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由于阶段性趋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估值也随之发生动摇,几年来平均市盈率的走势状况反映了一些问题。在强势格局中,PE过高也被追捧;在弱势格局中,PE回调幅度超过50%,也乏人问津,趋势对估值形成挑战。在上升趋势中,高估再高估;在下跌趋势中,低估再低估。
2001年至07年期间的上市公司业绩增减情况与大盘趋势的波动很耐人寻味,两者并不是直接的一一对应关系,趋势影响着估值。在2001年至05年调整趋势中,即使上市公司的业绩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也无法提振市场的信心,大盘重心保持着震荡下降的趋势。2001年上市公司业绩同比负增长,上证指数当年居然创出七年牛市(94年至2001年)的高位2245点。根据申银万国研究所的统计数据,02年至05年A股整体利润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1.4%、37.8%、25.1%和-5.8%,上证指数分别下探的低点为1339点、1307点、1259点998点,03年和04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高速增长,但并没有改变股指逐步向下的趋势。02年至05年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38、32、22和17倍,调整的时间长达4年。
05年下半年大盘调整趋势扭转后,业绩的增长才会起着明显的推波助澜作用。05年6月见底998点,06年业绩同比增长46.2%,07年业绩同比增长49.8%,06年和07年市盈率升至26倍和41倍,而03年和04年的业绩同样高增长却得不到市场的积极响应。现在尚难准确预测08年和09年的整体利润变化情况,平均市盈率也难以精确预计,但如果大盘调整的趋势未变,即使业绩出现不俗的增长,也较难指望有较高的股价溢价。
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PE回落到相对合理的区域,股价仍裹足不前。
大趋势未走出下跌的困境,尽管股价跌到分析师们认为的"合理"区域,仍然会跌到更低的价格,"合理"经常走向"不合理"
。就好比在牛市上升过程中,分析师们认为未来6至12个月能到达的目标,实际上不足3个月就抵达甚至超过了预期的目标。合理和不合理仅是相对而言,有较多主观的成分,在下跌过程中,分析师们相继推出"增持"、"买入"评级的股票,其股价多数跟随大势下跌,有的有过之而无不及。退一步说,即使PE大幅度回落后,跌至相对合理的水平,动态市盈率距离05年的低位不远,但人们又在关心PB。
05年低位时平均PB为1.5倍左右,目前虽然PB值也从高位下沉,仍有3倍的水平,虽然不能说一定要回归到1.5倍的水平,但3倍的PB还是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尤其在调整趋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