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顿初始组合的“重建”基本完成(zt)
(2015-07-24 07:40:33)
标签:
股票 |
分类: 仓位配置 |
投资备忘(2015.03.13):格顿初始组合的“重建”基本完成
格顿基金从2014.01.20开始运作并在2014年4月初完成了初始组合的构筑,后期的管理基本就是以初始组合为基础来进行,我们对市场的的综合判断、风险管理及投资理念都体现在组合构筑及后续管理上:比如配置结构、标的选择及动态调整等等。
在基金常规的管理“比如换股换债、分红派息的再投、债券回售回购及配置结构的调整等”之外我们一直面临新资金持续进入后、投资组合持续再调整的被动局面,格顿投资组合的平衡被外部因素屡屡打破,如果再叠加市场的巨幅波动,这让我们的动态管理面临挑战,对新老合伙人的利益都是潜在威胁;另一方面基金的规模扩张很快(目前的资产规模已是初始规模的3倍多)我们需要时间重新审视自我并做好心态调整,格顿1期已启动永久封闭机制,我们希望能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情形下进行更有效的管理。
随着新资金的持续进入特别是2015年2月最后一次开放日较大规模的新资金进入,格顿投资组合几乎面临重建,我们为此在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设计了很多套方案,截止目前格顿初始组合的重建基本完成:
2014.04.04
2014.12.31
2015.02.16(新资金进入前)
2015.02.16(新资金进入后)
2015.03.13
股票
54.71%
77.49%
77.15%
53.10%
70.28%
可转债 17.05%
0%
0%
0%
0%
收益债 15.09%
18.03%
21.91%
15.08%
25.38%
现金
13.15% 4.48%
0.94%
31.82%
4.35%
净值
1.01287 1.6031
1.4639
1.4639
1.4980
下面记录格顿初始组合的重建思路:
一、我希望重建的初始组合与去年的初始组合一样能够具有攻守兼备、具有灵活性或弹性能够适应未来各种变化的能力,这里对两个阶段的新老初始组合进行一些对比:
1、进攻性:新组合的“股票+可转债”配比基本与老组合相当,但目前可转债缺乏配置价值,新组合的这个部位是纯股票品种--风险度或波动性将更大一些,70%是这个部位的配置底限,虽然蓝筹牛市是否重现或何时重现无法预期,但当蓝筹牛市来临的时候我们不能只做个看客而是必须要保持足够的参与度;
2、防守性:在2014年度“苦秦久已”式的蓝筹大涨之后,防守似乎比进攻更迫在眉睫,格顿2014年度60%的涨幅充满虚幻与误导,在收益归零之后格顿组合目前其实是处于亏损状态,守住过往收益是目前的第一要务,相对去年老的初始组合目前重建的新组合加大了收益债部位的配比,25%是这个部位的配置底限,蓝筹行情在短暂脉冲之后重归平淡或萧条的情形我们并不陌生,不管是在策略上还是心态上我们都准备好坦然应对这种可能会发生的情形:
(1)25%以上的债券部位及其预期8%-10%的收益能够有效平滑回撤幅度;
(2)我们的股票资产是相对低估值的蓝筹组合,目前状态下预期能够获取3%-4%的现金红利、再加上债券部分8%-10%的收益,格顿组合在没有新资金加入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的“内生”现金流(它们与市场波动无关),在股票部位下跌之后我们将利用内生现金流积累更多相对低价的股票资产,我们希望能够在防守中积蓄未来的反攻能力,当我们不得不面对净值缩水及时间成本时,我们希望能获得未来更强的进攻能力作为补偿。
3、格顿组合配置结构简析:
(1)由于设置了“70%的股票+可转债”与“25%的收益债”两个底限,格顿组合的现金及类现金的配比低至5%以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格顿组合的灵活性并有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分红派息的“内生现金”提供的流动性毕竟有限,债券组合基本是3年期内的滚动配置---这个组合每年都有若干品种到期或回售会给格顿组合的流动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由于设置了“70%的股票+可转债”与“25%的收益债”两个底限,其实也就设置了它们的上限:前者的上限是75%、后者的上限是30%,格顿组合未来脱离格老俱乐部的几率很低,在目前的市场状态下我们也还不会把格顿基金做成一只债券基金,这个配置结构是我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及反复修正及对未来的各类可能情形进行概率分析后最终确定下来的,由于缺乏可转债这个攻守兼备的品种,目前的组合相对去年而言总体“质量”要差一些。
