,乐观豁达,吹拉弹唱无所不能,今晨突然逝去,子女们深知父亲一辈子喜热闹,才雇了这么个吹奏班子,用乐声送老人家上路。本来对这“噪音”的制造者颇感不满,经婶这么一说,反倒平添了几分理解与尊敬。看着孝子们身穿孝袍磕头谢宾,听着高亢而又苍凉的唢呐声,不知觉中陷入了对生于死的思考:存在与寂灭,物质实存与精神超越似乎可以构成宗教与哲学的永恒论题。生与死的观念不仅有其自身直接的行为表现,而且潜移默化于人们的心理、气质,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与品格的铸造无不发生重要影响。从道家老子的“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到成仙不死为宗旨的道教,始终没有离开生命不朽的主题。以了断生死、寂灭涅坤为最高境界的佛教,经过中国本土化过程变为轮回转世、生死不绝的信仰依据。而儒家的生命哲学和礼乐之论则提供了这样一套完整的生命逻辑,那就是融自然、社会、人生为一体的宇宙模式,其根本就是“生生不已”(“天地之大德曰生”),个体生命的真正不朽在于群体,即家国族体的绵续不绝,因而必须有一套礼仪来维系群体的完整,保持整体的和谐与稳定。儒、释、道三方面的思想和信仰在中国人传统的生命意识中构成了和谐互补的关系……
    一个闲处清秋的普通人,在普通老百姓这里阅读着生命,我想,儿孙满堂的逝者其在天之灵或许能够感受得到,子女们采取如此铺张排场的丧葬礼仪,无疑是对他生命终点的全面释解吧?进而又想,生命是残酷无情的,它本能地厌恶衰老和死亡。当衰老和死亡尚未落到我们自己头上时,我们对于别人包括亲友的衰老和死亡或许能够同情一时,但绝不会永久哀伤,生命本身催促我们越过逝者而继续前行。因此,当我们自己年老和将死临危时,我们理应以宿命的态度忍受孤独,而不应去嫉妒和打搅年轻一代的生命欢乐。特别是经历过“挨饿、动乱、割蛋、开涮”的我们这一代人,像王老爷子这般儿孙满堂的铺张与排场既不可能享受得到也大可不必享受得到。
    手机又响,是老梦打来的,昨日邀约,今晚艺友、文友小聚,还有文政、业成诸君。尽管惧怕酒敌,仍是忙不迭的套上行头,“闲寻鸥鸟暂忘机”,这是一群兴趣相投的人,一群公正而又富于同情心的人,一群尖锐而又有欣赏能力的人,一群观点稍有不同,适足以对问题提出一些启发,把我自己没有发觉和忽略的地方照亮的人……与他们在一起乃是智力上、精神上的极高享受,比之“迎驾贡酒”可要甘烈香醇的多了!出家门步小巷,天际晚霞,凉风轻拂,哦,我的闲处的清秋原来就是这般模样的吆。

 

闲处清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少 林 寺
后一篇:亲近一座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