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浙江淳安县芹川村徽派古民居旅游 |
分类: 行走四方 |
清明假期去千岛湖,回到镇上时,下午四点钟,剩余些时间去哪里?与接我们的司机师傅闲聊中,提起千岛湖镇附近有个芹川古村,有几百年的历史,是皖南徽式建筑风格的村落,于是决定去芹川看看。从千岛湖镇出发,过千岛湖大桥,沿环湖北公路西行约60公里,一个小时车程到达芹川古村。
芹川古村,隶属淳安县浪川乡,位于浙江省千岛湖西南大山深处。淳安县历史悠久,与安徽休宁、歙县相邻,秦朝时属歙县(现属于安徽省)辖地,芹川徽派建筑古民居因此沿革至今。
查资料,据清朝康熙五年《江左郡王氏宗谱》记载,芹川村始祖王瑛,宋末元初时由儒高搬至月山底,其子万宁公成人后,由月山底迁居到芹川村,万宁公见此地“四山环抱二水,芹水川流不息”,故取村名为“芹川”。由此繁衍,目前已有五百余户,一千九百多人口,芹川距今已有七百五十多年的历史。2006年,芹川村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村镇”。如此有历史的名镇,我竟然孤陋寡闻。
到芹川村路口,一幅“芹川古村”的牌楼,显目的矗立在进村的路口,进村的路旁,油菜花开得正旺盛。芹川村不收门票,很少有旅游公司带团到这里来,很安静,只在进入芹川村里时,遇上几个游客。
沿路往村中走去,进村看见河上一座四角翘的廊桥,叫进德桥,始建于清朝同治甲戊年间。这座桥外墙斑驳,墙壁上写有“农业学大寨”的字幅,文革的历史痕迹依然可见,桥两头各有两扇门,可左进右出,既作交通,又可避雨。
村脚下,引人瞩目的三棵大樟树,古木参天,两棵树根“喜接连理”,百年古树彰显芹川的悠久历史。
芹川四面环山,呈坐北朝南之势,芹水溪宽约六米,从村正中由北向南呈“S”型蜿蜒流过,溪水清澈,长流不息,是村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古村落形态比较完整,民居沿溪而建,溪两侧民居之间有桥梁连通,原路面中间铺砌青石板,两侧垒砌卵石,现已浇筑水泥路面。村内弄堂基本保持原青石板铺砌原状,弄堂宽不到一米。
芹川村居住环境幽静,自然景观优美,徽派建筑毗连,文化底蕴丰厚,登高俯瞰整个座村落呈“王”字形。徽派古民居,保存完好,村内至今保存古建筑约三百余幢。主要建筑有王氏宗祠(光裕堂)、敦睦堂(三环厅)、七家学堂、王时炳故居、王文典故居、王昌杰故居、际云桥、进德桥等。古民居建于明清时期,属皖南徽式建筑风格,粉墙黛瓦、马头墙,雕梁画栋、甚为美观,可见当年芹川的鼎盛,古民居记录着芹川悠久的历史。
与许多商业化的旅游景点相比,这里是纯粹的原生态,没有喧嚣,没有人群的熙熙攘攘,村子出奇的安静。你可以尽情的欣赏那粉墙黛瓦的古民居,你可以肆意的想像芹川那曾经的辉煌。近千年历史的芹川古村,在粉墙黛瓦中彰显厚重,在小桥流水间倍添灵性,悠游其间,恍惚穿越时空。
我们进村时已是下午5点多钟,正是村民忙碌一天,准备晚饭的时间,没有去打扰他们,只是沿溪观看了民居,由于去之前没有做好“功课”,很多地方都没有看到。此行留下遗憾,也为下次再去芹川有了理由。
夜幕降临,在芹川古老的建筑中,感受浓郁的神秘和古朴气息。离开芹川时已是傍晚掌灯时分,古老的民居下那温暖的灯光,给我们继续讲述古芹川那远久的故事……
▲【图十五】
▲【图二十一】 岁月留下斑驳痕迹,春花、绿草带来生命的活力。
▲【图二十四】
去芹川交通指南:
自驾:千岛湖镇→千岛湖大桥→千汾(淳开)线→西南旅游码头(龙川湾)→芹川,全程约60公里。
公共交通:千岛湖阳光汽车站从早上6:30至下午5:00每30分钟左右就有一班发往汾口方向的班车,至芹川村票价约1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