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07年第二季度:寻找价值与成长之间的平衡
找了一些资料,仅供参考。我也在学习中,其中有很多不明白。
今年A股市场整体的利润增长预计为20%,沪深300指数的利润增长预计为25%,行业利润增长能够超过25%的可以认为是高成长行业。沪深300指数的去年PE为33倍,因此低于20倍PE的行业可以认为是估值比较安全的行业。
成长股方面:中海基金建议超配银行、证券、医药商业等。(中海基金根据市场一致行业预期结合内部分析师的预测进行调整,给出三年的复合增长率、估值和PEG,最确定的成长应考虑复合增长率超过30%、PEG不超过1.5)
价值股方面:中海基金建议超配电解铝、钢铁、炼油等行业。(中海基金主要关注今年PE低于15倍、三年增长率超过10%、周期回落风险较小的行业)
资产注入:随着牛市的发展,估值的提升使内涵式的成长难度越来越大,只有通过资产注入这种外延式的成长才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而从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和外部公司的结构分析,资产注入有很大的释放空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约为2420亿元(2005年),仅相当于同期全部中国企业(包括全部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盈利总额的11.6%,即使是加上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中国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也仅相当于全部企业盈利的30.5%,这意味着尚有大量的盈利性资产没有在上市公司中,非上市公司中还有着大量的资产存量可供注入到上市公司中。
国资委的《指导意见》曾部署了三大类行业发展战略:一是国有经济要对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保持绝对控制力,一些重要骨干企业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二是国有经济对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行业的重要骨干企业保持较强控制力,这一领域国有资本要保持经济影响力和带动力;三是机械装备、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行业的中央企业要成为重要骨干企业和行业排头兵企业,国有资本在其中保持绝对控股或有条件的相对控股,这从政策导向上决定了这些行业是资产注入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