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自09年来,我一直坚定自己的操作计划,几时定投,几时加仓,几时换仓,自己还是有一个计划的,这个计划的确定也是根据自身对股市的判断和研究确定的,虽然不一定准确,但确实是我现阶段根据自己的情况能做出的最好的操作计划。但不可否认,在某些时候我还是很迷茫的,记得在这次股市冲破2400那天,我正好生病在家,那天斗争的很厉害,因为自身有两个声音,一个是坚持操作计划,高位换仓,一个是清仓,因为那天的成交量确实大,而且也到了自己判断的高点,不过最后为了维持自己的长期投资的理念和一些经济数据也支持自己在坚守下去,所以还是没有清仓,但后来还是把一些空余资金做了点债券。
面对投资,有时候真的很难判断你所身处的这个时点到底是风险大于机遇,还是机遇大于风险,一直想找到一些判断的标准,在过往的投资历程中我也尽力的去寻找这些标准,当然不能说没有收获,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努力,也寻找到了一些投资的指标,根据这些指标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自己确定投资的方向,当然这些指标都是自己研究所得,并不是市面上的一些指标。但问题就在这些指标上面,往往事情就是那么矛盾,很多时候,指标的指向并不是倾向于一个方向的,往往有的指标预示着机遇,有的则隐含着风险。面对这些矛盾的东西,我有时候真的无所适从,最后能做的就是睁眼不如闭眼,多动不如少动。但必经我还是希望能更主动地判断趋势,封基的投资也需要我去判断,在思考的过程中总感觉有头绪,但总是找不到那根弦。前几日在“老股民”的博客中他公开了一个判断趋势的一个小小的模型,他称之为“游戏”,他的思路是股市的涨跌是多种因素累积叠加形成的,他把其中的因素归纳为六个因素:
l
l
l
l
l
l
然后将这些因素按百分比进行计算,最后累积计算:(1+2+3+4+5+6)/6 = x%。看到这个“游戏”突然发现找到了一个对于我来说现阶段可行的模型,当然上面的因素是及其简单的,如何判断也是十分模糊和难以确定的,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更加详细的投资模型,依靠上面的进行判断的话可能会让自己摔伤一个“大跟头”。幸运的是,自己似乎比较喜欢研究和分析一些经济数据,也积累了一些数据,在根据自身的研究,补充和完善上面的内容应该可以慢慢设计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投资模型。
思路是这样的:
1)确定性的因素要继续扩大,放入自己的指标,结合一些大师的指标。
2)每一个大的指标下面应该分类,由不同的小类来组成对这个大类的判断,尽量避免情绪的干扰。
3)指标应该是有时间范围的,比如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三年等,不同时间的指标值应该是具有实时性和前瞻性。
4)错误应该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每过一段时间对指标进行反思,反思其正确性,时间的周期应该可以让自己不断修正判断标准上的谬误,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应该是完善这样一个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