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梅特里:人是机器
(2013-10-20 01:35:44)
标签:
拉.美特里杂谈 |
分类: 哲学、西方哲学 |
人是机器
拉·梅特里
人是机器,是欧洲17、18世纪流行的一种观念,而法国启蒙思想家拉·梅特里(1709-1751)是其集大成者。
人是机器这个命题,主要是说人体的一切运动和功能都像机器那样,具有物质基础,是物质的机械反应,像机器那样运行。
人的身体是由物质构成的,这些物质分成许多细小的单位,每个单位具有不同的功能;同时,这些功能之间又是相互协调的,一个功能的变化会导致一系列其他功能的变化,简直可以说天衣无缝,如同一架设计精巧的机器。
这样看来,好像每个功能单位都具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指导着它的行为,一旦有某种外在刺激作用于它,就立刻做出相应的反应。用针刺一下手指,手指立刻就产生了收缩,其过程之快,我们根本无法意识到。这个过程纯粹是机械的,不是意识的产物。一直到有机体最微小的纤维层次都存在着这种机械反应的原则。
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否也是一种机械运动呢?拉·梅特里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的快乐和痛苦情绪,都有相应的物质基础,甚至思想也有思想的“肌肉”。我们进行思考的时候,尤其是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尽管我们的身体是静止的,但血液流动的速度却会加快,这表明思维的状态与物质的状态之间是相一致的,是以相应的物质活动为基础的。即便是高雅的爱情,也是以物质的作用和机械的原理为前提:当人们想起一个美丽的女人时心跳会加快,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欲望,导致某些特定器官的变化,而其他的器官却无动于衷,这显然是由于在这种情感与相应的器官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反应机制,而且是强制性的、唯一性的,这种情感的反应机制有着特定的方向,因而不会引起其他器官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变化,不仅人体的功能在发生变化,而且人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在老年人身上很少能够看到他年轻时的那种生龙活虎的劲头,那是因为这架机器因长期的磨损而老化了。人在饥饿的时候,精神也会萎靡不振,而吃饱了肚子以后,眼睛里就放射出明亮的光芒。
这一切都足以说明,物质是精神活动的基础和根据,也是精神活动的最终动力;离开了物质活动,精神活动将不可思议。
拉·梅特里的观点,现在看来当然有些过于机械,因为人毕竟不是机器,至少不是人造的那种机器;但其根本的原则依然是有效的。今天我们知道人远比机器复杂,但是也知道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物质活动。精神活动的机制虽然仍然没有完全揭示出来,但至少可以断言,它完全是一种物质活动:从微观上来看,我们的思维活动只是大脑细胞及其相互之间各种物理和化学活动的结果,离开了这些活动,根本无法产生精神。我们的语言、书写、视觉、触觉、味觉、听觉、运动等,在大脑中都有相应的区域对应着,这些区域一旦受损,相应的功能就会丧失。比如语言中枢受损,人就不会说话了。爱情的基础是排卵和排精功能的出现,在这之前或丧失了这一功能之后,人就不会再对异性感兴趣或兴趣降低。从这个意义上说,强奸行为的发生,不过是由于几滴液体的鼓动而已。
我们之所以觉得精神活动好像不是一种物质活动,那是因为在抽象而神秘的精神活动与简单的机械活动之间存在着一个很长的作用链条我们还不知道;但从一般意义上可以断言:我们思维,就是物质在思维,这一点还有什么值得疑问的呢?【原载严春友《精美思想读本》,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