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博友都早早的写了年终总结,自己还是很想跟上的,但问题是今年还没结束,如果贸然写好,在某些地方总有些瑕疵,所以还是坚持到12月31日收盘结束再总结。这样一年的就完整的结束了,对也罢、错也罢、已经成了事实,可以摊开来好好看看,今年自己到底干了啥。
一)收益
首先是总收益:
从历年的投资收益:
年份 |
上证综指 |
深证成指 |
沪深300 |
个人收益 |
净值 |
超越上证 |
恒生指数 |
标普500 |
2007 |
96.66% |
166.70% |
161.60% |
80.00% |
1.80 |
-16.7% |
- |
- |
2008 |
-65.39% |
-63.40% |
-66.00% |
-20.00% |
1.44 |
45.4% |
- |
- |
2009 |
79.98% |
111.20% |
96.70% |
80.00% |
2.59 |
0.0% |
- |
- |
2010 |
-14.31% |
-9.10% |
-12.50% |
-20.00% |
2.07 |
-5.7% |
- |
- |
2011 |
-21.68% |
-28.00% |
-25.00% |
0.00% |
2.07 |
21.7% |
-20.00% |
0.00% |
2012 |
3.17% |
2.20% |
7.60% |
31.70% |
2.73 |
28.5% |
22.90% |
13.40% |
2013 |
-6.75% |
-10.90% |
-7.60% |
12.75% |
3.07 |
19.5% |
2.90% |
29.60% |
净值指数 |
2115 |
8121 |
2330 |
207% |
3.07 |
|
23306 |
1848 |
复合年增 |
-3.30% |
2.90% |
1.90% |
17.38% |
17.38% |
|
0.40% |
13.70% |
7年,总投资收益207%,复合年增速为17.38%,今年的投资收益为12.75%
第一次贴出自己的历年投资收益,很惭愧,收益不高,特别是刚开始几年那时候的投资懵懵懂懂,不管是07年的80%,还是08年的-20%都是有很大偶然因素,而且那时候具体赚了多少已经有点模糊了应该是07年的收益是超越80%的,但那时候资金量很小,没有多大意义,所以保守算了80%,后面的投资年度,基本每年都在加仓,特别是今年加仓力度很大,所以也摊平了一部分收益。但从历年的投资收益看,波动性在明显缩小显然自己对投资的理解也在不断提升,更加重视稳定性。
对于收益,我放第一个是因为我认为毕竟我们是来赚钱的,你赚不到钱说啥都是苍白无力的,我不认同一些博友说的赚的是股票而不是钱,投资的是企业而不是市场的波动。就像一个博友说的很好:曾经在2012年写总结的时候写到,2012年是一个播种年,没想到的是2013年依然是一个播种年。其中透露的无奈与不甘我们都能体会,谁不想赚钱?连续几年都跑输别人,那么从本质上我认为这是个人投资系统出现了问题,投资系统无法对应多变的市场,作为投资人,正确的态度是正视自己投资系统上的缺陷,试图去补充完善他而不是仅仅把失败归结为市场的错判、人性的不理性上,这种态度是无法激励我们持续往上走的。所以,我很重视自己的收益。
今年年初的时候年收益目标是25%。
到年底计算自今年主账户总收益12.75%,没有完成年初的目标,所以从整体上看是一个可以接受但无法令人满意的结果。本年度中,收益有2次超过了30%,但每次冲高后都回落了。观察今年的市场表现:
上证:-6.75%
深指:-10.9%
创业板:82.73%

从整体上看,今年的上证、深指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机会,机会在创业板,而上证和深圳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可以看到医药、信息、电信的涨幅都是不错的。所以今年很多朋友说是一个结构性牛市,确实如此。如果是高手完全是有机会在本年度获得不错的收益,从近期观察到的一些博友的收益来看,不乏高收益者。所以我今年只获得12.75%的收益,是值得自己思考的,为啥自己没有在结构性牛市中获得较好的收益?思考如何在下次这种情况中避免踏错节奏和板块的失误。
二)失误
1)持仓品种比例失误
