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
业绩
693只基金盈利3170亿
伴随着三季度以来市场的回暖,基金业绩也大幅提升,据天相统计,三季度各类型基金(含QDII)共获得盈利3170.30亿元,而二季度各类型基金(含QDII)共亏损了3510.65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盈利幅度最大,创造利润达到2010.75亿元。
三季度市场出现反弹,大小盘股齐涨,小盘股指数连创新高,在配置上占据优势的小规模基金通过灵活的操作和分散化投资,业绩继续冲在前面,如东吴行业轮动、天治创新先锋、东吴进取策略等。从单只基金看,易方达价值成为三季度最挣钱的基金,一共给基民带来49.54亿元利润,三季度增长率为21.57%。
此外,由于指数基金仓位较高,本季度反弹中,该部分基金的盈利也较为领先,由于深证100反弹幅度较大,深证100ETF净值上涨幅度达到24.12%,一共为持有人赚得46.04亿元的利润,成为最赚钱的指数型基金。另外,规模最大的沪深300基金嘉实300给持有人带来的利润达到39.95亿元。
债券基金方面,第三季度长盛积极配置债券型基金以9.78%的净值增长率,超越同期比较基准7.25个百分点,摘得二级债基状元桂冠。
仓位
股票仓位飙至82.06%
据统计,三季末全部偏股基金股票仓位平均为82.06%,较二季末大幅上升9.15个百分点,其中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6.74%,上升9.6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虽然股市的回暖导致基金在股票投资方面的仓位大幅提升,但各基金公司之间的股票仓位分化依然较大。
好买基金的数据显示,从偏股型基金的仓位看,高仓位基金明显增多,有88只个基仓位在90%以上,其中招商优质成长、新华钻石品质企业、鹏华盛世创新以近乎满仓位列前三。
多数基金经理认为,在三季度大幅提升仓位的原因,主要还是对市场和政策的强烈预期。三季报中基金普遍对A股市场的短期前景抱乐观态度,认为四季度行情将继续延续震荡向上格局。
选股
金融股遭大幅减持
基金三季报透露出的信息显示,三季末偏股基金配置金融股的比例仅为8.93%,较二季末大幅下降2.81个百分点,成为基金减持幅度最大的板块。
与此同时,偏股基金整体配置机械设备的比例高达12.88%,机械设备一举取代金融保险股成为基金配置比例最大的板块,而在过去四年时间里(从2006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无论行情如何变化,金融保险股一直都是基金投资的第一大重仓行业。另外,三季末基金配置医药生物板块的比重也高达9.68%,同样超过金融股。
此外,在此前对“十二五”规划出台的预期下,基金三季度明显加大了对战略新兴产业个股的配置力度。以基金最为关注的新能源领域为例,在“十二五”规划出台的背景下,以低碳为代表的新能源受到大量资金追捧。以三季度基金净值增长冠军——东吴行业轮动为例,该基金就是遵循了一条“紧跟政策,掘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制胜之道。
从东吴基金三季报来看,该公司旗下基金三季度末在消费类股的配置仍然较好,古井贡酒仍然是东吴双动力和东吴进取策略的第一大重仓股,东吴双动力还新加了山西汾酒、大商股份,它们在三季度里都获得了40%以上的涨幅。因此,锁定了胜局。
看市
“掘金新兴产业”是不变主题
10月以来,股指连续上冲,在冲过了3000点之后略显疲惫,出现了调整,对于今年接下来的两个月投资行情将如何把握,基金经理们也道出了各自的观点。
长盛基金配置债基经理蔡宾表示,不应该对未来增长寄予过高希望,但也没有必要过度悲观。从中期来看,城镇化、消费升级始终会是中国未来五到十年非常重要的投资命题。未来基金将坚持绝对收益理念,密切关注通胀水平的变化,保持组合的流动性,并寻找有安全边际的投资机会。
东吴基金投资总监王炯表示,投资策略上,四季度将继续看好消费服务类行业和新兴产业,同时在全球量化宽松和美元贬值背景下,把握资源股阶段性投资机会。而且,在四季度里要牢牢把握市场风格变化,在消费服务、新兴产业和资源类行业中灵活动态配置。
重点关注以下三条投资主线:1.消费服务类行业。消费服务类行业业绩与经济敏感性相对要低,增长比较确定,同时估值基准切换将消化估值压力并打开股价上涨空间。重点看好:医药、食品饮料、零售、家电、保险和纺织服装中大众休闲、户外用品与家纺。2.与新兴产业相关行业,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通信设备与移动互联网、软件、电力设备、太阳能、精细化工和稀有金属。3.资源类行业,重点关注:有色、煤炭。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美元汇率贬值,将驱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带来有色、煤炭等资源类股票投资机会。(敖晓波)
基金仓位:股市顶部和底部的精准反向指标
赵迪
基金的资产配置一直被看作是股票市场的风向标,很多投资者将基金的股票投资仓位作为下一阶段投资策略的重要参考指标。发现基金重仓,便看好下一阶段的走势;发现基金轻仓,便看淡下一阶段的走势。似乎这种思路是正确可行的。然而,过去八年的实证经验表明,基金仓位可以作为判断股市重要顶部和底部的精准指标,遗憾的是,这个指标是反向的。也就是说,当基金仓位达到高点的时候,往往意味着股市可能出现顶部;而当基金仓位达到低点的时候,往往意味着股市可能出现底部。
图1为2001年末到2009年6月30日各阶段市场中全部基金加权平均股票投资仓位的走势图。图2则为上证指数走势与基金仓位均取对数值之后的拟合图。可以看出,二者在几次重要的顶部和底部出现重合。