(3)其实不管是所谓的底限或上限都是阶段性的,是对“目前”市场进行全面评估后确定配置结构的指导性框架,未来出现极端状态我们会也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对配置结构(底限或上限)进行调整,但我们会非常非常谨慎的使用这种调整手段。
二、各个大类资产变化简析
1、股票:------;
2、债券:------;
3、现金:由于设置了“70%的股票+可转债”与“25%的收益债”两个底限,格顿组合的现金使用几乎接近极限,随着市场总体利率的下跌(未来继续下跌的趋势也比较明显)类现金的收益能力微弱,我们通过“减少现金配比、提升债券配比”希望能够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格顿组合的现金低配是我目前比较担心的具有潜在风险的策略,其实现金类资产一直身负多重任务:
(1)现金就是流动性,而且0回撤、绝对正回报
(2)支付摩擦成本
(3)应对可能的赎回
(4)当出现极端状态,特殊事件导致股票或债券崩溃时现金是把握机会的工具
这里特别恳请各位合伙人:如有赎回请尽量提前1个月或2个月告知我们,让我们有足够时间从容的、零损耗的调整投资组合,这对我们每个合伙人的切身利益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合伙人的问题回复:何时是“增投”格顿的最佳时机?
格顿基金从酝酿到成立再到持续运作都一直得到合伙人的信任与支持,这里再次表达内心的由衷感谢,格顿1期的封闭只是对外、对内是完全的开放(申购或赎回都不受限),目前已经有最早期的合伙人进行了的增投,近期也有多位合伙人咨询“增投”格顿的时机,这里统一作答:关于增投(包括赎回)的时机我们无法给出建议,我们能做的只是明确告知合伙人你已投到格顿的资金是如何被分配的,你如果有新资金投入也将按目前的配置结构进行分配,我们只能给你们提供持续评估格顿的一些基础信息,至于时机问题是你们在评估基础上必须要自我做出的判断。
在基金常规的管理“比如换股换债、分红派息的再投、债券回售回购及配置结构的调整等”之外我们一直面临新资金持续进入后、投资组合持续再调整的被动局面,格顿投资组合的平衡被外部因素屡屡打破,如果再叠加市场的巨幅波动,这让我们的动态管理面临挑战,对新老合伙人的利益都是潜在威胁;另一方面基金的规模扩张很快(目前的资产规模已是初始规模的3倍多)我们需要时间重新审视自我并做好心态调整,格顿1期已启动永久封闭机制,我们希望能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情形下进行更有效的管理。
随着新资金的持续进入特别是2015年2月最后一次开放日较大规模的新资金进入,格顿投资组合几乎面临重建,我们为此在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设计了很多套方案,截止目前格顿初始组合的重建基本完成:
股票
可转债
收益债
现金
净值
2014.04.04 | |
2015.02.16(新资金进入前) |
2015.02.16(新资金进入后) |
|
|
股票 |
54.71% | 77.49% | 77.15% | 53.10% | 70.28% |
可转债 |
17.05% | 0% | 0% |
0% |
0% |
收益债 |
15.09% |
18.03% |
21.91% | 15.08% | 25.38% |
现金 |
13.15% |
4.48% |
0.94% | 31.82% | 4.35% |
下面记录格顿初始组合的重建思路:
一、我希望重建的初始组合与去年的初始组合一样能够具有攻守兼备、具有灵活性或弹性能够适应未来各种变化的能力,这里对两个阶段的新老初始组合进行一些对比:
1、进攻性:新组合的“股票+可转债”配比基本与老组合相当,但目前可转债缺乏配置价值,新组合的这个部位是纯股票品种--风险度或波动性将更大一些,70%是这个部位的配置底限,虽然蓝筹牛市是否重现或何时重现无法预期,但当蓝筹牛市来临的时候我们不能只做个看客而是必须要保持足够的参与度;