本年度从操作的策略上我觉得我是正确的,重仓低估值的银行,然后新资金加仓成长股,年初开始就把自己的现金流主要流向创业板,也正是创业板的上涨导致自己在银行股整体下跌的情况下依然能获得正收益的主要原因。但策略上正确不代表操做上的正确,本年度我重仓银行股,银行股占总资金的67%,并且还持有保险、地产等和银行相关的股票,总仓位大概在80%,其他还有部分医药股、创业板等,这些总体占比很小,创业板仅占10%左右。所以创业板虽然其中也有几只翻倍,但对整体业绩的影响并不大。综合来看,主要是个人投资上对板块品种配置上存在失误,过于重仓单一行业,导致这个行业出现表现不佳的情况就影响了整体净值的增长。但这也是由于本人的能力圈所造成的,重仓银行几年,获得了一些收益,但也由于一直在大盘蓝筹上折腾对估值的理解也更倾向于安全边际,低pe、低pb、高分红的银行确实吸引了我绝大部分的目光。还有就是视野不够宽阔,眼里只看到银行。但2014年是否调整这样的持仓?我的想法是时机恰当的时候调整。已经在坑里的银行估值确实很低,挖出来去种其他的有两面吃耳光的风险,更何况银行现在的估值已经是2013年1849那时候的估值,没有必要把底部的抛掉换其他的,可能那样风险更大。但如果2014年能够涨上来,在合适的时候应该调整持仓,降低银行的比重。提高其他品种的份额,但其中有一条是必须保证的提高其他品种的比重是在其他品种中能够出现我认为相对安全和有足够成长的个股的情况下。
2)相同品种置换失误
银行股的经营上虽然有差异,但其本质是相同的,投资银行几年,对银行下一年度的增速还是有一定判段的。很多高手会在同品种的股票见进行置换,比如民生AH股的置换,比如民生、兴业间的调换。因为不同的股票在上涨和下跌途中会出现风化,比如浦发在6月份见底后借着优先股概念猛涨,涨幅62%,而当时的招商仅仅上涨11%,在这种时候相互间估值出现较大偏离的时候就是一个调换的良机。因为题材的上涨并不能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而没有盈利能力支撑的上涨是无法持久的。还有之前民生的由于前几年的业绩高速增长,导致估值高于其他股份制银行,但2013年由于增速下滑,导致光环褪尽,估值不断向股份制银行的平均值回归。我虽然在民生高估的时候适当抛掉,换了其他银行,但还不够果断,拖拖拉拉在后面的几个月里让原本可以避免的一些损失,由于不果断而不断放大,这是一个教训。以后如果出现成长不足以支撑高估值的情况下的个股,出现溢价一定要适时的调整调换,不能情绪化。没有永远高成长的股票。
3)对预期的认识不够。
2013年银行股的无法上涨,一个角度是市场的钱不够,另一个是市场对银行未来预期是极坏的,地方债问题,房地产崩溃,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开放银行行业,货币偏紧这些都对银行未来的盈利蒙上了一层阴影,所以我们看到不管银行多么努力的反弹,总在反弹一波后继续沉沦,估值接连创下历史新低。地产也是,收到政策压制,地产崩溃论甚嚣尘上,让很多投资人对地产行业敬而远之,他们不是不知道现在地产依然是大赚,不是不知道银行依然是市场上盈利最丰厚的一个行业,而是他们判断明年地产银行风险很大,成长破灭,现在的估值虽然很低,但没有成长低估值是无法撬动行业的上涨的,所以避而远之。这也体现在白酒股上,很多白酒投资人执着于白酒的低估值,但没有想到的是低估还有更低估,他们犯的一个错误是我们银行投资者已经犯了几年的错误,所以当我看到白酒行业的变化的时候我很清楚这个时期的白酒不是好的投资标的,最佳的投资时期是要在白酒行业的问题都暴露的时候,估值杀到极限位置,pb大幅降低的时候才是介入点。这点语风林博友的总结写的很好,贴上大家共同欣赏: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249a20101let2.html
结合上面的问题我觉得今后对个股的估值要结合未来的成长进行估值调整,成长股可以适当提高介入价格,而成长低就必须降低介入价格,完全依靠历史价格去设定介入价格比较死板,还是必须动态的考虑。
总体看2013年我主要出现的失误就是这几个。但2013年我觉得也是我成长较快的一年,学到了很多。
三)成长
1)建立股票池,完成简易版的投资系统。
