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诗与思:严春友的博客
诗与思:严春友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26
  • 关注人气:6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物来源于太一——普罗提诺《九章集》

(2012-06-24 16:08:06)
标签:

普罗提诺

九章集

杂谈

分类: 哲学、西方哲学

万物来源于太一

——普罗提诺《九章集》【西方哲学名著品赏系列

                                            太一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名状的。

                                                          ——普罗提诺

 

普罗提诺(又译柏罗丁,205-270)是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新柏拉图主义者,他把柏拉图的某些思想进行了改造,增添了神秘主义成分和宗教因素。《九章集》由六部分组成,每一部分有九章,书名便由此而来。

他把整个宇宙描述为从一个原始的本原流溢,又回归到原始本原的过程,这样,宇宙就表现为一个圆满的、自足的系统。

这个本原是什么呢?是太一。什么是太一?从根本上说太一就是万物的统一性。万事万物千差万别,变化无穷,但它们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这些差异和变化,而在于它们的统一性,统一性是事物的生命之所在,事物一旦失去统一性,就会解体和死亡。例如,一个军队,假如不是一个统一体就毫无力量,只是乌合之众;动物的生命来自其身体的统一性或整体性,其躯体的各个器官若是分割开,它们的生命就立刻消失。可以看到,宇宙中的每种事物都有其统一性,它们之所以存在,是由于有一种更高的统一性制约着它们,这种统一性规定着它们的存在方式。进一步,整个宇宙也就一定存在着一种终极的统一性,使万物共同构成一个统一体,形成井然有序的宇宙结构。这个最终的统一性就是太一。

太一是万物之父。每种事物都有其来源,都可以追溯到它们的源头。所有事物也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即太一。太一必定是完满的,它什么也不欠缺,因此它才是终极的;如果它有欠缺,它就不是终极的,而是被派生的了,被派生的东西是次一级的东西,是被包含在派生者之中的,因而低于派生者。因此太一必定包含一切,而不被包含,它就是万物最后的根据。

太一与万物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它产生存在,但不是任何存在中的一种,否则它就不能够产生万物了。它是一,而不是多,万物是“多”,太一则是“多”的统一。它不是存在,也不是非存在;它不是物质,也不是心智;它是不动的,若是运动,就成为多;也不能说它是静止的,静止是相对于运动而言的,它没有运动,也就没有静止。可见,对于太一,我们不能以通常的理智去理解,通常的理智只能理解有限的事物,而不能理解太一,理智是借助于概念来把握事物的,而太一不是任何语言能够描述的。太一是超出理智之上的,凡是我们能够说出的东西,都是次一等的东西,都是后于太一的。

太一的完满性意味着万物已经包含在太一之中,不过这种包含不是现实地包含——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就具有了存在的性质,与万物没有区别了,而是像现在的事物中包含未来的事物那样的包含,也就是说,它所包含的万物不是实在的,而是“虚在”,类似于种子包含着未来全部生长历程中的事物那样:根茎叶花等只表达出了种子中的一种性质,而种子却包含着全部性质,但种子中所包含的根茎叶并不是实在的存在。太一包含着一切事物的全部性质,规定着它们的全部历程,而这些事物却不能。

从太一中怎样产生出万物呢?太一既然是圆满的,就必定要把这种完满性表现出来,即要成为现实;如果不表现出来,只内在于自身之内,那就不能说它完满,完满的东西一定具有现实性,必然要成为现实的存在。太一产生万物的过程是流溢的过程,类似于太阳放射出太阳光那样,流溢出整个世界。太一产生万物也无需运动——这是被派生物产生的方式,就像太阳放射出光芒而自身不动一样。

万物也不是一下子流溢出来的,而是有一个流溢的过程,经过了不同的阶段:最先流溢出来的是心智,由心智产生出灵魂,从灵魂再产生出有形象的万物。流溢的过程是一个倒退过程,越是往后的事物就越低级,越粗糙,距离太一越远,最后产生出最低级的有形的物质世界。

但是,这个过程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堕落的过程达到一定阶段后会发生反转。一开始,灵魂委身于物质的世界,沉浸于物欲之中,变得放荡起来;持续一段时间后,它会变得厌恶在尘世中的放荡,重新纯洁起来,回过头来,转向它的父亲——太一,力图重新回到父亲的怀抱。它认识到物质世界中的爱是短暂的,所爱的事物都是幻影,而对于太一的爱则是永恒的。灵魂本来来自太一,天生就具有对于太一的爱。这种爱可以称之为天上的爱,与世俗的爱完全不同,是绝对纯洁的。于是,灵魂便试图尽快地脱离这个物质的世界,抛弃世间的一切,包括我们的肉体,回到纯粹的光明之中,完全沉浸在太一纯净的光辉里,毫无重量,一直上升,回到太一的怀抱,与神(太一)合而为一,处于永久的幸福之中。

若是考察一下各个民族的思想史,可以发现,像普罗提诺这种对于原始状态的怀恋,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心理。无论中国的道,基督教的伊甸园,卢梭的黄金时代,佛教的涅磐,还是这里的太一,都表达了同样的感受。然而,那种原初状态是否真的美好,则不一定。我们都怀恋自己的童年,觉得那时美好,可实际上,在童年时代并未觉得如此。那时的美好或许来自无知,由于无知,便有了想象的余地,美便因之而生;或许由于那时已经远去,因距离而产生了美感。试想一想,我们在母腹中时无知无觉,有何美好可言?在太一中的状态也如是。

太一这样一种永恒而终极的东西,未尝不可以说是人类逻辑的设定。在一个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变化莫测的世界中,人感到无所依靠,于是便寻找一个不动者作为心理的支撑物。有了这样一个东西,精神的大厦也才牢固。动荡的不是世界,而是人心;永恒的不是宇宙,而是逻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