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不“硬”,日系不“软”
(2010-08-27 09:55:36)
标签:
日系德系丰田大众宝马中国商报杂谈 |
丰田“刹车门”事件的出现和之后的转折,似乎成为了“日系车不安全”这种惯性思维的一个拐点……
从丰田刹车门事件引发的日系车安全性恐慌,再到美国官方公布调查结果为丰田翻案,令日系车的品质产生了一次极具戏剧性的变奏。但是在国内,诸如日系车不如德系车安全、耐用的传闻始终未绝,日系车省油乃是钢板太薄的说法更是有鼻子有眼,当各种缺乏根据的臆断与一些真实发生的事件混淆在一起时,作为普通消费者想看清真相就更难上加难了。
而每每作为与日系“不厚道”相对应的,“厚道”的德系车在口口相传的故事中步步走向神坛,同时也在销量上屡屡登上冠军宝座。然而德国车烧机油、小毛病多的新闻也常有耳闻,成为神车不神的几许旁证。
日系的“软”怪圈
“日本车偷工减料,用的钢板太薄,车身自重小自然省油,但是一撞就完蛋。”这是互联网上关于日系车的一句“经典”总结。不但彻底抹杀了日系车省油的优点,还摧毁了日系车作为交通产品最核心的安全价值体系。事实上我们无从考证这样的观点是从何而来,但通过数据考证和碰撞试验都可以看出,实际上日系车绝非上述所言的如此不堪。而节能的技术原理和安全性的综合技术装备,也不是一句“钢板厚度”所能涵盖。
“德系车车体更硬,日系车更注重车体吸能,但两者都能保命。两次车祸让我对德系和日系车在安全设计理念上的差异有了最真实的感受。”宋先生的运气似乎差了点,曾分别在乘坐马自达6和奥迪A8时,两次遭遇车祸。“马6被严重追尾的那一次,三厢车撞成了两厢车,但万幸坐在后排的我竟然完全没有受伤。因为虽然尾部彻底撞瘪,但驾驶舱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宋先生描述着2年前在北京遭遇的一场车祸,而之后不久他在乘坐奥迪A8时又遭遇了另外一场严重的侧面碰撞。“两次撞车很容易看出,A8的外观受损情况更轻微一些,而马6虽然被撞的很难看,但对驾乘者的依然到位。”
而关于日系车的“吸能”技术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不管是丰田的GOA车身技术,还是本田的G-CON技术,或者是日产的区域车身结构,都是以“车体溃缩和保持车厢的完整性上找到平衡点,即能充分吸收撞击能量减少行人伤亡,又能保障车内人员的安全。”为出发点。在福布斯公布的2009年最安全车榜单中,前三位分别是讴歌MDX、本田雅阁和本田CR-V,在安全性前十位的车型中则有8款出自日系。
然而,不管有多少碰撞数据证明,有多少技术资料解释,日系车软,不安全的的论调依然在中国汽车消费者之间盛行。而丰田“刹车门”事件的出现和之后的转折,似乎成为了这种思维的一个拐点……
德系情结的烦恼
大众作为德系车在国内最大的赢家,即使是在清淡的7月份,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仍以总销量超过十五万辆而领军整个车市。同时,受限于产能的不足,也让大众的多款车型在市场上形成一车难求的局面。面对持币待购的消费者,大众的品质是好是坏正成为互联网上最被热议的话题之一。
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大众汽车小毛病”,可以获得近1,750,000条结果,其中涉及车型遍及大众旗下的众多品牌和车型。 “这车的动力没的说,但小毛病就是多了点。”在采访过程中,类似这样的话也几乎是每个大众车主的必说句式。即便是POLO或者晶锐的车主,也认为自己的车在同排量车型中的动力性能很好,但同样即使是迈腾或是帕萨特的车主,也都反应车辆的小毛病有点多。高速车内噪音大、中控有异响、车窗开关失灵等等,大众车的优缺点在车主间有着相当默契的共识。
开了近八年帕萨特的邓先生在今年年初换了雅阁2.4。邓先生的选车之路从最初的奥迪A6、宝马3系到雷克萨斯和皇冠,再到最后得雅阁。谈及换车的心得,邓先生表示:“最初原本还是想换德系车的,但一个在一汽大众4S店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德国车容易烧机油,小毛病不少,再加上保养的费用偏高,最终我把目标定在了日系车上。而雅阁最初并不在我的计划之内,最终选择雅阁,第一是立水桥广本4S店的销售服务十分热情周到,而且当时正在搞百万销量的活动。想想这车能在中国卖了一百万辆,品质肯定不会太差,所以第一次看车就买了。”
现在邓先生的雅阁已经开了两万公里,对于日系和德系两种风格不同的中级车,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我觉得大众的车关键部分的品质还是不错的,就是在细节的地方不够好。”邓先生说道。而消费者口中的“小毛病”,在某种程度上正反应出了德系车型国产化后,对国内路况、油品、消费者驾驶习惯等多方面的不适应。当“烧机油”事件闹的满城风雨之时,不论是奥迪还是宝马,皆称其为正常现象。而宝马4S店对这一问题的推诿,“最终引发了众多宝马车主们集体投诉宝马的事件发生。
性能与品质的角力
实际上,类似这样的集体投诉事件在德系高档车中屡见不鲜,某媒体曾针对100位宝马3系用户进行调查,车身异响、点火困难、烧机油等问题的发生比例竟然高达30%以上。对于德系高档车出现如此广泛的质量投诉,确实令人感动震惊。
但面对众多质量瑕疵,中国市场对于德系车,特别是高端德系车的钟爱却始终有增无减。究其原因,还在于德系车的核心技术先进,不论是发动机还是动力总成,毫无疑问德系车已经引领了中国汽车的潮流。在技术为先的理念之下,对于一些产品的小毛病,消费者则不免持以一种“哪有没毛病的车”的心态宽容以待。但任何容忍都有其限度,当大众等德系品牌挟其口碑优势,奇货可居趁机加价时,消费者最敏感的一根神经已被触动。
反观日系车,除了已被公认的外形优势和人性化设计,以及节能、内饰精细等优点,凭借更好的服务和稳定的质量也获得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在丰田事件得以昭雪的同时,丰田、本田等日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开始在国内和美国市场复苏。而在中国,日系车和德系车的PK还将继续。对于车企而言,不论是修正小毛病,还是改善大问题,客户满意度的提升才是竞争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