2013年我很高兴,终于利用半年的时间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股票池,上线品种127个,包括各个行业的各种股票,都是挑选的一些业绩优秀,成长不错的股票,而且利用财务数据,利用估值方法,在其上建立估值体系,建立的买入卖出的标准设定,还有自动提醒功能,甚至是利用趋势转换调整的方法都有所涉及,完成了相对具有可操作性的投资系统。回想2012年,自己也认为自己建立的一个股票池,想想那时候的股票池对比现在的简直是简陋不堪,没有行业分类,没有买入卖出的设定,更没有自动提醒功能。而且利用这个方法,我已经能够很容易的在股票池添加任意一个股票的各种数据,快速准确的测算出大概的买点卖点,确实对我投资帮助很大。本年度6月份的1849那段时间,我就利用股票池里面的买入系统,进行了分层的买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年底的时候再利用银行股下跌,继续根据股票池里的估值系统按照价格进行分层买入,把自己的资金进行了进一步的加仓。而对其他行业的加仓也基本能控制在底部区域进行加仓,让自己的资金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2)视野开阔了
由于股票池的建立,我觉得本年度的视野开始能够关注股票市场的个股行业,对各个行业的估值情况有了一个相对宏观的认识,这对于自身的选股和把握市场脉搏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阶段最低估的无疑是银行、然后是煤炭、地产、还有中药板块估值也不高,利用开阔的视野,可以更多的选择不同行业的股票进行配置。这样就避免了以前过于重仓一个行业的问题,其实以前过于重仓银行其实也是由于自己对投资品种的了解太少,熟悉的仅仅就是银行,当然资金就绝大多数跑到银行去了,现在投资的备选品种多了,就不会出现将自己集中在一个行业上面的问题了。
3)耐心
利用自己投资系统的价格买入设定,我在2013年能够很好的维持自己的耐心,将资金有序的在股价低估进入设定价格的时候进行分层买入,没有像以前那样都是毛姑姑的计算,没有计划,买入也凌乱无比,而在资金的配置上,在整个年度,始终能够保持一定量的后备资金,以备市场下跌时候的加仓和个股出现非理性下跌时候的补仓。但这个策略有部分失败了,就是后备资金我的打算是买入可转债,这样既能保持投资上的满仓,上涨时候可以享受上涨,下跌又跌不了多少,然后可以抛售可转债加仓股票,利用了可转债波动小的特点完美的做一个后续资金池,但这个计划被本年度的股债双杀破坏,虽然可转债的波动还是远小于股票,但没能获得理想中的最佳结果。否则收益应该还要高一点,当然这个不属于策略问题,而是市场政策问题。虽然今年的这样的策略表现一般,但不代表今后不能用,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展望2014年
收益目标上:25%
从现在的个人持仓的品种看,银行基本处于历史最低估值,之前写的:
银行真便宜吗?14年和13年比。
清晰的表达了这个观点
|
14年动态PE
|
13年最低PE
|
14年动态Pb
|
13年最低Pb
|
交通银行
|
3.69
|
3.76
|
0.64
|
0.65
|
民生银行
|
4.16
|
4.76
|
0.97
|
1.08
|
浦发银行
|
3.91
|
3.49
|
0.75
|
0.65
|
兴业银行
|
3.45
|
3.44
|
0.82
|
0.76
|
招商银行
|
4.17
|
4.85
|
0.86
|
0.93
|
中国银行
|
4.32
|
4.35
|
0.76
|
0.76
|
创业板的股票,选择的都是估值低,成长高的个股,向上还有空间,还选择了一些中药股,地产股,保险股,所有品种无不处于估值底部,这也是借2013年大盘下跌而完成的。所以从收益上看明年我的收益应该会有3块,一个是分红,银行的分红较高,大概可以获得5%的收益,二是业绩增长,银行和其他品种应该可以获得15%-20%的收益,另一块是大盘估值的提升,这个无法估计,所以我认为明年获得25%的收益是有可能的,也是有基础的。
学习提高上,我觉得自己的投资系统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特别是财务数据的选股、数据的自动跟新上还没有完成,明年利用空余时间学习vba,利用编程对自己的投资系统进行升级,希望获得一个更加完善更具操作性稳定性的投资系统。还有对相同品种股票的置换进行研究,如何在相同品种出现估值偏离的时候进行调换调整,提高安全性,获得超额收益。
未来的路还很长,作为一个投资人,很喜欢投资这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是很纯粹,这个领域,没有那么多的人情世故,你只要做好自己,对自己负责就可以了。很欣赏水月投资博友的一句话:只谋事,不谋人。做一个纯粹的人很好············
2014来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