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诗与思:严春友的博客
诗与思:严春友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7,253
  • 关注人气:6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哲学的变革——杜威《哲学的改造》

(2013-07-09 18:53:42)
标签:

杜威

哲学的改造

杂谈

分类: 哲学、西方哲学

现代哲学的变革

——杜威《哲学的改造》 【西方哲学名著品读系列】

       支配想象的是未来,而不是过去。黄金时代是在我们前面,不是在我们背后。

                                                                  ——杜威

 

美国哲学家杜威(1859-1952)在《哲学的改造》一书中阐述了现代哲学对于传统哲学的改造,尤其是从实用主义角度对于哲学的改造,在一定意义上展示了现代西方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揭示了这一转变所带来的哲学方向上的变革。

自近代以来,哲学研究的兴趣和方向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转折也是社会转折在思想上的折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哲学研究的兴趣由普遍的事物转向了特殊的事物,由永恒的事物转向了变化的事物。传统哲学主张,越是普遍的事物就越真实,普遍事物必定是不变的,一旦变化,就不具有普遍性了。这样的事物就是实体、上帝一类的范畴。现代哲学正好相反,认为只有特殊的、能够变化的事物才是真实的,那些不变的永恒之物不过是想象的产物。于是,以往的、尤其中世纪的那种超自然主义,那种对自然的漠不关心,变成了对于自然的热烈欣赏,自然顺从了人的意志,不再是神学和形而上学的奴仆。

传统哲学所追求的那些永恒事物是超时间的,而现代哲学所追求的特殊事物正好相反,都是在时间之中的。我们可以说,不在时间中的,就是不存在的。

与之相关,由对于整体的关注转向了对于个体的张扬。必然地,人们不再歌颂来世,而是把其关注点放在现在的生活,寻求现世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进步的观念普遍流行,人们不再着眼于过去,而是寄希望于未来。传统哲学也追求未来,但那个未来也是永恒不变的,如基督教的天国、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前者是永久幸福的纯净国度,那里永远不再有任何罪恶,那里的人也将永生不死;后者则是万物与人生的最终归宿,人达到了与理念的统一,便达到了绝对真理,而这绝对真理也是永恒的。

在传统哲学中,个体只是整体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环节,现在,则颠倒了过来,个体成为第一性的。个人的自由成为社会发展的目标。所谓个人自由,也就是个人的发展,一个好的社会应当能够提供这种发展的机会。平等的观念得以确立,固定的制度和阶级差别关系几乎崩溃。人与人之间不再有高等与低劣之分。在这样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应当具有同等发展的机遇。

经验中的利害得失成为衡量真理的标准,过去的那些普遍的、遥远的标准则轰然倒塌。经验成了解放的力量,成为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它代表着新的东西,使我们抛弃过去,趋向新的事物。而传统的理性观念则成为保守和奴役心灵的因素。在这种新的经验观念看来,理性不过是经验的智慧,是不能脱离经验而存在的。在这种新的经验面前,种种先验的范畴失去了意义,与经验无关的东西我们是无法确定和认知的。哲学的任务只在于对人类的经验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

逻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并不凌驾于具体的经验之上,相反,就是经验的产物。不存在纯粹的形式逻辑,一切逻辑都依赖于具体的内容。逻辑学教导人们应当怎样去思考,是可笑的,人决不是学会了逻辑学才会思考的。这样的逻辑不具有生命力,只是理性思维的空洞框架而已。真正的逻辑则是与生命一体的,与生命本身一样,焕发着勃勃生机。

宇宙的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封闭走向开放。在传统宇宙观中,世界是有边界的,内部的结构固定不变,即使有变化,也是预定的,是上帝等力量创造的,因而没有实质的变化;在现代宇宙观中,世界没有边界,而且处于无限的变化之中,没有预定性。这一观念的变化导致了道德上的后果,产生了无限的可能、无穷的进展、自由的运动、均等的机会等观念,这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哲学变成了创造性的和建设性的学问。

哲学只是一种假设,这些假设有可能是真理,也可能是谬误。那么什么样的哲学假设才是真理呢?这要看它的作用:能够起作用的假设就是真理,反之则不是。不管说的多么天花乱坠,多么好听,若是没有任何作用,我们怎么能够说它是真理呢?那只能是空谈。所以,哲学就在于找到一种考察何为真理的方法,从而为人们提供能够带来实际用处的真理。

在道德上,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哲学追求一种至善,它是永恒不变的,在任何场合都适用,永远是善的,它与任何外在条件无关。在现代哲学看来,这种无条件的善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存在。善不是原则,你有多少原则也不可能是善;善只存在于行动之中,善的目的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可以实现。这就如同一个医生给人治病,不管他的医术多么高明,治疗方案如何完美,但若是不实施治疗,那么它就不可能有任何效果,他的医术也就不能得到实现。对于道德来说,重要的是做,而不是想。幸福只存在于成功的过程中。功利主义的、现实的道德观取代了来世的、非功利的道德观。

在社会的改造方面,现代哲学确立了与传统社会观念相反的主张:制度应当是为人而设的,而不是相反,要人去适应制度。换言之,制度应当成为增进人们幸福的工具。人不是固定不变的,他永远处于创造的过程中,因而社会制度应当为人们的这种创造性提供可能和保证。社会是多样性的结合体,没有多样性就没有社会。这意味着,社会是以承认人们之间的差异性为前提的。不仅如此,社会应当为这种差异性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可能。

概括地说,哲学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主要表现为:由重整体到重个体的转变,由重来世到重现实的转变,由强调永恒到强调变化的转变,由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转变,由向上追求本原到向下追求意义的转变,由重远大理想和普遍标准到重实际效果的转变。

这些转变诚然是在实际上发生了,现代社会也表现得比传统社会似乎更人道一些,个性有了比传统社会里广阔得多的发展空间。但是,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弗洛姆所说的个体的焦虑和孤独,似乎比传统社会中的人们也增加了许多。在现代社会中那些自杀的人,感到痛苦的人,大多不是物质生活上贫穷的人,而是富有的人,至少是衣食无忧的人。这表明,仅有上述转变,依然不能解决人类所有的问题。

这种对于传统思维方式的颠倒,是奠定于自我世界观之上的。近代以来人类观念的最大变化,便是个体自由观念的彰显。上述所有变化均与这一根本性的变化有关。而这也具有本体论的基础:我们这个世界中,在现实上没有任何超时间的存在,也没有任何抽象的、一般性存在——这些都不过是人的思维的产物。凡是存在的,无不是个体性的,只有一个个的人存在,而不存在一个人之“类”,只有一匹匹马,而没有一个一般的“马”。这就是说,一切存在都是个体化,即使我们人类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但这个抽象原子也是人们思维的产物,现实中的任何原子都是具体的,都从属于某个整体,因而具有某个整体的性质,即现实中的原子也是有个性的,在猪身上原子就具有猪性,在人身上就具有人性。【原载严春友《西方哲学名著导读》,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0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