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祭神仪式煨桑 |
分类: 行走四方 |

▲2
2016年8月甘南旅行,来到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乡,在阿万仓湿地公园山顶看到一个围起的池子,周边洒满纸片,我们是自由行,也没有导游,景区也没有遇到工作人员,不知这是做什么的?
饱览了阿万仓贡赛尔喀木道湿地美景后,正准备离开,忽然看见两个藏族青年背着一个大大的袋子,走上高高的池子,直觉告诉我他们要进行什么仪式,于是我主动走过去,给他们沟通,自我做了介绍,请求拍下这个过程,他们很爽快的答应了。

▲3
两个藏族青年告诉我,这个高台叫“桑池”,他们要在这里进行“煨桑”,这是藏族祭神的一种仪式。
按顺序记录煨桑仪式:
他们先用纯净水洗手,在藏族祭神是一个很圣神的仪式。

▲4
然后将松枝点燃,松枝燃起霭霭烟雾。
在煨桑的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不仅使凡人有舒适感,山神也会十分高兴,以此作为祈福的一种形式,希望神会降福于敬奉它的人们。

▲5
“桑”是藏语,其本意为“清洗、消除、驱除”等净化之意。其薰燃过程,人们煨桑时的心态以及所用物品,是一个祭祀的供奉仪式。

▲6
两个藏族青年,打开袋子,拿出他们带来的祭祀品。
煨桑有两层含义,一是祈福,二是祭祀献供。煨桑时除点燃有香味的松柏枝外,还有糌粑、炒青稞、茶叶、糖、水果、清水等食品,是奉供给神的。

▲7
他们带来的祭祀品有:红枣、葡萄干、彩色糖豆等。

▲9
取出一条彩带,覆盖在上面。他们告诉我,彩带五色代表“天、地、水、风、土”,藏传佛教赋予五色为五方佛及五种智慧之含意,意味着人们对神灵的祈求,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10
桑堆洒上纯净的水。
煨桑起源于藏族的原始时代,每当部落中的男子出征和狩猎回来时,部落中的族长、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便在部落外的空地上,点燃一堆艾蒿、小叶杜鹃等有香气的枝叶,让出征者从上面跨过,并不断地往他们身上洒水。通过熏香草的方式,除掉出征者身上的血腥之气,用水洗去其污秽。后来便演变成宗教仪式,人们再不从“桑”堆上跨过,水也不再洒在身上,而是洒在“桑”堆上。

▲11
在藏区,凡是有人烟的地方就有桑烟。所以无论你走到寺院或藏民家,你都会发现煨桑炉。桑炉可以设在寺院、山顶、湖边、也可以在自家院落,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最洁净的地方。
阿万仓湿地公园山顶这个桑池,就是附近藏民进行煨桑仪式的地方。
▲12
轻轻的煽动桑堆,让桑烟冉冉升起。
“煨桑”祭祀神灵,祈祷平安好运,成为高原先民同神灵沟通的方式。藏民认为,桑烟可以直达天神住的地方,它可将人间的美味传递上去,使诸神欢喜,保佑世间凡人事事如愿,平安幸福。

▲13
在袅袅神烟中,他们用藏语高喊着神灵保佑的祈祷语,将手中白色纸片高高抛洒向天空。这种印有神灵骑马的方形小纸片叫“风马”,是一种祭祀品,在藏族同胞风俗中,风马如果能够飘摇直上天空,那就表示祈求的好运就要来临。

▲14
只见他用力抛洒着风马,风马在蓝色的太空中飞扬直上,那是这个青年在祈求自己美好的前途和幸福。

▲15
那双纯洁的眸子仰望天空,他似在与神灵对话,祈求神灵保佑自己的愿望早日实现。

▲16

▲18
每年夏天五六月举行的煨桑节,是藏族特有的祭祀节日,到寺院、山头、湖边、田间地头煨桑,祭祀神灵,通过祭祀祈祷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旅途安全、祛病延年等美好愿望。

▲19
煨桑习俗已经渗透到藏民族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认为神灵高兴,就会保佑庄稼丰收,牧业兴旺,人生无灾无疾,使一方水土和平安宁;众生愉快,人心向善,勤劳致富,创造祥和宁静的家园,乐享天年。

▲20
在阿万仓有缘结识了两个帅气藏族青年,右边这个小伙子叫普哇,我加了普哇的微信。甘南旅行结束后我把照片发给了他,每逢节日还会收到普哇的祝福。今年春天普哇告诉我,他去江西学习汽车修理技术,他担心自己汉语不好,听不懂老师讲课,我鼓励他,不懂就多问,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自己有信心就会学好的。普哇还邀请我今年夏天去他们家乡,带我去骑马,今年夏天我没有再去甘南,几天前收到了普哇回家乡参加“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玛曲赛马节”的视频。
祝福这两个阳光帅气的藏族青年前途光明!幸福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