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检票”与“剪票”

(2008-06-16 15:58:50)
标签:

杂谈

分类: 语文杂谈

话说“检票”与“剪票”

 

 

 

 

乘坐火车候车时闲来无事,有东看西看的习惯。最近发现火车站“检票”与“剪票”混用严重。从笔者去过的20来个城市的火车站的标语看,用“检票”的多些,用“剪票”的很少,只有“贵阳”、“丰城”等几个火车站。我们扩大范围,在网上检索一下两者的使用数量情况。

 

检索工具

检索内容

百度

Google

北京大学CCL网络语料库

人民日报报系检索系统

检票

1,250,000篇

524,000

97条

共有697篇

剪票

227,000篇

106,000

9条

共有34篇

注:检索时间2006-11-1下午4:00。人民日报报系指包括人民日报在内共18种自2000年来的新闻资料。与“检票”相关的纪录中,有少量的“检票”指的“检查票”的情况,这种不是“剪票”的混用。但由于相对来说数量很少,不会影响我们考察的结果。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检票”的例子远远多于“剪票”的。在正式的书面语资料中,两者的相差比例更大,北大CCL语料库中,“检票”的用例是“剪票”的10倍,人民日报报系中,“检票”的用例竟然是“剪票”的20多倍。其中《人民日报》(包括海外版、华东版、华南版,时间是2000年到现在)“检票”的例子有201篇,“剪票”的只有12篇。也有20来倍。《人民日报》本体(不包括海外、华东、华南版)两者的比例更大,“检票”的86篇,“剪票”的3篇,前者是后者的近30倍。一般来说,《人民日报》这样的权威报纸用词是比较规范的,根据数量看,好像“检票”是正确的,“剪票”是误用。为了避免主观臆断,下面我们来看看权威的辞书是怎么解释的。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对两者的解释是:

【检票】动检验车船票、选票等。(第665页)

【剪票】动铁路或公路上上车前查票时,用钳状器具在车票的边缘剪出缺口,表示经过查验。(第666页)

从词典的解释看,好像从候车室进入站台,应该是“剪票”进站,而不是“检票”进站。以下例子中的“检票”应该是“剪票”之误:

(1)车站有关负责人说,为了方便果农乘车,车站不仅开通了葡农专用通道,还规定果农可以提前10分钟检票并提早3分钟上火车。(《专用通道惠果农》,《人民日报》2006.08.26)

(2)在21号门前,排队等待检票进站的人员中有位怀孕的妇女,身穿制服的检票员向其他旅客打招呼:“请大家照顾一下,让这位女同志先检票上车,谢谢!”(申琳《文明就在细微处》,《人民日报》2006.06.15)

(3)保险期从检票进站或中途上车上船起,至检票出站或中途下车下船止,在保险有效期内因意外事故导致旅客死亡、残废或丧失身体机能的,保险公司除按规定付医疗费外,还要向伤者或死者家属支付全数、半数或部分保险金额。(曲哲涵柴茂《春节出游 保险先行》,《人民日报》2005.01.31)

 

而且,“检票”作为词的地位是近几年才得以确立的。1992年印刷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二版)就没有收录“检票”,只有“剪票”。2002年推出的《汉语大词典》(电子2.0版)也只收录了“剪票”。台湾《国语辞典》(第3版,在线http://140.111.34.46/dict/)也只收录“剪票”。所以,从使用的时间先后看,早先都是使用“剪票”。为什么“检票”有后来居上,取代“剪票”之势呢?“检票”存在的理据有哪些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用钳子给票剪口子只存在很少的场合,在大部分场合都不需要用剪子剪。“剪票”本指给汽车、火车票剪一个口子,表示查验,而现在汽车票查验时只是查看是否有效,不用钳子剪一个口子。现在火车站的不打口子也可以。新型的火车“地铁”、“轻轨”、“城铁”等的票就不用钳子剪了。上海的“地铁”、“轻轨”的票是用机器自动检查,而且这些票出站验票时还要回收再使用的。由于验票大多不用钳子剪,“剪票”的“剪”这个动作的理据就在磨损、消失,为“检票”取代“剪票”找到了“借口”。

二、我们出火车站时,都要检验票,一般叫做验票出站,但叫“检票出站”的也不少,如例(3)“至检票出站或中途下车下船止”。而且“检票出站”的用法也没有什么不妥,因为出站不用钳子“剪”票。“检票出站”的广泛使用会影响对“jiǎn票进站”的“jiǎn”字形的选择。再说,如果进站用“剪票”,出站用“检票”,会给人们带来记忆的负担,带来不便。

三、有的地方不能确定是用哪个“jiǎn piào”。根据定义,“剪票”是就火车汽车的车票而言的,船票、电影票等其他的票检查呢?从词的理据来看,应该叫“检票”吧,因为这些票并不要剪口子。这样的选择势必带来更多的不便。人是一种追求经济简单的动物,在语言的“经济原则”作用下,人们可能会选择统一用“检票”。毕竟火车站“剪票”也是“表示经过查验”。两者都是表示“检查票、查验票”,只不过“剪票”突出了查票的方式:用剪的方式表示已经查验。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统的剪票方式的改变,“剪票”可能也会退出历史舞台。现在检验票很少用钳子去剪票表示“查验”,因为这样不方便,比较麻烦,很花时间。特别是高峰时期,这样剪票似乎很不现实。为了加快查验票的速度,很多地方就引进了先进快捷的自动jiǎn票机。出于节约成本,实现循环使用的考虑,人们也不给票剪口子,这样就使“剪票”这个词的理据磨损了。理据性更强的表示检查票的“检票”应运而生,并有取代“剪票”的趋势。

 话说“检票”与“剪票”

 

本文写于2006年11月,发表在《阅读与写作》2007(6):43-4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