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从小儿学习围棋谈谈我对幼儿学习围棋的理解

(2016-05-03 16:29:36)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育

   家有小儿学围棋,作为家长也看了许多关于围棋的文章。这里浅谈些我对幼儿学习围棋的几个阶段的体会和理解。

 

    围棋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文化积淀最深的传统游戏了。它也可以说是最简单的游戏,简单的黑白两子,知道如何吃子就可以下了。但它也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游戏。对于它的变化之复杂,即便是高手穷尽一生也研究不完。各种的棋理,棋经也是历经了上千年的文化的积淀。从中可以看出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比如大小取舍,丢兵保帅,共存共活。甚至连孙子兵法也可在围棋中起到指导作用。

 

    当然作为幼儿,他喜欢围棋因为它只是一种游戏,一种人与人交流的游戏。小儿是典型的独生子女,家有42大,6人百般照顾。但这种关系永远是有着距离的。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大人所代替不了的。儿子从小好动,爱说没有闲着的时候。这也是我们想让他学围棋的初衷,也就是让他能安静些,能坐住。一开始在少年宫时,几乎是老师上面一句,他下面一句,我们不停的要提醒他安静,可他也总是坐不住。一开始下棋时,被吃了一子就哭闹,不愿意下了,好说歹说也不行。真的不知道他还能不能坚持下去。好在一点不会围棋的奶奶旅游回来,于是成了陪练,儿子每日拿奶奶练习吃子,终于也在少年宫赢多输少了,渐渐成为了班里的前几名了。这个启蒙阶段,我感觉是孩子是否可以培养围棋兴趣的关键时期。在刚遇到输棋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哭,闹。但家长应该帮助他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告诉他失败是所有人都必须经历的,这种挫折培养是学习围棋所必须经历,并学到的第一项技能,在他以后的成长中也是有所帮助的。千万不要认为哭闹就是对围棋没有兴趣,于是就放弃了。有时候兴趣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要经历风雨后才会真的爱上。

 

     在学习了几次课之后,可能也就是刚开始下19*19的棋盘的时候,老师就让大家报名考15级了,孩子经历了可能是围棋比赛最乱的一次比赛,比赛混乱得把警察都招来了,要求半天必须结束1015级的比赛。孩子4连胜通过了没有什么用的15级(强制10级)。之后的两、三个月,经过了3次集训,先后通过了10级、5级、2级。这个阶段我认为是围棋的吃子的阶段。你需要掌握基本的吃子技巧,不出现直观上的初级失误就很容易能够达到2级的水平了,实际上就是大家拼谁的失误少。在这个阶段集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以和同水平的孩子下大量的棋。这时候大家的棋都是差不多的,你能赢我,我也能赢你,但对局认真者就会少失误赢棋。这个阶段我觉得孩子学到了认真,专注。尽管上课还是老是插嘴,但在下棋时他慢慢学会了认真对局。从刚开始的下完一步就去看别人的棋,到可以专注到自己的棋盘了。

 

    这里我还想谈谈打级,我了解许多的所谓的快乐围棋培训机构,只是学棋而长时间不去打级。我觉的十分的不解。所谓的打级比赛是围棋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打级成功的喜悦,是给孩子兴趣延续的重要鼓励。儿子每次打级成功都会非常的兴奋,尤其是在打1级时6连胜半天就结束了比赛,从很多家长的赞扬声中提前回家的感觉是难以忘怀的。这种胜利的感觉带给他的是坚持的动力源泉。也许就是这种胜利感是使他不断坚持学习围棋的原因所在。当然打级失败也是对他的一种挫折教育,有效的引导可以培养他的坚强性格。同时通过打级成功你可以不断的修正孩子的围棋水平,可以通过级位给他报相应水平的围棋班,和同水平或稍高些水平的孩子对弈。这样你的孩子才能快速的成长起来。我的观点是有级位比赛就应该参加,哪怕只是当成是一种锻炼。

 

     在儿子前面的围棋道路上,他开始对围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得知可以只学棋而不用上幼儿园时,孩子毫不犹豫的决定上围棋学校,在第二天就主动的和幼儿园老师说我要退园了。当老师诧异的给我打电话询问时,搞的我异常被动。孩子也许这时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有主见了。于是我们在幼儿园中班下半学期就退学了。20113月开始了围棋学校之路。当时的我们也有很多的疑虑,比如是否这样的围棋生活过于枯燥了,会不会让孩子的性格改变变的过于安静了。但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孩子这半年过的很快活。 我们在幼儿园上的是蒙台梭利班,按蒙台梭利班原本的初衷应是大孩子带小孩子玩,但中国的幼儿园人太多了,根本做不到这样的教育,还是把孩子按年龄分成了不同的组,失去了意义。而围棋班1个老师带6-8个孩子,另外的孩子都是暑假就上学的孩子,真正做到了以大带小了。上课可以和老师交流说话,快乐的下棋,下课就快乐的玩,满操场的疯跑。感觉孩子过的很快活,他们的感情也很好。因为刚学的时间不长,儿子的棋力一直处于中等偏下。但他似乎已经习惯了输棋,不再关注输赢了。儿子的第一次失败是在2级打1级的比赛上,五一的西城棋院比赛。只胜了4盘,但他似乎不再当回事了。以后的比赛似乎就成了真正的锻炼了。1个月后6连胜打上1级,之后历经3次打1段失败,终于在20117月底(5岁半)升段成功,拿到了中国棋协主席王汝南签发的段位证书。孩子和我们都很兴奋,似乎达到了一个开始学棋时的目标,但这却只是围棋之路刚刚的开始。

