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采苓(líng)》是一首劝人不要听信谗言的诗(《诗经》之一百二十五)

(2013-12-12 19:10:50)
标签:

古典文学

古诗词

诗经

国风

杂谈

分类: 诗经

http://s11/mw690/001bnPAIty6EWg5zFCWca&690

    《采苓》出自《诗经·国风·唐风》,这是劝人不要听信谗言的诗。《采苓》是《诗经》里为数很少的议论说理诗,可以看作我国寓言诗的兆端之作。
    诗三章,每章之间实际上只换了三个字,是一种反复叮咛,不厌其烦的声口。它的特点在于兴句
连用得很巧妙。第一章的“采苓采苓,首阳之颠”,第二章的“采苦采苦,首阳之下”,第三章的“采葑采葑,首阳之东”等等,都是用“先言他物”的手法以引起下文的。“苓”,一名黄药,又名大苦,叶似地黄。“苦”(苦菜)亦、“葑”(芜菁,亦称蔓菁),这三种植物,都是《诗经》时代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诗人用这三种习见之物以起兴,从而表达自己“人之为(伪)言”“苟亦无信”、“苟亦无与”、“苟亦无从”的理念。三词在语意上是层层递进的,“无信”,是强调伪言内容的虚假;“无与”,是强调伪言蛊惑的不可置理;“无从”,是强调伪言的教唆不可信从。接着诗人又用“舍旃舍旃”这个叠句,反覆叮咛,进一步申述伪言的全不可靠。在每章的结尾用“人之为言(伪言),胡得焉”以收束全诗,表明造谣者徒劳无功。艺术表现上采用重章叠句、反覆咏唱的手法,造成一种回环复沓的旋律美,给读者以很高的艺术享受。
   《采苓》取材于生活小事,用一些很容易被人识破的谎话,比兴全诗。告诫人们,谎言就像别人说
首阳山顶有甘草、首阳山下有苦菜、首阳山东有蔓菁一样不足为信。每个人应该有识破谎话的能力,遇到谎言要认真思考,辨别分析,不能听信盲从。这样,造谣说谎者就不可能从你这得到什么。从某种程度上说,在现实生活中,本诗具有积极的意义。

 

                【原诗】采苓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
               人之为言,苟亦无信。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
               人之为言,苟亦无与。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
               人之为言,苟亦无从。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人之为言,胡得焉?

 

【注】
1.苓(líng):通“蘦”,甘草,又名大苦,一种药草。
2.首阳: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南,又名雷首山。
3.为(wěi)言:即“伪言”,谗言,谎话。为,通“伪”。
4.苟亦无信:不要轻信。苟:诚、确实。无:不要。
5.舍旃(zhān):放弃它吧。舍,同“捨”,丢开、放弃;旃,“之焉”的合声,指示代名词。
6.无然:不要以为然,不正确。
7.胡:何,什么。得:取。
8.苦:苦菜,亦名荼,野生可食。
9.无与:即“无以”,不要赞同。勿用也。指不要理会。
10.葑:芜菁,亦称蔓菁,俗称大头菜。
11.资料搜集于网络。

 

                   【译诗】

               采黄药啊采黄药,首阳山顶遍地找。
               有人专爱造谣言,切勿轻信那一套。
               别信它呀别信它,流言蜚语不可靠。
               有人专爱造谣言,到头什么能捞到?

 

               采苦菜啊采苦菜,首阳山脚遍地找。
               有人专爱造谣言,切勿跟随他一道。
               别信它呀别信它,流言蜚语不可靠。
               有人专爱造谣言,到头什么能捞到?

 

               采芜菁啊采芜菁,首阳东麓遍地找。
               有人最爱说假话,切勿信从随他跑。
               别信它呀别信它,流言蜚语不可靠。
               有人专爱造谣言,到头什么能捞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