图1:全部基金加权平均股票仓位(2001.12.31-2009.06.30)单位:%
数据来源:上海财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在2001年末至2004年末,基金平均仓位维持在40-60%之间,而2005年伴随着市场快速下跌,基金平均仓位显著下降,并在2005年三季度末、2006年一季度末形成两个低点,分别为33.08%和32.98%;而上证指数则在2005年6月和10月形成两个重要的底部。
(2)此后,伴随着新一轮牛市的启动,基金仓位也不断攀升,直到2007年三季度末出现75.87%的历史高仓位;而上证指数则在当年10月出现6124点的历史大顶。
(3)2008年,市场进入熊市,基金仓位开始不断下降,直到2008年末,基金仓位达到47.09%的相对低位,而上证指数则在当年10月末出现1664点的重要底部。
图2:上证指数与基金仓位对数值对比图(2001.12.31-2009.06.30)
数据来源:上海财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这一结果说明基金在实战操作中,基本是越跌越卖、越涨越买。
对于上述的实证分析,我们这里有几点说明:
第一,在计算基金仓位的时候,我们选取的是全部基金,而并非偏股型基金。如果单纯用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与指数进行对比,其相关性并没有用全部基金进行对比的时候显著。这是因为固定收益类基金(包括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本身也是作为基金整体仓位构成的一部分。市场下跌、基金公司热衷发行固定收益类产品,造成基金整体仓位的下降;市场上涨、基金公司热衷发行偏股型产品,造成基金整体仓位的上升。这也是导致基金仓位成为市场走势反向指标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通过基金仓位变化判断市场大级别的顶部和底部是比较有效的,对于中级趋势拐点也有一定的效果,而对于小级别的转折点判断基本无效。
第三,由于基金是每个季度才披露一次季报,我们无法及时获得基金的日常仓位和份额,因此通过基金仓位判断大盘顶部和底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第四,上述结果说明,对于基金业整体来说,不具备显著的择时能力。但对于单个基金而言,未必遵循这样的规律。我们相信,市场中仍然存在优秀的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能够做到在市场低位买入、高位卖出。
2009年6月末,全部基金加权平均仓位再次超过70%,达到历史次高点。这是否意味着一个重要顶部的到来呢?事实上,近期市场的调整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至少,这会是一次中级调整。
而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理性的决策并非参考基金公司的宣传和引导,而是遵循在基金低仓位的时候买入、在基金高仓位的时候卖出的规律,相信会取得一个不错的效果。
基金再遇“88%魔咒” 密集发行引来“援军”
多家研究机构监测数据显示,上周基金仓位继续走高。
海通证券(600837,股吧)报告显示,上周股票、混合型开放式基金仓位从85.43%提升至88.89%,增加3.46个百分点,创下2006年以来新高。
据测算,在170只股票型和117只混合型开放式基金中,近六成基金选择主动增仓。半数以上股票型基金仓位升高,24.71%的基金仓位增幅在5%以上,其中13.53%基金增仓幅度超过10%,仅15.29%的基金仓位缩水;混合型基金的增仓幅度更为明显,67.52%基金仓位增加,近四成基金增仓幅度超过5%,其中增幅在10%以上的基金占24.79%,16.24%的混合型基金仓位缩水。至此,七成以上基金仓位超过90%。
从历史情况看,当基金仓位接近或达到88%时,意味着基金手头已没有多少资金推动行情上涨,市场可能面临下跌风险,业内称之为“88%魔咒”。此次基金再遇“88%魔咒”,多数研究机构却乐观看待后市。他们认为,在经济企稳回升的背景下,后续增量资金将推动行情延续。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称,宽松的宏观流动性格局有望持续,股市会在资金推动下继续维持强势格局。近期新基金集中发行增加了市场资金供给,而增发、解禁等资金需求面短期压力已近尾声。未来1-3周受资金需求面压力影响市场可能有所震荡,但随着资金面步入宽松,市场仍有可观的上行空间。
虽然基金存量资金所剩不多,但近期新基金密集发行正带来大量增量资金。据统计,10月8日共有32只开放式基金处于发行申购期。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最后一周的基金开户数为8.34万户,较前一周增长14.08%,单周开户数再度突破8万户,创出年内新高。
海通证券基金分析师吴先兴表示,短期来看,基金等机构的资金短缺会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近期市场的震荡态势也体现了这一点。但长期来看,基金仅是市场资金的一部分,其资金面不会改变市场大趋势。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海外热钱和炒房资金等增量资金到底有多少难以准确判断,但资金量不会很大。个人投资者的新增投资量至少在目前也还未看到大量入市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