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去了安徽宏村,从宏村回来很久了,一直难忘那个美丽的小村庄,不仅是风景的优美,更为它深厚的的文化底蕴所震撼,疏浅的文字,无法表达我对宏村美丽的描述与厚重的敬畏。
宏村,隶属安徽省黟县,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黄山31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距今约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它背枕雷岗山,西望羊栈岭、北围月塘、南临南湖,宏村四环青山黛峰,稻田相连,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被称为“牛型村”。
宏村村间路旁,古树茂盛,群莺飞舞,融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为一体,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移步成景,处处如画,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宏村是汪氏家族八百多年,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汪氏六十六世祖彦济公,举家迁至雷岗山下,始建十三间楼,取名“弘村”,清朝乾隆年间因避讳改为“宏村”。明朝永乐年间(1402—1424)汪氏七十六世祖汪思齐,曾任山西运粟主簿(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此人知识渊博,懂建筑、水利、地理,很受村人推崇。回乡期间反复考察宏村及周边山川河流地势地貌,曾三次聘请当时号称的“国师”风水先生何可达,并邀请族中高辈贤能“遍阅山川,祥审脉络”,制定扩大宏村基址及全面规划蓝图。
汪氏祖先利用村周围的自然水源,修月沼,建南湖,兴建水圳(水圳是人工修建的用来灌溉农田的水利体系,也兼有泄洪的功能)。主圳引西溪山泉,从西入村,支圳流经月沼,复转向东,与雷岗山的地下水汇合。整条水圳九曲十湾,总长1200多米,建成一条贯穿全村的水圳,被村民称为“牛肠”。“牛肠”穿堂过屋,经月沼,入南湖,出南湖,灌农田,浇果木,滋润得满村清凉,使静谧的山村“清流如带漾涟漪,家家门前有清泉”。汪氏祖先曾立下规矩,每天早上8点之前,为饮用之水,过了8点之后,村民才能在这里洗涤。更为奇妙的是,这“牛肠”的水位,无论天晴下雨,总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即水位总是低于小桥以下一点,不多不少,十分奇特。这条水圳建成距今六百多年,沿用至今,我们今天不得不佩服汪氏祖先的智慧、高明。
在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著名景点有:南湖风光、南湖书院、月沼春晓、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大树、雷岗夕照、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村周有闻名遐迩的雉山木雕楼、奇墅湖、塔川秋色、木坑竹海、万村明祠“爱敬堂”等景观。
注:本文中部分文字介绍,来自汪双武先生的《世界文化遗产——宏村·西递》。汪双武先生,宏村人,黄山市徽学研究会会员。去宏村时,与汪先生相遇,现场售书,并为我亲笔签字留念。
▼P1:南湖。仿西湖平湖秋月,建成南湖。背靠青山,小桥流水;古树参天,青藤盘绕;波光粼粼,水天一色。(见P1至P3片)

▼P3

▼P4: 湖边民居,粉墙黛瓦;层楼叠院,湖光山色;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信步,令人陶醉。(P4至P7片)
▼P5
▼P6
▼P7
▼P8 :月沼。依村中天然泉水而建,有民俗“花开则落,月盈则亏”,于是挖成半月形,建成月塘“半个月亮落宏村”。(见P8至P12 片)
▼P9

▼P10
▼P11
▼P12
链接:2011-12-09
21:41:2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