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16.02.20【存量博弈】2016年信贷分析兼谈肖主席去职

(2016-02-21 16:30:03)
标签:

转载

分类: 牛熊激辩

         前几日,央行发布了1月份信贷数据,2.5万亿的信贷投放,一下子市场哗然,大呼“远超当年4万亿”,并此,有投资者认为,如此“大幅度”的信贷投放,将会带来“重磅资金”,进而引发股市上涨的“重大利好”和“强大的基石”。

         为此,在本文中,将对历年央行的信贷数据进行一个简小分析,做个以偏概全的投资参考。

 

         先上一个历史的数据统计图,文中的信贷数据来自于央行历年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

        [转载]16.02.20【存量博弈】2016年信贷分析兼谈肖主席去职

         从历史数据来看,09年的4万亿,从“新增信贷/m2”、“信贷规模同比”、“信贷规模增速”、“新增信贷同比”几项数据来看,非常大幅度遥遥领先与其他年度。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除“新增信贷同比”增长幅度陡峭外,其他都在平稳增长中,和大家熟知的M2数据增速差不离。

 

         我们再来从历史数据进行管中窥豹一下,有几点似是而非的结论,以供参考:

        (1) “新增信贷同比”大概率和当年沪指上涨下跌相关,当然,也有例外,比如01-02年,不过这个也可以解释,当年房地产投资开始日将火热,新增信贷很大程度被房地产吸纳,进而从03年后全国房价如火如荼的大幅上涨。而08、13年,虽然同比数据上涨,但可以看到,上涨速度已经比前1年大幅下降(即增速下降),经常做股票的人应该能理解,一个股票的净利润一旦增速下降,这个股票大概率上涨将乏力,甚至下跌。

        (2) “信贷规模增速”大体也差不多,大概率也和沪指全年上涨下跌相关,当然一样有例外,因此,做未来一年沪指走势分析的话,需要配合“新增信贷同比”一起进行分析,酌情预测。

        (3) 而从“信贷规模同比”、“新增信贷/m2”两个数据看,从11年至今,很是平稳增长,这也正符合了央行多年来一直说的“资金有序平稳”,当然,列位可以不屑他们的说辞,认为有假,但敝人觉得,做投资,连这个公开数据都不信,那还有什么可以拿来相信并支撑自己的投资?

        (4)说到【3】,敝人有个切身体会,在去年,各种媒体充斥说现在资金泛滥,敝人也天然认为如此的话到银行贷款应该更容易,哪想捧着敝人更多的资产数据、更好的信用记录到银行贷款(10、11年资金紧缩趋势下,我都能贷到款),竟然最后沒给批,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如果从【3】的分析结论看,那就容易理解了。

        (5)既然社会上充斥资金泛滥的说法,包括资金配置荒等切身感受,一下子也突然理解了央行近几年实施的多种货币管理工具起的作用了,很明显,在信贷规模有序增长情况下,社会资金还能有“充足”的感觉,说明这些工具起了作用,的确一定程度达到了管理层“用好存量”的目的。

        
         从1月份2.5万亿的信贷投放来说说可能发生什么,以下是不成熟的思考结论:

         (1) 从一个侧面可以体现金融机构现在的日子不见得好过,依据银行多年来不成文的行规“早投放、早收益”的原则,他们在1月份大量投放资金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此大规模投放能说明一个问题:尽快产生收益。这和银行往常扭扭捏捏的放贷姿态看,日子不好过,才会赶快放贷。

         (2) 从媒体预测,2016全年预估会放贷14万亿,假设1月份如此天量放贷,那么势必造成接下来的11个月,放贷会紧缩

 

         配合如上多个结论,做个小小分析:

         (1)结合媒体预估去年放贷14万亿,那么16年“信贷规模增速”将是-0.11%,同时“新增信贷同比”14.03%,大幅低于15年数据(可以理解为增速下降),那么2016年全年沪指貌似不乐观,可能是箱体震荡为主

         (2)沪指判断不理想,信贷增长预期不会大幅增长,甚至未来11个月的信贷有紧缩趋势,对投资不一定是坏事,历史数据表明,在“存量博弈”态势下,小票们往往还不错,也就是今年要想有好收成,也许要加大力气挖掘中小板、创业板

         (3)各行各业都很难做事,盈利状况不明,没有充分挖掘小股票的能力,大多时候建议持币为主,时下有很多“有钱”的公司在做资金平台,经常都有投资并加成收益吸引资金,风险低,日常多关注这些平台,只投资货币类产品,大抵也至少能搞个5%+的收益,比货币基金好太多。

         (4)有人说,现在是“十年难遇的大机会”,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但关键就看针对的是什么人?对于资产丰厚的人来说,此刻做好“5-10年”的持守准备,未来收成大概率是没错的。但相反,对于资金少少的人而言,如此长期持守的时间成本实在太高,换句话说,曾经乃至时下流行的“慢牛”假设真的到来,有的是足够上车的时间,沒必要急于此刻上车,握好自己手中的现金才有更多选择权。

         (5)以上几点,并未表示敝人在看空。敝人时刻都是滑头,假设沪指在近期这个点位长期震荡,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敝人将快速入市。

 

          好了,说了那么多,谈谈肖主席去职。

          有人说,肖主席因为做的实在不好,被免职了。

          其实呢,照我说,股市运行自有它的规律和内在因素,不是某人能左右的,如果是,那此人真乃“天人”。虽然,在去年股灾时候,证监会发言人曾经说“股市运行自有它的规律和内在因素”被许多人诟病,宣称“不顾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但假设资本市场真的是“照顾大家的情绪和感受”,那么这个就是慈善机构。另外,如果一个投资者喜欢听照顾人的话,而不客观分析市场,那么最好尽早离开股市,为什么?不具独立思考的人,在资本市场本身就是个韭菜。

          另外,这几天在听一个历史讲座,里面的教授有句话说的很好【如果一个民族,在对国家、民族大事失败面前,最终责难于某人承担,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个喜欢责任推卸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他也说到【往往一个历史大事的成功、失败,都是错综复杂的各种因素组合而成,不是单单靠某人就能达成的,甚至是和每个个体有关,不然怎么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呢?】。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