 

    1-1段这一阶段,我认为是他的围棋入门阶段,孩子开始学布局,各种定式,着力建立他们的空间概念,并开始有了死活的思考。在这一时期他们开始了对围棋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对基本的吃子都已经熟悉了,失误在逐渐的减少。在赢棋不能靠简单的吃掉对方赢时,孩子已经开始向围空大的方向开始发展,探索了,尽管他们已经在自己还不知道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的开始思考了。但这时的他们还是很不成熟,下棋很快,容易情绪化,在一块棋被杀掉时就影响到整盘棋的结果。这时就要求他们有取舍的判断。哪里可以舍弃哪里可以利用,这些体会也许会帮助他的一生。这里我还想提到1段的比赛,在所有级位比赛中1级升1段是相对比较难得。尤其是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就更是个挑战。因为打1段比赛耗时较长,即便他们有这样的实力,但由于体力和赛程安排方面的原因,会导致他们下午时的精力和思考力下降很多。我们曾经有次在丰台打1段,从早上一直下到晚上快7点,大人都快顶不住了,更何况下完了就不知道休息跑来跑去得孩子。我知道有很多孩子都是卡在这个阶段而放弃的。而真正的围棋是从1段才开始的。曾经很多业余段位老师都说过打上1段才算是真正的会下围棋。当然在职业段位老师看来也许还都没有入门,向后来的朱老师就说过他们1段班的孩子下棋太快不思考,还都没有入门。希望我们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坚持住,体会到真正会下棋的乐趣。

 

    7月打上一段后,暑假开始了放羊的生活。觉得不能让孩子把围棋放下就要求他每天做5篇死活题,不会就空过去往下做。《死活一千题》在升段前基本上只做了一点点,老是说难不愿意做。现在升段后再重新做,就感觉简单了(孩子的进步是逐渐增长的,平时不知不觉,也许突然就会有个很大的飞跃)。每天的规定基本上半个小时就做完了,剩下的时间就是玩了。因为我们不懂也不给判,做完了就又买了本新的重新做。对错不管,只是要求他坚持。一个多月下来,可以每天主动的做完死活题再玩了。整个暑假也没下1盘棋,开学后到1段班居然打到了1段强。这里就可以看出死活题的效果了,做死活题实际上就是在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论是对还是错。他只要是坚持思考总会是有效果的。现在后悔让他做死活题有些晚了。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尽早要求孩子做死活题。但刚开始的孩子会认为难,就很难继续下去。感觉《李昌镐精讲死活》头3册都很简单,可以在初级阶段给孩子做下。效果应该不错。

 

       20119月开学后,同班的几个小朋友都上学了。我们面临着一个更为困难的抉择。原来的日常班已经不再适合他上了,因为新招上来的孩子都是510级的孩子,基本上都才入门,没有办法对局。困惑了很久并找了很多地方,最后还是决定坚持上围棋班,再在周末报一个段位班增加对局量。段位赛还是很难的,因为要控制通过率,比赛只能是有北京棋协举办。1-2段升段赛14次,12盘胜8盘升段,20%-25%升段率。3-4段升段赛12次,12盘胜9盘升段,10%-14%升段率。全北京市孩子都会参加,甚至会有高中、大学的孩子参加比赛。所以竞争是很残酷的,小孩子要想踩在别人的肩膀上升级,就必须有足够强的棋力,同时还需要更多的勇气去面对比你高上一头以上的大孩子。当你有足够的勇气和棋力去面对这一切而不惧怕的时候,你的孩子得到的不只是胜利,更是得到了自信

 

        20122月,刚刚6岁的他81负打上了二段。他的目标是在学前的半年多的时间里,争取打上业余3段。目标是艰难的,我们会和他一起努力。在同职业段位老师的交流中我得到的信息是,在2段到3段的阶段中,孩子需要把他从前的记忆中的东西真正的整理成为自己的东西,也就是一个自我修行的阶段了。这个阶段老师只能是起到引导的作用,真正的围棋思想需要自己去领悟了,领悟了你也才算是真会下围棋了。

 

通过学习围棋儿子究竟学到了些什么?

我把他们全部都加了黑体

挫折培养,认真,专注,胜利感,坚强,有主见,空间概念,独立思考能力,取舍的判断,坚持,自信。

 

     我曾经在论坛上看过一段王财贵教授北大演讲的视频。他的观点我非常的赞同。那就是如果孩子自己能够学会的东西你去教他,那你就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中国的应试教育真的是很失败。那么小的孩子的思想就被英语、奥数的应试教育所束缚,我认为学习对一个小孩子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怎样去学习。我要让孩子走一条自己的路,让他知道什么是他想要的就足够了。

王财贵教授北大演讲的视频http://www.56.com/u63/v_NjIxNDE2MDQ.html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