2、防守性:在2014年度“苦秦久已”式的蓝筹大涨之后,防守似乎比进攻更迫在眉睫,格顿2014年度60%的涨幅充满虚幻与误导,在收益归零之后格顿组合目前其实是处于亏损状态,守住过往收益是目前的第一要务,相对去年老的初始组合目前重建的新组合加大了收益债部位的配比,25%是这个部位的配置底限,蓝筹行情在短暂脉冲之后重归平淡或萧条的情形我们并不陌生,不管是在策略上还是心态上我们都准备好坦然应对这种可能会发生的情形:
(1)25%以上的债券部位及其预期8%-10%的收益能够有效平滑回撤幅度;
(2)我们的股票资产是相对低估值的蓝筹组合,目前状态下预期能够获取3%-4%的现金红利、再加上债券部分8%-10%的收益,格顿组合在没有新资金加入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的“内生”现金流(它们与市场波动无关),在股票部位下跌之后我们将利用内生现金流积累更多相对低价的股票资产,我们希望能够在防守中积蓄未来的反攻能力,当我们不得不面对净值缩水及时间成本时,我们希望能获得未来更强的进攻能力作为补偿。
3、格顿组合配置结构简析:
(1)由于设置了“70%的股票+可转债”与“25%的收益债”两个底限,格顿组合的现金及类现金的配比低至5%以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格顿组合的灵活性并有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分红派息的“内生现金”提供的流动性毕竟有限,债券组合基本是3年期内的滚动配置---这个组合每年都有若干品种到期或回售会给格顿组合的流动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由于设置了“70%的股票+可转债”与“25%的收益债”两个底限,其实也就设置了它们的上限:前者的上限是75%、后者的上限是30%,格顿组合未来脱离格老俱乐部的几率很低,在目前的市场状态下我们也还不会把格顿基金做成一只债券基金,这个配置结构是我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及反复修正及对未来的各类可能情形进行概率分析后最终确定下来的,由于缺乏可转债这个攻守兼备的品种,目前的组合相对去年而言总体“质量”要差一些。
(3)其实不管是所谓的底限或上限都是阶段性的,是对“目前”市场进行全面评估后确定配置结构的指导性框架,未来出现极端状态我们会也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对配置结构(底限或上限)进行调整,但我们会非常非常谨慎的使用这种调整手段。
二、各个大类资产变化简析
1、股票:------;
2、债券:------;
3、现金:由于设置了“70%的股票+可转债”与“25%的收益债”两个底限,格顿组合的现金使用几乎接近极限,随着市场总体利率的下跌(未来继续下跌的趋势也比较明显)类现金的收益能力微弱,我们通过“减少现金配比、提升债券配比”希望能够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格顿组合的现金低配是我目前比较担心的具有潜在风险的策略,其实现金类资产一直身负多重任务:
(1)现金就是流动性,而且0回撤、绝对正回报
(2)支付摩擦成本
(3)应对可能的赎回
(4)当出现极端状态,特殊事件导致股票或债券崩溃时现金是把握机会的工具
这里特别恳请各位合伙人:如有赎回请尽量提前1个月或2个月告知我们,让我们有足够时间从容的、零损耗的调整投资组合,这对我们每个合伙人的切身利益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合伙人的问题回复:何时是“增投”格顿的最佳时机?
格顿基金从酝酿到成立再到持续运作都一直得到合伙人的信任与支持,这里再次表达内心的由衷感谢,格顿1期的封闭只是对外、对内是完全的开放(申购或赎回都不受限),目前已经有最早期的合伙人进行了的增投,近期也有多位合伙人咨询“增投”格顿的时机,这里统一作答:关于增投(包括赎回)的时机我们无法给出建议,我们能做的只是明确告知合伙人你已投到格顿的资金是如何被分配的,你如果有新资金投入也将按目前的配置结构进行分配,我们只能给你们提供持续评估格顿的一些基础信息,至于时机问题是你们在评估基础上必须要自我做出的判断。
前一篇:军工A有没有套利可能?
后一篇:兴业银行股东持续增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