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尹中立的牛熊判断标准

(2010-06-22 15:51:00)
标签:

杂谈

     

对尹中立的研究

 

    尹中立其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 ,虽然他属于科研人员,但个人也投资股票,不过基本上不会谈自己的投资,只发表自己意见。我对他感兴趣是出于他对股市判断的特殊理论,用他的话讲就是:决定股价的应该是边际的货币增量,边际的货币增量出现减少的趋势,必然使股价下跌,反之亦然。细读下来,应该说准确率还是蛮高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理论有缺点,我个人认为最大的缺点就是滞后性,还有就是这个理论不可能长期有效下去,但不管怎样,这是一个值得借鉴的理论,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最后我还要说一句他写的博文是在过于长了点,有点像老太婆的裹脚布,可以很简单的表述清楚的东西非要用长篇大论来说明,看着累。

我认为他的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应该源于两种判断机制。

一)利用M1M2差值比判断牛熊。

    具体来说是这样判断的:从最近十多年的历史看,每当M1M2低时,尤其是二者差距超过5个点时,股市就会见底,一轮新的牛市将会拉开序幕;而M1M25个百分点时,牛市行情会结束,熊市会到来。

如果按照这个判断,05年的地位,07年的高位,08年的地位,09年的高位都被他抓到了,强就一个字啊。但这个判断有个范围的缺点,就是不能精确到某个月,而且由于经济数据不是当月出来的,所以也会出现滞后的现象,所以这个方法基本上只能给予投资者一个大概的底部判断,无法精确估算,不过能做到这一点也很不错了。这里还包含着一个信号,就是信贷的问题,信贷增长快也会导致M1增速加快,这个时候M1M2的趋势会发生迅速改变,造成“拐点”出现。09年的牛市其中很大一部就是银行大力放贷造成的。

    为什么M1M2低时会产生新的牛市?

    从统计内容看,M2M1的差异主要是M1不包括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因此,M2M1异动应该是由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的异动引起的。例如:2005年的企业定期存款增加迅速,年末的余额是33099.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41%,在各项银行负债中增长速度最快。不仅企业的定期存款增长迅速,居民的定期储蓄存款也出现加速增长的态势,储蓄存款的年终余额是143278.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98%,其中定期存款增加16257.64亿元人民币,占新增的储蓄存款的68.5%,该比例比2004年增加了8个百分点。

    企业和居民将更多的资金选择定期的形式存在银行,主要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定期存款的增长速度加快说明微观的盈利能力下降,多余的资金开始从实体经济循环中沉淀下来,货币的流通速度开始放慢,经济景气下降。第二种可能是,货币供给量大量增加,实体经济不需要那么多的货币,于是多余的货币暂时沉淀下来。

二)存款下降造顶部

    可能是为了解决M1M2仅能判断底部范围不能判断精确范围的缺点,尹中立又提出了一个判断顶部的标准:存款下降可能是行情及见顶的信号。

    笔者认为存款减少和行情见顶之间的确存在内在的联系。因为决定行情的是边际增量资金,存款减少意味着边际增量资金会减少,尤其是存款的大幅度减少更意味着后续的增量资金的不足。

尹中立利用这个标准判断出了07年顶部,09年顶部的高位,但这个指标并不是十分准确,在075月的时候也出现了存款下降的情况。所以这个指标并不是万能药,仅能作为局部判断的提示而已。不过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大家可能看到这里就觉得这上面的确实是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必须要了解到,很多时候“武器”固然重要,但使用武器的那个人才是真正起决定性因素的。当你陷入群体癫狂的赚钱大业的时候,即使指标给你了提示,但你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来给予自己继续“坚守”已更多的支持,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把自己催眠,当你陷入恐慌的时候即使指标再一次出现,你也会利用各种借口让自己回避即使很小的亏损。

    不信的话就看看这个理论创造者的尹中立的例子吧:2008.10.8日估值在2000点的时候,尹中立说:尽管按照估值的水平,目前的股市已经十分廉价,但现在的估值水平是按照2007年或2008年上半年的盈利计算的。谁敢说2009年的上市公司还能有2007年盈利水平?从目前情况看,钢铁、家电、建材、汽车、有色金属、房地产等行业的2009年盈利都将出现大幅度滑坡。2009.6.7日尹中立谈及自己在08年低的时候操作:遗憾一定是有的。当股指在2008年底跌到1700点附近时,货币供应量指标M2M1再次出现较大的背离,当时的M2M110多个百分点。有不少朋友打电话询问我,认为根据我发现的规律,当时应该是市场的最低点了。笔者犹豫再三,鉴于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担忧,笔者采取的保守的策略----不参与。

    因此,笔者认为,再过一年的时间,我们回过头来看,2000点定是高位而不是地位。

    人性的贪婪和恐惧是很难战胜的,所以我们说:投资最难的不是你是否拥有多少智慧,而是你是否具有克服人性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