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看芒格的关于模型的思考,它讲到个人必须在脑中形成各种各样的模型,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这种网格状的模型中排列起来。必须用头脑中的网格状模型把自己的经验组织起来。于是开始和老婆狂讨论学习的问题,最终在给老婆解释模型是什么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有时候不想学习,有时候懒惰,为什么?后来一种念头不可抑制的从脑袋中出现:难道,这种懒惰,这种不想学习是一种人自身所潜藏的潜在模型。这种模型不是我们主动养成的而是我们在被动生活的过程中被动养成的,比如懒惰模型,或许是人们在不断偷懒的过程中体验到偷懒带来的某种愉悦感,某种放纵感,而这种感觉激发了我们自身潜意识的维护这种模型的地位,最终造成一个散懒习惯的养成,而习惯从某种角度讲又何尝不是一种模型。
于是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为什么懒惰?如果我们心中有两种模型,一个是懒惰模型,一个是勤奋的模型,那么如果懒惰模型占据了主导作用那么我们的行为就倾向于懒惰,反之亦然。
那么如何改变:我想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这个潜在模型的存在,提高这个模型对自身的伤害,用勤奋的模型不断代替懒惰的模型,久而久之或许就会变的勤奋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要认为自己本来就是一个懒惰的人,而是你行为被一种不良的模型控制了,而造成了你的懒惰。改变它并不是不可能的。
于是乎自己又得出一个结论:模型分两种,一种是潜意识模型,这种模型控制着我们的一些潜在行为,或者是自认为是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令一种是主动意识的模型,这种模型很显然是经过主动优化的,对比潜意识的模型会有一定的优势,但要把主动模型替代潜意识模型的话还要经过:
发现(潜意识模型)-替代(用主动模型替代潜意识模型)这样一个过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